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1880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渤海邊畫了一個圈,十年之後,亞洲第一軍港——旅順港正式建成。

作為世界五大軍港之一(美國珍珠港、日本橫須賀軍港、俄國海參崴軍港、 英國樸次茅斯軍港),旅順港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其多舛的命運就已經註定。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橫須賀港有東洋第一港之稱,美軍第七艦隊駐紮於此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個弱國擁有一個優秀的軍港,難免不惹人羨慕記恨。從1890年建港到1955年中國收回旅順,65年裡,中國真正控制旅順港的時間只有6年。其餘的時間裡,旅順港不是俄國人的遠東第一堡壘,就是日本人的超級要塞,在日俄兩大帝國主義的爭鬥中,旅順港就像一個信號旗,從中可窺見半部中國近代史。

01

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人遭遇颱風漂流到了臺灣南部,不久,其中54人被臺灣土著居民殺害。

琉球一直是大清藩屬,也是日本薩摩藩的附庸。1869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換上了資本主義系統,CPU異常強勁,野心與實力齊飛,無恥共貪婪一色,3年後,日本索性廢了琉球王國,改為琉球藩,實際控制了琉球。

得知琉球人被殺,日本趁機挑事,遣使來華問罪。

柳原前光質問總理衙門大臣毛昶熙:臺灣土人殺了我國人,我國政府遣使問罪,你們打算怎麼辦?

毛昶熙:臺灣、琉球,都是大清的屬國,屬國內部事務,我們自己處理,與你們何干?

柳原前光:非也,琉球是日本國土,你們應該懲罰兇手。

毛昶熙:殺人的都是土人,不服王化,我們管不了。

柳原前光:好,你們不管,我們管!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侵臺日軍與臺灣土著居民

1874年4月,日本派出由3000人組成的“臺灣生番探險隊”侵犯臺灣,清政府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軍直赴臺灣,平息事態。

沈葆楨以為福建水師能唬住日本人,沒想到一到臺灣,反被日本人鎮住了——日本人帶來了兩艘鐵甲艦,清軍見狀立馬蔫了。沈葆楨在給朝廷的報告中寫道:彼有而我無之,水師氣為之奪。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沈葆楨

武力威懾不了日本,只得割肉餵飽日本,最後大清花了50萬兩白銀,換取日本撤軍。

日本侵臺事件,令大清國很震驚。在此之前,大清雖然無數次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下籤訂城下之盟,但那時候的對手是洋人,即使打不過大清也不覺得丟人。

現在,連日本都敢來挑戰大清,滿朝文武才意識到:日本必將成為“中國永久大患”,若不買鐵甲艦組建新式海軍,大清以後沒法混了。

1875年,太后和恭親王高瞻遠矚,任命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督辦北洋海防,全面主持北洋水師的建設。

銀子到位,軍艦自來。一艘艘鐵甲艦開回大清,李鴻章越來越覺得國內原有港口太low,根本無法滿足北洋艦隊的停泊和修理,大型艦隻往往還要借用香港或者日本的船塢修理,極其麻煩,連老外也嘲笑北洋艦隊“有鳥無籠”

鑑於此,李鴻章派人勘察評估了大沽、大連、煙臺、登州、威海衛等北洋各口岸,最終為北洋水師選擇了兩個基地——旅順和威海衛,旅順是北洋水師修理、維護基地,威海衛是北洋水師永久駐泊地。

兩大基地猶如兩臂,形成了對京畿地區的鉗形防衛態勢。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停泊於旅順港的北洋水師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南端,明朝時因山東人赴遼東均取道於此,成為旅途順路,故名旅順。作為港口,旅順素以形勢險要,天然形勝著稱。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旅順地形,左邊黃金山,右邊老虎尾半島

旅順港四周群山環抱,東有黃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島,山勢陡峭,不易攀登,對港口形成了天然的保護,港口與外海相連處非常狹窄,一次只能容一艘軍艦通過,軍事上易守難攻。除了優異的防禦性能之外,旅順港還擁有不淤不凍、防風性能良好、淡水資源充足等優點,堪稱中國海防“天造地設之門戶”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如今的旅順港

02

以大清當時的實力而言,建一座近代化的軍港並非易事。從1880年動工到1890年竣工,旅順港整整修建了10年,耗費白銀300多萬兩,動用勞工常年保持5000~6000人,堪稱當時大清第一大工程。

旅順港採用了西方先進工程技術和設備,碼頭、倉庫、機器廠、電報局、水雷營、魚雷營、水陸醫院、攔水壩等一應俱全,港口周圍山上還修築了10座炮臺,裝備了60多門最先進的火炮,火力十分強大。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坂上之雲》劇照

從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立,到1890年旅順基地建成,以及威海衛基地初具規模,經過十幾年的艱辛探索,大清帝國終於建立起了一支頗具現代化的海上防禦力量。

當大清國在富國強兵的道路上摸著石頭過河時,日本在邁向現代化的路上開啟了暴走模式,一騎絕塵。中日兩國實力逐漸失衡,堅定了日本挑戰大清的決心。日本海軍以北洋水師為假想敵,磨刀霍霍,東北亞局勢日趨緊張。

1894年7月23日,日軍突襲朝鮮王宮,挾持國王李熙,解散了親華政府,扶植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之後日本指使朝鮮斷絕與大清的關係,並“委託”日軍驅逐駐朝清軍。

25日,日本3艘巡洋艦在豐島海面襲擊大清運兵船,挑起了日清戰爭。

8月1日,兩國正式宣戰,大清在宣戰詔書中表明,此戰的目的是保護小弟朝鮮,以拯韓民於塗炭,日本在宣戰詔書中則強調,日本要提攜朝鮮走向進步,但是清國從中作梗,還派兵威脅日本,為了保護朝鮮,維護東亞和平,揚帝國榮光,故不得不對清國一戰。

戰爭過程不必多說,駐朝清軍幾乎是一觸即潰,狂奔回國。9月17日,北洋水師在返航途中,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遭遇,雙方大戰一場,北洋水師以0:5的戰績戰敗,退守威海衛母港。

日軍水陸大勝,戰火燒到中國。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甲午戰爭示意圖

10月24日,山縣有朋率領第一軍進攻清軍鴨綠江防線,大山岩率領第二軍由旅順後方的花園口登陸,計劃拿下旅順、大連。

早在開戰之初,日軍就把旅順列為了重點進攻目標,意圖在旅順建立與清國決戰的大本營,在日本人看來,旅順港距離日本本土最近,又與天津隔海遙望,是陸海軍聯合進攻北京的理想根據地。

旅順本來有三重防禦體系——海軍防務、海岸防務、以及陸地防務,異常堅固。

黃海海戰之後,北洋水師銳氣盡失,成了衰仔,軍艦全部撤到了威海衛港躲避,旅順基地海軍防務接近於無。

海岸防務以岸防炮臺為主,配備了76門重炮、56門輕炮、24門機關炮,以及充足的彈藥。

陸地防務方面,清軍各路人馬14000餘人,人數上並不比進攻的日軍少。

在日軍第二軍第1師團長山地元治看來,旅順基地擁有強大的防禦體系,只要清軍彈藥充足,嚴防死守,旅順要塞絕對是日軍的墳墓。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山地元治在旅順擺拍

怕死不是日軍的風格,即使是墳墓也得往前衝。山地元治組織了1500日軍敢死隊,準備在旅順打一場硬仗。

然而,清軍並沒有給山地元治機會。

旅順要塞的清軍分屬於7大統領,7大統領互不隸屬,各懷心事,意見不一,除徐邦道、薑桂題、程允和主戰之外,其餘諸將盤算開溜。

11月17日,徐、姜、程三將率部開赴旅順外圍土城子附近伏擊日軍,旅順其餘諸將惶惶不可終日,相繼逃離,其部下士兵公然搶劫銀庫,官吏則爭相盜竊貴重機器物資,旅順陷入一片驚恐和混亂之中,已經接近於不攻自破的狀態。

可見,東西再好,也頂不住人垃圾。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日軍觀察炮擊效果

11月21日6時,日軍向旅順要塞發動總攻,7時,日本海軍趕來助戰,炮擊旅順要塞,牽制清軍炮臺火力。清軍士氣低落,各自為戰,日軍狂飆猛進,趕在太陽下山前佔領了旅順。

是役,日軍戰死40人,負傷241人,下落不明7人。清軍戰死2000餘人,傷者無數。

旅順要塞丟失後,李鴻章欲哭無淚——淚早流乾了。

據李鴻章的幕僚吳汝綸回憶:平壤之敗,李相痛哭流涕,徹夜不眠,及旅順失守,憤不欲生。

李鴻章明白,洋務運動以來,富國強兵三十餘年,厲害了我的大清國,原來一點都不厲害,一遇上真刀真槍的對手,大清國就會原形畢露。

03

甲午之戰後,李鴻章赴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島、澎湖列島以及遼東半島賠給了日本,旅順港自然也就成了日本的國土。

日本染指中國東北,引起了俄國強烈不滿,俄國聯合法國和德國,到日本海面搞武裝遊行,逼迫日本吐出了遼東半島。作為回報,日本得到了大清3000萬兩“贖遼費”。這樣,旅順要塞又回到了大清手中。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三國干涉還遼漫畫

歷史證明,俄國人的人情從來不是白給的,苦逼大清必將付出更沉重的代價。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國開始進入工業化時代,為了開發西伯利亞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同時也為了推行蠶食亞洲的“遠東政策”,俄國決定修建一條貫通整個西伯利亞的大鐵路。

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式頒發命令,西伯利亞大鐵路進入施工準備階段,次年正式開工。西伯利亞大鐵路東起莫斯科,西抵海參崴,全長9332公里(相當於4條京廣鐵路),設計時速80公里,從起點到終點需要7天7夜時間。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西伯利亞大鐵路

俄國人在遠東埋頭修鐵路的過程中,遠東局勢劇變,甲午一戰,日本崛起,大清撲街,俄國主導三國干涉還遼,大清感激涕零,朝廷開始轉向聯俄製日。

大清很垃圾,又很親俄,讓俄國人覺得不坑大清一把實在對不起自己。

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各國紛紛派使臣祝賀,大清也派出了以李鴻章為首的代表團,名義上是祝賀,實際上是展開秘密談判,希望與俄國秘結外援。談判的結果是雙方簽訂了《中俄密約》。

《中俄密約》共6款,主要內容有兩項:如果日本入侵俄國遠東或者中國、朝鮮,中俄兩國相互援助,戰爭期間,中國所有港口向俄國軍艦開放;中國允許俄國修一條由黑龍江、吉林、到海參崴的鐵路,無論戰時平時,俄國有權使用該鐵路運送兵員、糧食、軍械。

毫無疑問,《中俄密約》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條約,尤其是借地修路的條款,等於直接把東北送到了俄國人的嘴邊。

俄國趁熱打鐵,依據《中俄密約》修築了著名的中東鐵路。中東鐵路由兩部分組成:北部幹線為滿洲里到綏芬河,分別連接著俄國的赤塔和海參崴,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一部分;南部支線從哈爾濱經長春到旅順。整個鐵路呈“T”字型。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中東鐵路

俄國人的算盤打得賊精,西伯利亞大鐵路如果借道中國東北,不僅大大縮短了距離,降低了成本,還可以順勢把東北納入俄國的勢力範圍,更重要的是,俄國從此在遠東有了一個優良的不凍港——旅順。西伯利亞大鐵路加上旅順港,俄國海陸並進,稱霸遠東-太平洋指日可待。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1897年11月,德國以傳教士被殺為藉口,強佔了膠州灣,12月,俄國以護中國為藉口,強行將軍艦開到旅順港,威逼利誘,迫使大清將旅順口、大連灣租借給俄國。

俄國人搞到旅順後,如獲至寶。為了把旅順利用好、發展好,俄國人光在勘測和設計上就花費了2年時間,之後投入3000萬盧布的巨資,全面升級旅順要塞。

從1901年開始,6萬名中國民工和大量俄國技術人員用了4年時間,修建了40多座堡壘群和70多座炮臺,所有堡壘和炮臺都配有鐵絲網、陷阱、地雷、機槍陣地以及步兵掩體保護。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俄軍在旅順修築的炮臺

1903年,沙皇命令在旅順設立直接聽命於其本人的遠東總督府,統帥俄國在遠東的所有海陸軍並負責遠東民政和外交,把旅順變成了俄國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展示窗口和指揮中心。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旅順要塞平面圖

正當俄國野心勃勃準備在遠東大搞事情時,日本安耐不住了——等俄國鐵路修完,要塞竣工,日本不僅無法拿下朝鮮、滿蒙,還被北極熊擠壓回本土,任人宰割。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日軍用巨型攻城炮轟擊旅順要塞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此時旅順要塞的升級還遠沒有完成(原計劃1909年完工),即使如此,旅順也讓日軍領略到了其恐怖防禦力:在長達5個月的旅順戰役中,日軍共投入了13萬人,傷亡6萬人,其中死亡4萬人,單單一個203高地,日軍就送了8000個人頭。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日軍奪取203高地,居高臨下轟擊港內俄國軍艦

04

日俄戰爭之後,戰勝者日本從俄國手中接過了旅順口、大連灣的一切特權,並獲得了中東鐵路的一部分——南滿鐵路(長春至旅順)。

為了管轄旅大地區和南滿鐵路,日本在旅順成立了關東都督府和滿鐵守備部隊(關東軍前身),擁有了侵略東北的基地,並在九·一八事變後,逐漸吞併整個東北。

從日俄戰爭結束算起,日本人在旅順風光了40年,直到1945年,蘇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圍殲關東軍,席捲中國東北,旅順再次落到了俄國人手中。據說,當斯大林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感慨萬千:我們這些老一輩的人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40年!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蘇軍佔領旅順

斯大林搞到旅順後,壓根就沒打算還給中國。

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中,羅斯福希望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消滅關東軍,斯大林同意,索要的報酬是蘇聯獲得庫頁島、千島群島以及其對中國東北大連、旅順及其鐵路連接的控制。

羅斯福質疑斯大林胃口太大,斯大林表示,如果沒有報酬,他無法向蘇聯人民交代。

於是,羅斯福果斷把中國賣了。

美國同意了,蔣介石不同意也不行。不過對付蔣介石,斯大林有的是辦法——中蘇實力懸殊,蔣介石根本無力招架斯大林的大招。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時的場景,簽字者為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王世傑

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寫得冠冕堂皇,但是內容很簡單粗暴: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把長春鐵路(中東路)、旅順、大連交給蘇聯控制,為期30年,蘇軍在日本投降3個月後,撤出東北。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明顯是一個賣國條約,時任外交部長宋子文因不想背罵名而辭職。既如此,為什麼蔣介石批准了呢?

斯大林:蔣先生,借一步說話。

蔣介石:不借。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蔣介石

斯大林:不要調皮,如果你簽了這個條約,蘇聯承認你是中國唯一的領袖,並保證不支持中共,保證不在新疆搞事情,保證按時從東北撤軍,把東北還給中國。

蔣介石:我想,我沒有理由拒絕。

共產黨是蔣介石的心腹大患,一旦蘇聯支持中共,蔣介石完全沒有勝算;新疆方面,1944年爆發了所謂的“三區革命”,其背後的勢力就是蘇聯,國民政府鞭長莫及,新疆眼看不保;東北方面,斯大林有的是不撤軍的藉口,一天不撤軍,國民政府一天別想得到東北;蒙古方面,生米已經煮成熟飯,斯大林是絕對不會鬆口的,只能認命。

國民政府如此,新政府又如何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共就確定了“一邊倒”的政策,全面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都是一家人了,你還佔著我的港口和鐵路,這很不合適,所以必須重新確立中蘇關係。

1949年12月,毛澤東到達莫斯科,見到了斯大林。在會談中,毛澤東提出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新的中蘇同盟條約。

對此,斯大林表示拒絕:《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雅爾塔協議的一部分,是美英同意了的,如果改動其中的條款,會給美國和英國提供藉口,他們就會乘機提出修改有關千島群島、庫頁島、南薩哈林等地的條款問題。

談判不歡而散。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一個表情就能說明問題

毛澤東此次訪蘇的目的一是給斯大林祝賀70大壽,二是重新簽訂中蘇條約,沒想到一開口就被斯大林頂了回來,別提多鬱悶了。此後,斯大林不再理睬毛澤東,毛澤東則把蘇聯安排的活動全部取消,以示不滿。

談判陷入僵局。

05

奇蹟很快就出現了。

1950年,周恩來擬定了《中蘇友好互動同盟條約》,條約規定,到1952年底,長春鐵路和旅順港無償還給中國,大連市自條約簽訂之日起,無償交還給中國。蘇聯基本同意了這個方案。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斯大林

斯大林點頭的原因不是因為中國強硬,也不是因為中國有能人,而是因為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了一個廣播演說,公佈了美國對臺灣的政策:美國準備放棄臺灣,以換取中國不敵視美國。

在美國人看來,蘇聯才是主要敵人,美國犯不著和中國撕扯,讓蘇聯坐收漁利。美國不奢望中國親近美國,只要中國保持中立就行。

美國的態度迫使斯大林重新評估了中蘇關係,如果讓毛澤東空手而歸,就等於在中蘇關係之間埋了一顆地雷,以後蘇聯在遠東只有金日成站臺,唱不了大戲。所以,有必要向中國讓步。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正式簽定,駐紮在旅大的30萬蘇軍開始了撤軍倒計時,中國收回旅順似乎指日可待了。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正式簽定

斯大林是從不做虧本買賣的人,失去了旅順,蘇聯就失去了遠東唯一的不凍港,這對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存在十分不利。為了彌補這一損失,斯大林一反常態,批准了金日成武力統一南朝鮮的計劃。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金日成

如果金日成成功了,蘇聯就可以在統一後的朝鮮任意選擇不凍港,代替之前的旅順港,如果戰爭僵持且中國捲入,那麼蘇聯就可以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的相關規定,繼續留在旅順港。

果不其然: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10月,中國捲入,遠東局勢驟然緊張起來。此時中國海軍還未成型,面對美軍的強大壓力,毛澤東於1952年致電斯大林,請求暫緩旅順撤軍。

斯大林求之不得。

旅順問題一拖,拖到斯大林死都沒解決。

1954年赫魯曉夫經過激烈角逐上臺後,地位並不穩固,為了獲取中國力挺,赫魯曉夫在首次訪華時,為中國送上了一份厚禮,以祝賀國慶5週年。厚禮包括追加援華項目,提供軍事貸款,加強中蘇技術合作,提前從旅順撤軍等等。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赫魯曉夫和毛澤東

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寫道:當蘇方提出從旅順撤軍,並將基地及其設備無償移交給中國時,毛澤東曾表示猶豫,擔心美國可能會利用蘇軍撤出之際,在這個地區向中國發動進攻。

為了打消毛澤東的疑慮,赫魯曉夫透露蘇聯正向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調派軍隊,這與撤軍是同時進行的。如果發生敵對性進攻行動的話,蘇聯會幫助中國。

最後,毛澤東表示不再反對蘇聯撤軍。

旅順風雲丨東亞第一軍港的悲劇

歡送蘇軍撤離

1955年1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奉命從朝鮮東海岸回國,接管蘇軍在旅大地區的防務。5月25日至27日,蘇聯駐軍指揮機關及陸、海、空三軍約12萬人分批撤離——這是從中國大陸最後撤離的外國駐軍。

至此,旅順港正式回到了中國人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