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有人說會計是個魔術,康美藥業讓大家一再見證奇蹟。唰,銀行裡299億沒了,大夥兒正目瞪口呆,這麼多錢怎麼說不見就不見了?啪,康美又變戲法一樣,一下變出195億的存貨,大家更傻眼了,把錢變不見,這事還好辦,但變出幾百億的貨,不是打個響指就能輕易實現的,畢竟這麼多貨,光找庫房就夠頭疼的。到底是什麼貨?從哪來的?倉庫夠放嗎?以前公司都沒看見?以後怎麼賣?

正所謂:

年報時節雷滾滾,炸得股民欲斷魂;

借問鉅款何處去,康美變出神庫存。

一、康美藥業高存貨正常嗎?

因會計差錯,康美藥業對2017年財務報表進行更正,資產負債表期末數調減貨幣資金299億元、調增存貨195億元,導致2017年末存貨金額由之前157億元增加到352億元;2018年末存貨賬面價值為342億元。

康美董事長否認存在財務造假,認為是財務差錯。康美藥業的相關負責人稱:”證監會的調查讓我們正視一些不規範的問題存在。此次調整部分會計科目,是基於證監會調查監督下進行的,是比較可信可靠的。市場比較關注的貨幣資金減少299億元的問題,並不是一筆勾銷,而是大部分轉為存貨了。我們的存貨還是很有價值。”

那麼康美存貨究竟價值幾何?康美藥業2018年末淨資產是283億元,存貨金額比淨資產還要高出60億元,2019年一季報康美存貨仍有337億元。按照2017年全年營業成本為135億元,這些存貨夠康美再賣兩年半了。

如果茅臺囤點酒還可以理解,酒是陳的香,但康美主業是賣藥的,中藥西藥都有保質期的,按說這麼高的庫存,公司應該會想方設法去消化庫存才對,但從報表看,公司在2016年、2017年的庫存反而是遞增的。2017年、2018年庫存增加了59億元、22億元。

通過現金流量表資料,推測2016年底的存貨金額就已高達294億元。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當然,從2018年資產負債表看,存貨金額是由期初352億元降到期末342億元,主要是因為開發房產轉入到固定資產導致的,庫存商品在2018年是增加的。

那麼2018年末342億元存貨到底是什麼?從表中可以看到,最主要的是庫存商品,高達266億元。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消耗性生物資產,應該主要是公司人參之類的,種在土地,值多少錢,咱不識貨也猜不出來。因此,這篇就猜猜庫存商品到底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放在倉庫存放的貨物。

二、康美大變存貨,庫存商品猜猜是啥?

266億元庫存商品到底是哪些貨,康美沒具體說。因此,在猜之前,先了解康美藥業主要業務構成,物業租售業務與庫存商品基本無關。康美主營業務是醫藥工業(中藥飲片、自制西藥、食品)和醫藥商業(中藥材貿易、西藥貿易、醫療器械)。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在醫藥商業裡,中藥材貿易佔比相對較小,每年不到10億元,主要是西藥貿易和醫療器械。

根據年報描述:藥品貿易和醫療器械流通業務的銷售終端主要是醫院和連鎖藥店,公司通過醫藥物流延伸和直接代理方式將藥品和器械配送至醫院和終端連鎖藥店。

公司作為銷售代理商,不會大量用自有資金去備貨,按照2018年貿易營業成本90億元,假設貿易業務庫存半年週轉一次,猜測這塊庫存商品不超過45億元。

以雲南白藥為例,同樣做醫藥工業和商業業務,庫存商品佔全年營業成本也就50%左右。而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其存貨週轉率基本是一年6次左右。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從商業常識來說,醫藥貿易業務相關的庫存商品也不會太高,畢竟醫藥這玩意時間長了會過期,器械時間長了會生鏽。

醫藥生產這塊,自制西藥規模太小,不到0.5億元,可以忽略不計,食品有保質期考慮,庫存保證半年銷售供應足矣,差不多6億元。

這樣的話,266億元庫存,減去貿易業務45億元,尚有221億元的自產產成品庫存,再扣掉食品庫存約6億,意味著中藥飲片庫存達到215億元,按目前銷售速度,足夠賣六年了,總感覺這個猜的結果不對勁。

公司在管理層裡討論裡說過,是以銷定產的,沒必要生產這麼多貨放著,畢竟飲片不是茅臺酒。

好在康美年報公佈了自有產品的產銷存數量,下面分別列了近三年產銷存數據,當然,2018年數據有些小錯誤,庫存數據有些串行了(用紅筆做了修正)。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通過產銷存的表格,就可以知道期末自產的庫存商品數量,但問題是這些庫存值多少錢啊?會計是講究貨幣計量的。當然,這個難不倒我,反正隨便猜猜,也不用那麼精確,觀察2018年的產銷存報表,發現除新開河參以外的所有產品,期末庫存量都小於當年銷售量數據,這個也符合邏輯,從常識來判斷,中藥飲片和食品考慮到保質期,也不會堆積大量庫存的。倉庫裡安全庫存,沒必要超過全年銷售量。

例如:2018年中藥飲片系列(公斤)銷售1795萬公斤,期末庫存241萬公斤。

那麼意味著2018年末醫藥工業(中藥飲片、自制西藥、食品)的庫存商品金額肯定小於當年營業成本43億元,考慮新開河人參2018年末庫存數比銷售數多5萬公斤(價值不超過2億元),所以醫藥工業的自產庫存也不超過45億元。

按照這樣猜想推算,庫存商品裡自產的庫存商品不超45億元,貿易業務的庫存商品不超45億元,總共庫存不超過90億元,與賬面庫存商品266億元相比,相差176億元。

實際上,從產銷存報表看,自產庫存商品是遠遠低於當年銷售,如果這塊庫存按當年銷售金額一半來估算更為合理,那麼23億元自產庫存+45億元貿易庫存,合計庫存商品金額約68億元,報表披露是266億元,兩者相差198億元。

猜到這裡,不由得一驚,這個198億元,與2017大變存貨調增195億元非常接近啊,難道是巧合?

如果這個推測成立,那麼康美藥業調增的195億元存貨是子虛烏有的?這些存貨是之前少結轉營業成本形成的虛高存貨,或是用於平衡虛構利潤的虛構項目?

最近網上有傳言,說康美賬上虛構的貨幣資金不好直接沖銷,和會計師一商量,先轉到存貨項目,然後效仿獐子島,說扇貝跑了,就方便計提鉅額存貨減值準備沖銷了,哦,不對,康美沒有扇貝,那就說倉庫燒了或進水了。

當然,對於這種惡意揣測沒有根據的傳言,我是不會相信的,一切要以公司公告為準。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畢竟這次會計差錯更正,調增存貨195億元,是經過審計師嚴格審計,而且人家康美說了,認識到以前錯了,這次數據基於證監會調查監督下進行的,是比較可信可靠的。

在證監會眼皮底下調的賬,公司難道還敢耍花槍?以後數據錯了,會甩鍋給證監會監督不力?

以上我的算法畢竟只是胡猜亂想,一定是哪裡算錯了?莫非公司囤積了奇貨,用來放個大招,那這個200億元的庫存商品,會是哪一塊的貨?

如果是長在地裡的藥材,應該是反映在消耗性生物資產裡,存貨裡已經有38億元消耗性生物資產,不會計入庫存商品;

如果自產庫存商品,每年產銷存報表都有反映,2018年報裡庫存數量應該沒有大錯。

那麼就是貿易業務的庫存?中藥材貿易每年銷售收入都不足10億元,就算要囤貨,也沒必要買200億這麼多。西藥和醫療器械貿易,就是做個代理轉手而已,公司應該不會犯傻,去花200多億真金白銀去囤貨,資產負債表歷年的應付賬款餘額,2017年以前基本沒有超過20億元,當然,公司願意現款現貨也是可以的,以康美的精明程度,估計不會幹這個事。

由於康美年報並未披露266億元的具體構成,恕某愚鈍,胡猜半天,實在猜不出這個存貨是哪塊業務的,所以懇請上市公司可否明示。

作為公眾上市公司,能否給投資者知情權,對涉及如此重大的資產項目,能給予更詳細信息披露。

也提請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函予以問詢,請公司及中介機構(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對庫存商品的構成、金額、庫齡、風險因素及未來處置計劃,予以披露和核查。 券商在持續督導時,也予以關注上市事項。

也提醒各位看官,一切以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信息為準。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三、康美藥業是否還有更大的地雷?

有些投資者認為利空出盡是利好,康美在更正會計差錯後,公司在中藥領域還是有一定優勢,未來還是具有一定投資價值的。

有多少投資價值這事,筆者不好判斷。

但從會計角度來說,康美更正後的會計報表是否可信?未來是否還有更大的地雷,這個需要投資者加以關注。

在此次爆雷之前,濃眉大眼的康美藥業,財務報表上。一直保持著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高速增長。

此次會計差錯更正,將公司部分打回原形,之前報表顯示2017年中藥業務收入120億元,差錯更正後,實際業務收入只有41.6億元,中藥收入的70%都是虛構的。

此次差錯更正,調減2017年虛構收入89億元、虛構淨利潤20億元;調減2016虛構收入70億元、虛構淨利潤15億元。但更早期間的淨利潤並無大調整。

2018年三季報累計營業收入254億元、淨利潤38億元,結果2018年報的營業收入比前三季度少60億元,淨利潤少了27億元,說明2018年原來也是虛構了大量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無奈證監會立案調查,打亂了康美財務造假計劃。

在鉅額會計差錯更正後,很多人自然而然會問:公司2016年以前是否存在虛構收入和利潤的情況,是否已經更正?如果之前歷年淨利潤是虛構的,那麼資產負債表會存在虛構資產,所有者權益裡的未分配利潤也就不實。

康美此次對2017年末的股東權益(未分配利潤和盈餘公積)調減36億元,而2017年和2016年兩年虛構淨利潤就有35億元,相當於2016年之前年度,虛構利潤只有約1個億。是否真的這樣?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從2017年更正來看,康美虛構收入主要是中藥材貿易,其次是中藥飲片。

筆者整理了康美2011年~2018年的淨利潤和營業收入情況,2017年和2018年的中藥材貿易實際收入都不足8億元,2016年中藥材貿易收入報表顯示57.9億元,但當年有虛構收入60億元,應該有很大一塊虛構收入在中藥材貿易。

以此判斷,公司往年的中藥材貿貿易真實年收入不會超過10億元,財務報表2011年~2015年的中藥材貿易累計收入有322億元,意味著至少有270億元是虛構的,按照27%毛利率計算,虛構毛利超過73億元,這還是保守估計。

如果以上推測成立的話,那麼目前更正的會計差錯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投資者想了解的是,2016以前年度會計報表是否有虛構利潤現象?是否已予以更正?

上交所在4月30日給康美髮出《監管工作函》,要求:請你公司充分核實本次會計差錯更正是否涉及對2017年度以外的以前年度財務報表更正事項,是否存在其他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會計差錯更正或調整事項。

從康美的毛利率來看,存在很大疑問,藥品貿易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2017年和2018年的西藥毛利率達到45%、32%,中藥業務毛利率也都超過27%左右,很多藥品流通企業毛利率也就在10%以下,康美這麼高的毛利率,過去高業績真實性存在疑慮。

如果康美過去的高利潤是虛構的,那麼對應就會形成虛構資產,過去放在貨幣資金項目,現在貨幣資金掩蓋不住了,要麼就衝回虛構資產同時衝減虛構利潤,要麼就暫時轉移到其他資產項目繼續虛構。

而且,在虛構業績過程中,公司還會產生稅務成本,這樣導致公司虛構資產規模要大大高於虛構淨利潤。

當然,上述關於利潤和收入也只是一個猜測,還是那句話,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四、正中珠江,拿什麼來救你?

康美藥業爆雷,很多人質疑審計機構,為什麼這麼大金額貨幣資金虛構,審計都不能發現?

不少網友拿安然公司和安達信來舉例,其實中國因為審計失敗導致會計師事務所關門的例子也很多,中天勤、深圳鵬城……。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是廣東省排名第一的會計師事務所,其首席合夥人蔣洪峰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其2017年度業務收入4.92億,排名全國第22位,為90多家A股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

從康美藥業IPO到現在,正中珠江連續審計康美藥業已達19年。關於康美藥業的財務業績及高貨幣資金,市場早有大量質疑,這次貨幣資金爆雷,正中珠江應該說難辭其咎,到底是能力問題還是職業操守問題?

美國前總統里根曾高度評價註冊會計師:“你們的協會和註冊會計師職業在建立和維持資本市場的完整性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獨立的審計人員為經營企業和政府機關的財務報告提供可信性。沒有這種可信性,債權人和投資者就幾乎無法作出給我們經濟帶來穩定和有效的決策。沒有你們,我們的資本市場將土崩瓦解。”

雖然公眾有時給予審計過高期望,但如果審計機構不能盡忠職守,甚至為虎作倀,那麼審計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何在?沒有公信力,審計這個行業或某個機構何以立足?如果聲譽受損,原有的客戶也會考慮轉投其他機構。

往事已經過去,本來這次2018年審計,是可以為這個行業挽回一點最後尊嚴,但很遺憾,正中珠江並沒有做到盡職。

儘管給康美藥業財報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筆者認為審計程序是不專業的,給出的審計意見也是不恰當的。

正中珠江給康美藥業2018年財報出具保留意見的首要因素是證監會立案調查,其次是89億元的關聯方資金侵佔,第三是下屬子公司部分工程項目資料不完整。

除了上述保留意見之外,正中珠江認為康美藥業財報的其他項目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公允反映了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對於康美突然調增的195億元存貨,以及2018年末高達342億元存貨,正中珠江沒有提出任何保留意見。

審計報告提到,將存貨作為關鍵審計事項,並制定了審計應對方案和程序。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你們已經評估過康美存貨內控管理,發現是失效的。那麼年報中的266億元庫存商品認定,你們也就只靠存貨監盤程序了,(3)(4)(5)(6)幾個審計程序與庫存商品原值無關。

這些存貨的出入庫記錄、發票、合同、付款記錄都不用檢查?不用執行實質性分析程序這個最基本的審計程序嗎?

好吧,也許這些你們都做的,只是忘記寫出來了。

那麼這些庫存商品到底是哪些產品構成的?是自產產品還是貿易庫存?如果庫存都是真實的,那麼一家藥品企業這麼長的庫齡、這麼低的週轉率,你們想過合理性嗎?

2018年報中《產銷量情況分析表》的明顯編制錯誤,你們都沒有發現,說明審計最基本的專業、嚴謹以及內部複核程序完善程度都有待提高。

既然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都虛構了大量收入和利潤,那麼公司2016年之前淨利潤有沒有虛構,對資產負債表期初數要不要調整?

如果幾百億存貨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未分配利潤項目存在重大錯報,你們覺得僅僅這個保留意見夠嗎? 還是出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更為合適?或者最起碼對存貨項目持保留意見吧,而不是讓報表閱讀者相信這個存貨金額是公允反映。

當然,也許這些小兒科東西,審計機構也都清楚,但已經被綁上這輛戰車,那就不是專業能力層面的問題。

康美大變存貨魔術!正中珠江,能力還是操守?

康美藥業註定是一個載入資本市場的案例,而一切也許才剛剛開始!

最後說句,會計不是魔術,也沒必要來猜猜猜。希望康美藥業更詳細披露鉅額存貨具體構成及相關信息,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評級機構等中介機構盡職盡責,證監會、證券交易所下一步對這塊予以關注,督促上市公司予以披露。

各位看官,歡迎轉發。有何觀點,也可在文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