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鮮黑馬恆記匠心農坊 竟然是一個6平米的盒子

2019年1月中旬,美團低調上線“美團買菜”App;3月28日阿里旗下盒馬鮮生入駐上海首家“盒馬菜市”;3月30日,餓了麼和叮咚買菜達成戰略合作,宣佈買菜業務進入全國100城,一場圍繞生鮮的大戰一觸即發。

社區生鮮黑馬恆記匠心農坊 竟然是一個6平米的盒子


回顧這幾年,互聯網顛覆了很多傳統行業,特別是零售行業。雖然互聯網電商行業發展迅猛,唯獨生鮮這塊遲遲無法拿下。2016年,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7%鉅虧,88%虧損,4%持平,只有1%盈利。生鮮電商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配送成本高、損耗率高、不符合中國消費者購買習慣等等。從2018年開始,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成為新的解決方案,由於潛在著鉅額流量,資本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到社區生鮮領域。事實證明,在未來的生鮮行業,只做線上電商或者只做線下門店都行不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一體化運營是行業大趨勢。

那麼,社區生鮮行業如何實現盈利?根據記者調查,能否盈利取決於訂單密度、客單價和損耗率。訂單密度是指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下的訂單量,巨頭們往往通過“砸錢”,規模化擴張門店來提高訂單密度;通過引流產品和盈利產品的組合調整客單價,以提高整體毛利;通過團購等預售模式可以有效減少生鮮庫存積壓,降低損耗率。

如何用低成本打通生鮮最後100米,一直是業內人士思考的方向。近來,在密集的補貼市場、燒錢打法中,一款來自武漢的“恆記匠心農坊·智慧社區生鮮盒子”(簡稱“匠心農坊生鮮盒子”)異軍突起。這個佔地僅6平米的生鮮盒子,內置了微店、無人售貨機,集成線下售賣、無人售賣、線上電商等多種銷售渠道,主營產品涵蓋了家庭常見的300餘款生鮮品類。

社區生鮮黑馬恆記匠心農坊 竟然是一個6平米的盒子


從這種單人單店模式,可以看到背後一種極致的社區近景售賣的解決思路。它的卡位相當“霸道”,與傳統生鮮實體店最大的不同,就是直接落腳社區內部。對於如何最大化壓縮配送成本的問題,匠心農坊選擇了直接落地最後100米內來解決。對於社區消費者而言,這是種“一步到位”的極致購物體驗。通過對“匠心農坊生鮮盒子”的調研,記者發現它有四大亮眼之處:

一、巧妙的倉體設計。倉體佔地只有6平方,給選址空間留了很大餘地;倉體內部設計精巧,附帶高集成度的店鋪組合,是一般實體店無法比擬的;佔地面積小、僅需一人營業的特性也使得其成本優勢遠超商超及便利店。

二、極低的運維成本。小巧便捷的倉體設計和極低的用人成本讓一個“恆記匠心農坊·智慧社區生鮮盒子”只需要幾萬元就可以在一個社區紮根。

三、超強的社交粘性。這種集線下、線上及24小時售賣的聚合模式,360度全方位覆蓋,不僅讓消費者有一種VIP專屬的滿足感,同時高頻次互動及品牌理念的反覆植入,也能帶來很高的復購率。

四、豐富的拓客渠道。在保留了傳統的線下售賣之外,融入社區團購模式,擴充了產品豐富度,擴展了售賣時長,提升了人效比。盒子也是團購的自提點位,在將用戶引流到點位自提的同時,也能觸發用戶的二次消費,形成線上線下雙向引流閉環。

社區生鮮黑馬恆記匠心農坊 竟然是一個6平米的盒子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從“恆記匠心農坊·智慧社區生鮮盒子”運營模式的背後,可以看出匠心農坊創始者針對社區生鮮市場需求,以民計民生菜籃子為落腳點,搶先佔據社區流量要道,配合多元化的銷售途徑,集成多重銷售渠道,這一系列組合拳,使整個模式後期擁有更強的爆發力及各種變現可能,相信在未來生鮮新零售大戰最後100米衝刺中能夠成為黑馬,成為為數不多的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