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覺醒往往是從年輕人開始的!

1919年5月4日,來自北京10餘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高呼著“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衝破了北洋軍閥的阻撓,痛毆了駐日公使章宗祥,並放火焚燒了趙家樓。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四運動,同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

那一天,一群熱血激昂的少年,喊出了壓抑許久的怒吼,喚醒了渾渾噩噩的同胞;

那一天,一個日益沉淪的國家,出現了一股新興的力量,重新校正了正確的方向;

那一天,一個任人宰割的民族,迸發了無可匹敵的潛能,再次鍛造了耀眼的輝煌;

100年過去了,時代幾經變色,甚至跨越了新世紀、新千年,但是中國人民的“五四情結”依然如故!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就像一縷微光雖然勢單力薄,但足以鑿穿孤寂窒息的黑暗,給這片古老的大地帶來光明與希望。

發起五四運動的那3000多人,同樣是占人口極少數的青少年,可是他們卻以一已之力,徹底改變了全中國4萬萬人的前途與命運。

如此江山,已讓昔賢留姓氏;奈何天地,竟將殘局付英雄。

百年回眸,戎評不禁要發自肺腑的讚一句:

他們才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

救亡,中華民族最迫切的使命


五四運動為什麼偉大,以至於10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要不斷的對其進行緬懷與褒揚?

就是因為這場運動在危急關頭喊出了“中國人誓死不做亡國奴”!

辛亥革命之後,雖然皇帝沒有了,但是整個社會其實並沒有多少真正的進步:

政局一塌糊塗,共和的觀念根本沒有深入人心;

思想異常混亂,帝制餘孽與共和新銳仍在角力;

經濟乏善可陳,歐美財團與官僚資本聯手剝削;

當時的神州大地,表面上處於北洋政府的統治之下,可實際上已經到了失控的邊緣。

一方面,新的制度、觀念、規範、風氣,由於推行不利,並沒有被廣大人民所接受;另一方面,舊有的保守勢力,不斷掀起尊孔讀經、宣揚復辟的浪潮,妄想倒退到封建帝制時代去。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整個中國就在這兩股思潮的拉扯下,陷入了無窮無盡的內耗之中,這個曾經帶給所有人希望的民國,還是讓他們失望了。

上一代的革命者被現實磨去了稜角,早已不復往日的熱血,很多人都就此消沉下去;

曾經引領文化潮流的知識分子也沉默了,甚至連魯迅都讀佛經、拓碑刻來排遣時光;

當一個國家最進步的群體失去了改造社會的決心與動力,那麼失去了制約的武夫,當然就會為所欲為。

大權獨攬的袁世凱做起了皇帝的美夢;

留著辮子的張勳還想著復辟,妄圖給清廷招魂;

黎元洪掌舵的總統府與段祺瑞為首的總理府,為了最高權利鬥得不亦樂乎;

五千年來,同室操戈的戲碼並不罕見,史書中比比皆是,然而唯獨在民國初期,窩裡斗的現象達到了頂峰。

既然這群掌握著國家權柄的蠹蟲為了個人利益公器私用,那麼他們出賣國家主權、出賣人民利益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今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為什麼五四運動的口號是“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就是因為這幫倒行逆施的賣國賊,實在是把中華民族的臉面都丟光了。

他們把14萬中國勞工用淚水、鮮血、生命換來的一戰戰勝國地位棄之如履,竟還想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這哪裡是什麼戰勝國應有的樣子,簡直是戰敗者才有的待遇!

很顯然,如果再任由這幫賣國賊統治下去,整個中華民族還將繼續向深淵墜落,永遠沒有觸底反彈的那一天。

在這個萬馬齊喑、悶得透不出氣來的黑暗國度裡,一群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青少年勇敢的站了出來,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扛在了自己的肩上,第一次喊出了“救亡圖存”的口號。

這個口號是如此的激動人心、縈繞人耳——包含了國家獨立富強、人民吃飽穿暖、不再受外國侵略者的壓迫侮辱,因而形成了浩大的聲勢,成為了壓倒一切的頭號任務。

毫不誇張的說,“救亡圖存”這個口號的提出,意味著中華民族開始真正覺醒了!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有識之士都很迷茫,他們對中國到底要走哪一條路猶疑不決,就連達成共識的趨勢都沒有形成。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有的人覺得過去之所以落後,是因為統治中國的是一個滿族皇帝,如果換一個漢族皇帝,那就可以恢復漢唐盛世的榮光,然而袁世凱登基的鬧劇卻把這個幻想撕碎了。

又有的人覺得過去之所以落後,是因為有帝制的阻礙,現在我們也推翻了封建王朝,也發展了帝國主義,可是一戰的結果表明,老牌帝國主義不會容許新帝國主義發展壯大的。

還有的人覺得投靠帝國主義也是一條不錯的選擇,當初日本不就是通過投靠英國崛起的嗎?可是巴黎和會的結果表明,老牌帝國主義不會犯第二次錯誤,他們還想將中國當炮灰呢!

“救亡圖存”就是不想當亡國奴,而不想當亡國奴就必須老老實實靠自己,靠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

過去,中國的知識分子都對暴力革命持否定的選項,在他們看來,大多暴力革命,尤其是裹挾著底層民眾的革命都是破壞性的,對社會的意義全都是負面的。

要知道義和團運動才過去了十幾年,造成的災難還歷歷在目,使得這些知識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後,還是小心翼翼地把權力還給了前清的將領們,根本不敢發動底層民眾。

不發動底層民眾,就只有眼睜睜看著一幫武夫竊取革命的果實,看著整個國家在泥潭中掙扎。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五四運動之前的兩年,十月革命爆發了!一大批年輕的知識分子驀然發現,發動民眾的底層革命不僅可以取得徹底的勝利,而且並沒有造成全社會範圍內的混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救亡圖存的目標若想實現,就一定要發動廣大的底層民眾!

那麼,怎樣做才能發動底層民眾呢?

啟蒙,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覺醒


所謂啟蒙,從根本上來說也就是兩件事——“舊思想的否定”與“新思想的介紹”。

舊思想很明確,主要指儒家傳統文化。

推崇“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文化哺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當然很優秀,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便並不意味著傳統不可以反!

要知道,世界上每一個古老民族的傳統文化無不有藏汙納垢的一面。雖然這僅僅只是局部的一小面,但如果不加以批判,任由其腐朽敗壞,則必然會拖累整個民族的進步。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環扣一環的把國、家、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並服務於皇權,成為了統治者維繫合法性的最重要根基。

首先,身體髮膚受之母——謂之“孝”;

其次,學問受教於老師——謂之“師”;

最後,家庭受恩於國家——謂之“忠”;

於是,孝道、師道與忠君就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禮法,在確保封建王朝穩定有序的同時,也禁錮了每個人的思想,讓整個社會都死氣沉沉,以至於幾千年都沒有明顯的進步。

孝道發展到極致,就滋生出了“父權”這個怪胎,子女的命運從出生開始就開始任人支配了;

師道發展到極致,就演化出了“崇古”這股亂象,所有的新事物、新理念就必然會受到打壓;

忠君發展到極致,就誕生出了“奴才”這個群體,文官也好武將也罷全都是皇帝的家奴而已;

幾千年,所有的中國人都束縛在父權、師權與君權的桎梏之下,幾乎沒有任何的自由性與獨立性,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只是卑微的活著。

你要打破包辦婚姻,那就是不孝子孫;

你要質疑先賢前輩,那就是欺師滅祖;

你要提倡自由平等,那就是大逆不道;

傳統文化把所有的出路都堵死了,根深蒂固的舊思想麻痺了整個民族。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須知,是孝敬父母而不是孝順父母;是尊重師長而不是尊重權威;是忠於國家而不忠於君王

看不清這一點,就看不清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

大盜利用鄉愿,鄉愿諂媚大盜,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依靠,披著儒學文化的皮囊,幹盡了壓榨百姓的禍事。

李大釗曾經說過,煌煌一部中國歷史,其實就是鄉愿與大盜結合的記錄:

大盜不結合鄉愿,做不成皇帝;鄉愿不結合大盜,做不成聖人。


不可否認,李大釗的看法或許有點極端,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皇帝就是大盜的代表,聖人就是鄉愿的化身。

即使到了民國,推翻了清廷,趕走了皇帝,但是那些皇帝與聖人的餘孽,還在暗地裡作祟,鼓搗復辟與尊孔的小動作,簡直是想開歷史的倒車。

要知道,正是數千年來儒家那一套治國方略並沒有使國情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才讓整個中國陷入了原地踏步的窘境。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在別的國家都奮發向上的同時,中國卻仍在踟躕不前,這就是落後,而落後就要捱打。

很顯然,以儒家傳統文化為尊的國情再也沿襲不下去了,不想當亡國奴,就只能引進新思想。

新思想就兩點,即科學與民主

自古以來,不論是朱元璋還是李世民,徵兵的時候都喜歡用一些沒有文化的農民,在他們眼裡士兵只是斬將奪旗的工具,而不是有獨立人格的的戰士。

在冷兵器時代,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粗暴但卻行之有效,反正大部分人都塞在方陣裡,能按照將領的指揮行動就行了。

然而機槍出現以後,士兵就再也不能排成密集陣型了,反而要形成幾個人的小班組,並且各個班組就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戰術,這就意味著對士兵的綜合能力要求提高了。

那麼,如何適應作戰方式的轉變呢?

接受科學、擁抱科學、運用科學。

你不懂槍械原理,就不知道用弓箭根本戰勝不了子彈;

你不懂地圖座標,就不知道佔領制高點遠比塹壕有效;

你不懂補給醫療,就不知道戰線越長就越是勝負難料;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經過五四運動的啟蒙之後,從紅軍到八路軍再到解放軍,革命隊伍都把學習科學知識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在行軍打仗的間隙,士兵們都抓緊一切的時間來接受文化教育並學習相關的科學知識——如何保養裝備、如何變化隊形、如何急救止血......

正是不斷的吸收先進文化,才使得這支軍隊逐漸成長為一支戰無不勝的鐵軍。

事實上,不僅士兵需要接受科學的思想,普羅大眾同樣也不能例外。

唯有用科學的理論去啟蒙大眾,讓大多數勞動平民應用科學,才能破除宗法社會封建制度的藩籬,從而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如果說“科學”是五四運動帶給中國人民的認識論,那麼“民主”就是這場運動帶給我們的世界觀。

此“民主”不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民主體制”,而是“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的個人解放。

尤其是其中蘊含的父子平等、夫妻平等、男女平等的思想,經過五四運動的推廣,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龐大的浪潮,迅速就席捲了全國。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特別是很多年輕的知識分子,受到這股新思想的啟蒙,毅然決然的斬斷了君權、父權與師權的枷鎖,走出了包辦婚姻、衝出了家族束縛,投奔革命,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

從本質上來說,五四運動所謂的啟蒙不是啟別人的蒙,而是啟自我的蒙

每個人都自覺的去探討自己存在的意義,哪怕這種探討被絕大數人置於不顧,甚至視為空談,也絕不能因此自我懷疑。

封建士大夫總是愛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看起來義正詞嚴,卻擺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式,說白了還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還是懷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傲慢心態。

他們忘了,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出發點在於首先“立人”,只有先追尋自我、建構自我、完善自我,讓每個人都獲得精神的覺醒與人性的發現,才能使中華民族在整體層面上破繭重生。

事實上,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從來就沒有提倡過“平等”,只講“平衡”,而所謂的平衡就是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來掌握,其結果往往是任人魚肉。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而五四運動帶來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才第一次讓中國人意識到,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率先覺醒的青少年,更是紛紛投身於隨後的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與抗日戰爭中,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史詩。

他們,才是五四運動留給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整整100年之前,彼時的中國人雖然剪掉了腦後的辮子,但是他們心中的辮子卻依然還在!

在舊制度與新思想的衝撞下,絕大部分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一個民族需要什麼樣的時代榜樣,才會奮發圖強?

一個文明需要什麼樣的價值共識,才會浴火重生?

一個國家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內涵,才會興旺發達?

答案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正當他們猶疑彷徨時,是一群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多歲的青少年挺身而出,發出了時代最強音:

中國想要尊嚴,就不能忍氣吞聲;

中國想要太平,就不能認慫怯戰;

中國想要復興,就不能一味示弱;

當這個國家像一頭巨獸一樣,呼嚕嚕沉入夢鄉的時候;當這個國家像一根浮萍一樣,孤零零陷入絕境的時候。

正是這群年輕人,在最危急的關頭,用一場五四運動,挽救了這個存續五千年的國家。


百年回眸!中國生死存亡之際,五四運動這群學生逆天改命!



“民族覺醒,中華復興”,永遠不會是一個口號,而是這些人身上流過的血汗,掉過的皮肉。是他們用遍體鱗傷的付出換來了一個偉大國家的浴火重生。

最後,戎評借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送給為這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貢獻過智慧、血汗、乃至身軀的年輕人: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