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木所雕,世間罕見的4米“釋迦牟尼涅槃臥像”——太陰寺


山西省絳縣縣城東南15華里的東華山腳下的太陰寺,始建於北魏時期(公元386至534年),其後各個朝代都曾進行過大修。 因寺院坐南朝北,與一般寺院方位不同而得名。寺內供奉釋迦牟尼涅槃臥像,佛像由獨木雕成,為金代原物,在國內僅此一件,珍貴無比。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太陰寺也經受了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劫難。太陰寺北殿在民國五年被燒燬,現北殿是從附近整體搬遷來的一座家廟。

寺院主體建築南大殿,也就是大雄寶殿為金代建築,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前簷有“大雄之殿”木匾,為金大安二年鐫刻,殿內供奉釋迦牟尼涅槃臥像。

太陰寺內存有我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一尊軀長4米、獨木金身釋迦牟尼涅槃臥像。造型端莊,誇張得當,神態安詳。臥佛兩側斑駁的壁畫與題記,娓娓敘述著時間的流逝。木雕神龕內還完好保存有明代洪武年間繪製的一組弔唁壁畫,十分生動、形象。

雖說歲月的風塵讓這些雕像顯得風燭殘年,但依然掩飾不住當年的精雕細刻的工藝和豐滿多彩的形象,只是這些佛像的頭部顯得不大協調。

原來,這些佛像的頭部是後來用泥塑代替的,因為在1923年,有一古董商人勾結當地敗類鄉紳,把原來的頭雕以3000元大洋賣給荷蘭帝國,留下了永世的遺憾。被這些敗類盜去的還有殿內四周牆壁上極為珍貴的壁畫。

大殿中充滿滄桑的味道,而在近千年的佛像面前,人的一生,卻猶如浮塵。多少人在佛殿內點燃手中的香,跪下叩首,禱告心中的願望。

太陰寺前院西側有一塊元大德元年所立石碑即《雕藏經主重修太陰寺碑》。在這裡可以平靜自己內心的煩躁。幽靜的樹葉無聲地流淌翠色,這裡的時光似乎很慢,慢得可以融化所有的喜或悲。

太陰寺在晚霞的照耀下悠遠而深邃,時間在裊繞的香火中流逝,聽著佛音,沐著佛光。太陰廟裡的一切都閃動著歷史的光芒和對理想的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