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前 言

一年之計在於春。

季春時節,山東將經濟謀劃的目光,看向了蔚藍的大海。

在先後視察了青島、煙臺、威海後,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召開了山東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來自青島、煙臺、東營、濰坊、威海、日照、濱州等7個山東沿海城市的主政官員齊聚一堂。

劉家義在講話中指出:“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但膠東半島各市不能搞同質化競爭,要加強統籌推動膠東半島一體化發展。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山東有7個沿海城市

在這裡,“膠東半島”涵蓋了山東所有的沿海城市。而在山東歷史和齊魯文化的語境中,以煙臺為核心的“膠東”,則是一個歷史悠遠,內涵豐富的存在,歷來有“山東富在膠東”的美譽。

那麼,真正的膠東到底在哪裡?在山東進行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下,文化意義上的膠東核心煙臺,能引領膠東半島走向“蔚藍山東”呢?

“三個膠東”,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的膠東?

如果從西向東橫穿山東,你會發現經過聊城、德州、濟南、淄博、濰坊,進入煙臺地界後,耳中聽到的山東方言便迥然不同,跟之前幾個城市語調相仿的魯西方言相比,煙臺話彷彿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語言。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煙臺市的蓬萊,中國最早的仙境,像膠東話一樣充滿神秘

多年前,倪萍在央視春晚一段語言風格鮮明的天氣預報,以及小品演員魏積安那句充滿喜感的“夥計”,讓煙臺話這種乍聽陌生的方言聞名全國。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但如果你穿越煙臺、威海,進入青島,又會發現被喜劇演員黃渤帶火的青島話,和煙威兩地語調鮮活的方言又截然不同。

這一微妙的方言變化,便是膠東在山東地緣文化與行政區域裡錯綜存在的縮影。

在百度百科的解釋中,膠東,分為文化意義的膠東,地理意義的膠東和行政意義的膠東。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文化意義的膠東即以膠遼官話為母語,文化習俗也趨於一致的地區;包括煙臺、威海和青島東部。

地理意義的膠東,即膠萊谷地以東的膠東半島,包括煙臺、威海和青島。

而行政意義的膠東,則指山東半島地區的全部沿海城市。

所以,如果你去問一個煙臺人哪裡是膠東,他可能只會說:“煙臺和威海;而你去問一個青島人哪裡是膠東,他可能會說:“青島是膠東,煙威也是膠東”;但你去問一個濰坊人,東營人,你們是膠東人嗎?多半會得到一個茫然的表情,“膠東,煙臺那邊才是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傳統相聲裡,找到百年間中國對膠東的印象。

相聲四門功課的“學”裡,模仿各省方言的技藝叫做“倒口”。像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郭德綱等著名相聲演員,“倒口”到山東方言時說的都是煙臺話。反倒是省會濟南的方言,只在如經典方言相聲《雙學濟南話》中才偶爾出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中國人近百年的集體記憶裡,更傾向於將煙臺視作膠東文化和經濟的核心。

煙青雙城:膠東成長史

如果把時間回溯到兩千年以前,春秋時期的齊魯大地上,以煙臺為中心的東萊國成為膠東文明的源起。在已經奠定了農耕經濟的商周時期,東萊國算得上少有的以捕魚、曬鹽為主的海洋型文明。

直到春秋五霸的齊國,在著名政治家管仲的擴張戰略下吞併了東萊國,將海洋文化的膠東半島正式納入了中原文化圈。

也正是藉助膠東半島的漁鹽之利和海洋文化圈的拓展精神,謀求爭霸的齊國,在商業上積極進取,“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齊國成為了當時的第一富國。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春秋時期齊國版圖

隨著齊國消亡在秦軍的兵峰之下,丘陵魯國的儒家文化壓制濱海齊國的商業文明,上升為國家精神,膠東精神,在第一次短暫綻放後進入了漫長的蟄伏期。

直到千年後的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歷史極大移民,讓來自天南地北、操著各種口音的百姓遷入山東。而抵禦日本倭寇的戰爭需要,讓煙臺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衛戍要塞。設在煙臺山上的狼煙墩臺,一度是整個中國沿海緊張注視的焦點,也奠定了如今煙臺地名的由來。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煙臺地區典型的海防要塞建築

像生於山東的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祖上便是由安徽戍邊而來,這種外來人口的聚集打亂了新語言的形成,反而讓煙臺地區更多保留了上古萊國“齊東野語”的遺韻,如北和白念做“波”;黑色叫做“褐色”;說話叫“鎖話”;吃飯叫“逮飯”;喝水叫“哈碎”,形成了如今極具語言學研究價值的膠東方言。

至於膠東地區的另一個核心青島,崛起則要晚得多。直到晚清不斷開埠通商,淪為半殖民地的國運衰退裡,青島作為通商口岸相繼被德國和日本佔領,成為掠奪中國煤炭、鐵礦資源對外運輸的重要港口。

直通山東腹地的膠濟鐵路,面向全世界的遠東自由港,讓青島成為膠東半島乃至山東最為開放的城市。也讓青島的語言,雜糅了即墨土語和外來方言,更接近山東內陸的官話。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萬國建築博物館的青島八大關,是當時殖民港口的見證

從上古東萊國海洋型文化的進取精神,到貫穿整個明朝的接納移民,外交戰爭;以及晚清以來的西方文明入侵,不斷主動或被動注入的外來文化,以煙臺地區為核心孕育出的膠東精神,讓山東分野出兩個迥然不同的地緣文化。

“兩個山東”:膠東闖關東 魯西出響馬

時間來到清末民初,南方的太平天國戰爭,讓山東成為當時的中國人口第一大省。然而這個人口狀元的背後,卻是山東人民無限的苦難。

地窄人稠已然讓山東民生艱難,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則更加讓山東民不聊生。由於山東省地大人多,又是津浦線的南北樞紐之地,招兵買馬、佔山為王、火併廝殺不絕,正兒八經地城頭變幻大王旗。

由於魯西、魯南,由於更靠近內陸,百姓更重鄉守土,寧願起義造反當土匪響馬,也不願動遷。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1923年,震驚中外的棗莊臨城火車大劫案,成為山東響馬最臭名昭著的一次行動

而延續了齊國商業精神,明朝開放傳統和晚清對外包容的膠東人,毅然踏上了闖關東的遙遙征途。

從此開始,一個山東出現了魯西和膠東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生態,山東的文化和經濟也從此分野。

有學者統計,清末至“九一八”事變前,中原每年約有50萬闖關東者,其中山東人有30餘萬。在山東30多萬移民中,又以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這東三府為最。也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青島和濰坊,而這其中,又以煙臺人為多。

如那時的遼寧大連,60餘萬居民中30多萬都是膠東人。許多村莊都是山東人整體搬遷過來,村子內部完全是膠東風俗文化,就連當地方言也硬生生被改造成了煙臺話。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這種在艱難歲月,勇敢開拓中沉澱下來的集體意識,再加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鍛鑄的紅色文化,讓以煙臺為核心的膠東地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膠東精神特質。

煙臺市曾發起過一輪大規模的膠東文化發掘和研討,從中總結出膠東文化與精神的內核:

視野開闊,追求進步;幹事創業,勇於擔當;通權達變,敢於革新;兼容幷包,善於協和;顧全大局,甘於奉獻。

概括起來,就是進步、擔當、革新、協和、奉獻。

正是在這種膠東精神的帶動下,以煙臺為核心的煙臺、威海、青島的膠東地區,始終引領著山東經濟的發展。

比如在2018年的全國百強縣排行榜上,山東入圍的19縣中,煙臺有龍口、萊州、招遠、蓬萊4市;青島在即墨撤縣劃區後,仍有膠州、萊西、平度3市上榜,再加上威海的乳山和榮成,僅這“三個膠東”核心城市,就佔到了山東百強縣的半壁江山。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從白色的百強縣分佈可以看出,鼎盛時,青煙威三市佔據了山東百強縣的半壁江山

在其他經濟指標上,青島和煙臺常年佔據山東城市GDP排行榜的前兩位,直到去年,濟南才以23億元的微弱優勢,搶回了失去14年的第二把交椅。

在上市公司數量上,煙臺以38家A股上市公司,4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的數量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也毫不意外是青島的33家A股上市公司,44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可以說,山東富在膠東,既是歷史形成的發展格局,更是當前山東經濟重心分佈的現實寫照。

膠東引領山東,誰來引領膠東?

從前文的“三個膠東”,兩個山東的簡要梳理,可以看出,山東社會與經濟發展,從來就不是一家獨大,而是多區域競合。

在如今中國以及全球進入核心、龍頭城市帶動區域發展的當下,多核的輻射帶動作用,顯然優於單核。

而新近公佈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也提出加快提升濟南、青島、煙臺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三核”之中,青島、煙臺比鄰並肩,市中心僅相距200餘公里,區位過於接近。反而不如濟南的輻射效應明顯。尤其在山東確立了強省會戰略,大力推動濟南合併萊蕪,下一步融合泰安之後,煙臺和青島,都各自面臨著未來發展的多重挑戰。

先說青島。

環顧全國,雄踞山東經濟第一的青島,反而在國家經濟發展版圖中需要有更大的格局。

在《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中,山東北有京津冀、環渤海,南有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西有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青島反而不在其中。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另一方面,隨著2016年青島成功邁入全國12個城市的“GDP萬億俱樂部”,想要留在第一梯隊,前有北上廣深領跑者實力超群,後有鄭州、無錫、長沙、寧波、佛山等一長串追兵挑戰。

在全球化與世界城市(GaWC)研究網絡發佈的《世界城市名冊2018》中,青島一邊成功晉級“全球二線城市”,但城市排名有所下滑。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城市發展亦然。青島想要找到“存在感”,也要重新審視自我,搶抓國家重大發展機遇,融入全國發展大局。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至於煙臺,也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

一方面,煙臺近兩年經濟被濟南一路追趕並且還能以微弱優勢領先。2017年初,煙臺媒體曾自豪的宣稱:過去5年煙臺GDP年均增長9.2%,拿下3個“全省唯一”。

可從2017年起“風雲突變”,GDP增幅開始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支撐經濟半壁江山的工業,在經濟常態下反而受傷最深,轉型壓力巨大。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另一方面,煙臺城市經濟呈帶狀分佈,縣域經濟發達,城市中心發展不突出的問題進一步凸顯。煙臺要在人口、交通等方面下大力氣推進發展。

如今中國對城市的分級,很大程度上是以城市人口為標準,自貿區、國家級新區、高鐵樞紐、國家中心城市等國家級規劃,始終達不到中大城市人口標準的煙臺,只能坐困愁城。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就像修建地鐵,煙臺雖然擁有700多萬居民,卻連“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基礎條件都無法滿足。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再加上沒有融入高鐵網絡,機場建設滯後,煙臺在交通上的日益邊緣化,正成為城市發展的短板。近兩年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相比青島、濟南每年8萬人以上的新增人口流入,煙臺的年新增常駐人口,只有2萬人左右的規模。

膠東引領山東,青島和煙臺引領膠東!

煙臺威海的交通不便,一直備受詬病

好在,膠東人特有的開拓進取不服輸精神,讓青島、煙臺在2019年大動作連連。

比如最為開放包容的青島,就盯上了尚未在青島落戶的181家世界500強企業,出臺了《青島市深化與世界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合作行動計劃(2019-2020年)》,力爭到2020年,全市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0家以上,重點跟進目標客戶100家以上。

同時,推動智能家居、汽車及新能源汽車、海洋生物等8大現代產業集群;放寬落戶標準,加大人才引進等一系列培育產業,吸引人才的政策密集推出。

再回到煙臺,2019年,煙臺提出經濟工作要做好8項工作,包括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等等。

結語

“要明確目標抓落實,對照八大任務,理清職責、細化措施、穩步實施,確保各項工作在全省爭先進位、在全國爭創一流。”

不服輸、敢拼敢闖的“膠東精神”躍然紙上。

在“三核”引領山東,膠東半島推動海洋經濟騰飛的山東經濟新格局中,在膠東,青島、煙臺一起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