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


王石: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


1


萬科創始人王石先生最近做了一場直播,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

在為100所鄉村和邊遠地區學校直播授課的時候,與同學們面對面互動環節,他延伸講解了“人生的無限可能。”

期間有人問道,“年輕人在城裡買不起房子,要不要回老家?”王石先生直言,買不起可以先租。“我的建議是,年輕人即使買得起房,也不要著急,否則房子會限制住你。”

作為一個房地產界的老大哥,王石先生想得很通透:只要你肯租房子,我蓋的房子就有去處,因為得有人先買它才能租給你。

短短几分鐘的視頻,評論區就已經炸開了鍋。

前幾年就是聽這種雞湯聽多了,結果房價翻了一番!等著漲價以後再買當接盤俠麼?以後不但買不起也一樣租不起了!
這些大佬十幾年來一直不讓年輕人買房,結果年輕人越來越買不起房……


更有人已經給視頻起好了標題:驚爆王石看空房地產,買不如租!

基本上一邊倒的反對之聲,不由讓人感嘆,是空軍不上網,還是網友皆炒房?

2


王石先生在2015年的時候,還有一段話流傳甚廣:

中國房價並不是只漲不跌,這是一個商業市場,有漲就有跌才是正常的。對於那些事業沒有最終定型,還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來說,40歲之前租房為好。


我的好友老張表示:糟老頭子壞得很,就是信了他的邪,我的小三房變成了大兩居。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翹首以盼等著老王口中說的中國樓市即將面臨兩到四年的調整期。

放下心來的老張作為公司技術部骨幹,從此一頭沉浸於配方研發和各種小試以及放大生產中,無暇他顧。

於是眼睜睜看著松江新城的房子從一萬多漲到兩萬多,在即將奔三萬的時候倉皇上車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買房以後,雖然再去上海找老張蹭飯已然混不上昔日的日料自助,但是看著老張舉手投足之間明顯硬氣許多。

用他的話說就是:買房以來,銀行卡的還貸提醒,就是促使我不斷努力工作的動力。工作上的一切壓力,想想每個月的那個數字,都會變成必須要努力的決心。

聽說,他在給老家過來的新同事們分享心得的時候說過:第一次買房就跟初夜一樣,都很艱難很痛苦很無助,但是你後來的經驗都來自這裡,而且你會回憶很久很久。

3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的問題,年輕人為什麼要買房?

點贊很高的一個答案說,

房子,就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獲得的東西的儲水池。

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進入社會之後拿著工資,生活沒有壓力,但是幾年過去錢也沒有留下,都分散或者消費在不同的地方了。

而有些人買了房,以後每個月都有一部分資金去換取房子的一部分產權,資產也就攢出來了。

有個跟帖的留言說,自己喜歡買書讀書,但是因為以前租房的緣由,變動較大,書籍也就慢慢都遺失了。買了房,家裡有了書櫃,之後幾年的書籍都可以很好的保存下來,房子就成了知識的儲水池。

大多數人的經歷確實如此,買了房就主動戒掉了各種不必要的娛樂和消費。房子讓人愛也讓人恨,恨交錢時的肉疼,也愛它附贈給人的強制儲蓄。

《奇葩說》第二季半決賽中,辯題是“年輕人是不是要買房?”

陳銘質詢對手邱晨:“我今天在這買了房,明天要去另一個地方工作,怎麼辦?”

邱晨淡定回擊:你可以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再去另一個地方租別人的。後來邱晨順利晉級決賽,拿到了第二季的奇葩之王。

房子不會動,可人卻是靈活的。能限制住人的,從來都不是鋼筋水泥,只能是人們自己。

4


如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到了成家年齡,單靠自己的實力買房,可以說是人中龍鳳了,有三方數據統計該比例不超過5%,大部分都要依靠家裡的資助。

2015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經濟學家樊綱,在央視訪談節目中告誡年輕人:現在很多年輕人沒辦法結婚,一大原因就是沒房子。而沒房子則很可能是首付不夠,那麼是不是應該用父母的積蓄來買房呢?不應該這麼做。

年輕的時候正是自己發展奮鬥的好時機,所以如果父母現在要給你出錢,先不要買房,要更加努力奮鬥,才能回報父母。


而到了2018年春天,這位經濟學博士畫風突變,提出了著名的“六個錢包”理論:

“如果六個錢包能幫你湊夠首付的話,那麼最好還是買房子。”


由於戳中了“利益相關”年輕人的痛點,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新華網隨即發表文章補充道:

財力允許可以利用按揭貸款,而如果財力不允許,則應該考慮租房,不要勉強上車。我們需要做的,是用合理的心態面對現實壓力,作出理性的個人選擇。


青年群體從來都是網絡輿論的主力,而住房則是中國青年的一項“剛需”,年輕人面對“剛需”難以滿足的現實,自然會產生不滿。

一方面,買房對年輕人來說並不容易,另一方面,“有恆產者有恆心”的傳統觀念,以及房子與醫療、教育等掛鉤的嚴峻現實,都給年輕人很大的壓力。

二十年來,人們已經看到,買房正如人生,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雖無力吐槽,但更多的年輕人依然選擇了每天認真的工作,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從未對未來失去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