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

前天我們說了清代書法的現狀和領軍人物,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明代書法。其實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這期間很多派別湧現出來,在明代時期留下了很多比較好的作品。

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

當然,明代書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初期有沈度沈粲的工穩小楷,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等。中期吳門四家崛起,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皆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

明代前期書法走的基本是經趙子昂上溯唐宋、再及二王的路子,不激不勵,溫柔敦厚。明代後半葉,書法藝術則突變,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菸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

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

先有聲名顯赫,人稱“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的徐渭衝開了明初帖學和吳中才子書法的樊籬,字形或大或小,筆畫忽粗忽細,體現一種密集、狂亂、疇曜的強烈視覺衝擊。徐渭書法是非理性、反秩序的典型。其意義在於最大限度的沖垮了古典書法傳統所確立起來的秩序感。

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

稍後則有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和傅山等為繼。“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這是傅山對書法意識追求的極端化,也是對中國書法幾千年來傳統思想的挑戰。

傅山以其史無前例的竭力纏繞的書風佇立於書法史。在其作品中,線條纏繞奔騰,狂瀉徜徉的狂草線質,滿紙狼煙,章法佈局幾乎摒棄了行間距,波浪翻滾而瀰漫無際,這種大潑墨式的創作形式,在此前的古人書法作品中尚不多見。

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

觀念上對中和美的衝擊和趣味上對狂怪醜亂的追求,最後都著落於技法上對古法的突破與大膽的無古無我的。

晚明書壇幾乎所有敏感的書家都試圖在技法上一搏,從帖學的傳統技法中來個金蟬脫殼。董其昌乞靈於禪學,張瑞圖在行款與線條上的縱橫捭闔,黃道周、倪元璐的另闢蹊徑,王鐸狠鷙深刻的創作觀及其跳擲騰挪的書法實踐,傅山“四寧四毋”。

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

衝破古典書法的規範,不再以溫和敦厚的儒家中和美學為尚。書法藝術的模式打破,輔張揚厲、焦躁、火爆、縱橫捭闔、跳蕩激越,構成了晚明書法的奇異風景。

中國書法發展到明代,可以說是真正走上了發展的頂峰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