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就是李白,閨怨詞都能寫地如此磅礴大氣,聲情悲壯氣象蕭森!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李白就是李白,閨怨詞都能寫地如此磅礴大氣,聲情悲壯氣象蕭森!

在中國,你可以不知道唐宗宋祖是誰,但你一定要知道李白;你可以孤陋寡聞不問世事,但你一定要知道李白;你可以連一首完整的詩詞都背不出來,但你一定要知道李白。李白,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唐詩因為他的存在而熠熠生輝,千年流傳;唐朝更因為他的存在,成為中國歷史最光輝燦爛的一個時代。無論滄海幾經桑田,李白都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無法仰望的高山。當歷史的塵埃被來自遠古的風吹起時,李白和他的詩歌依舊可以穿越風塵,跨越千年,撲面而來。

李白的詩詞是極有氣象的,就像人有氣場一樣。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文人大家的詩作都是極有氣場的,而李白的詩詞尤其氣場強大。當你讀完他的《將進酒》時,你的腦海中會立刻浮現出黃河之水奔騰咆哮的壯美畫面;當你讀完他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時,你的心中會立刻被一種洶湧澎拜的愁緒填滿,幾欲淚溼眼眶。在李白的詩詞裡,從來都是大悲大喜,大江大河,大起大落。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李白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詞。儘管這是一首閨怨詞,可李白就是李白,硬生生地把它寫成了磅礴大氣的“男兒詞”,氣象蕭森聲情悲壯。

李白就是李白,閨怨詞都能寫地如此磅礴大氣,聲情悲壯氣象蕭森!

憶秦娥 李白 (唐)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詩歌中的豪情和浪漫與他的性情是一致的。他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負之人,渴望得到重視,卻又不願受一丁點委屈,於是他才能在詩歌中極力地抒發自己內心的豪情壯志以及無人能敵的風流倜儻。這首詞就是如此,即便是閨怨詞也要寫出一份霸氣和豪情來。

作為一首閨怨詞,它給人的感覺遠遠超出了閨怨的範圍。詞的上片寫悲情,下片抒悲國,並不是一首普通的傳統意義上的閨怨詞。首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簫聲舒緩婉轉,自帶哀傷的情調,詞作一開始就將讀者帶入了一種悽愴悲的氛圍中。簫聲幽咽,驚醒夢中的秦娥。“秦娥”是誰了?是秦國的一位公主,叫弄玉,喜歡吹簫。在這裡,她應該是一位普通的姑娘。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月亮照著路邊的柳樹,看著世人的悲傷,朝夕重複。她不禁記起了灞橋離別時傷心的情景。“秦樓月”在這裡進行反覆,不僅僅是詞作的格律要求,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月色”轉到“柳色”,同時也營造了一中孤獨淒涼的氛圍;“柳色”為什麼會讓人傷別了?因為在漢代,人們都是在灞橋送別。路旁種滿柳樹,人們常常折柳送別,以表離別挽留之意。因此,由柳樹就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離別。這三句連貫而下,情感逐層加深,思維極具跳躍性。

李白就是李白,閨怨詞都能寫地如此磅礴大氣,聲情悲壯氣象蕭森!

下片悲國。“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又是一年重陽節,人們登上樂遊原,可是原上早已是冷落的清秋時節,一片蒼涼。向遠處望去,咸陽古道上那人早已沒有了蹤跡,身影全無。“清秋節”進一步補充了上片沒有提到的時節,更進一步地加深了淒涼悲愴的氛圍。此時此刻,女子登高遠望,古道蒼茫,四野空曠,她日夜思念的人在哪裡?什麼也看不到,只有空空的古道在風塵中孤獨伸向遠方。多麼讓人傷感的場景啊!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那人音信全無,女子心中無限傷感,四目環故,只見墳塋壘壘,靜靜地伏臥在西風殘照的枯草中。“音塵絕”緊接上文進行了反覆,將咸陽古道上的悲涼景象和女子心中的孤獨淒涼交融在一起。肅殺的秋日,落日殘照,墳冢壘壘,這些景色的疊加已經遠遠超出了閨怨的悽婉哀傷,顯得大氣磅礴,意境開闊;此刻,秦娥的傷感也不再囿於“兒女情長”,而是上升到了傷古懷今的高度。至此,風物盛衰,山河興廢之意自然而然地噴發了出來,動人心魄,感人肺腑,令人震動。

總之,與傳統的閨怨詞相比,李白這首詞意境開闊,氣象蕭森,聲情悲壯,早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兒女閨怨了。它字字鏗鏘,擲地有聲,極有氣象。更加可貴的是,作者在創作這首詞時,並沒有逞才使氣,一腔梗概的豪氣完全是心中自然流露,因為這才是李白,何時何地都要縱情高歌的李白。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