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滅霸”

千呼萬喚始出來,《復聯4》正在熱映,終於為滅霸的“減少人口”行動劃上了句號。

“減少人口”來“拯救世界”的設定不單單是漫威的原創,不少作品都有類似的設定,例如《王牌特工》中反派將裝有秘密武器的手機免費散發給窮人,以減少貧困人口;《但丁密碼》中反派準備向水中投入病毒,阻斷三分之一人口的生育能力;以及《人類清除計劃》三部曲。

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滅霸”

在漫畫中滅霸的屠殺是為了取悅自己的心上人“死亡女神”,而電影裡滅霸則成了“理想主義”和“未來主義”,以及“人口論”的堅定擁護者,為讓活著的人遠離貧困,擁有更多資源而屠殺一半的人口。儘管在這些電影中,大反派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人口過剩”的理論卻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不禁擔心《人口論》死灰復燃。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歷史上的真實存在的“滅霸”。

要想了解滅霸的所作所為,就要先認識一下《人口論》。十八世紀,英國人馬爾薩斯在他的《人口論》中指出:人口以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源只能按算術級數增長,所以隨著時間的發展不可避免會出現飢餓、戰爭,因此他呼籲採取果斷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人口論》的影響極為深遠,尤其是中國。在今天將中國科幻小說拉入世界一流水平的《三體》就有《人口論》的理論身影。書中關於“黑暗森林法則”的推導前提裡中就有這麼兩句:一、文明的第一要義是生存;二、宇宙中物質總量不變。這兩句話在人類社會版本中就是人的第一要義是生存,但是社會中物質總量不便,這就導致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物質的搶奪也就成了必然,飢餓、戰爭也就隨之而來。

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滅霸”

在《人口論》出世的半個世紀後,也就是19世紀80年代左右,第一次人為的“人類清除計劃”開始了。那段時期,愛爾蘭因土豆染病而產量大減,致使餓殍遍野。但是令人意外的事情是滿嘴文明、先進的英國政府卻選擇對愛爾蘭大饑荒視而不見。真正的善良,是有能力做壞事卻不去做;真正的殘忍,是有能力去救命卻不去救。當時英國處於維多利亞時期,所擁有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可以說全世界的財富都在向英國湧去。當時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那時還是英國聯合的那部分。因此英國有能力也有義務去幫助愛爾蘭的人民,但是結局確實愛爾蘭三分之一的人口死於饑荒,更有一批的人流亡海外。諷刺的事情是在愛爾蘭發生饑荒的同時,英國正在籌備世界上第一次世博會。自此之後,英國人與愛爾蘭人之間的仇恨越積越深。

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滅霸”

但相比人類清除“貧困人口”的惡意,滅霸可能更理想主義一些,他的目的在於削減人口,與貧窮富貴無關,與善良殘暴無關,只跟概率有關。因此我認為黑死病可能更像是滅霸的前身。

1347年-1353年,一場席捲整個歐洲的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人的性命,短短5年的時間裡,歐洲人口喪失三分之一。這場黑死病同樣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富豪貧民,只要染病幾乎必死,黑死病最嚴重的佛羅倫薩80%的人都死了。因為勞動力的大量喪失,致使歐洲出現了大饑荒,盜匪四起。死亡並沒有讓人們更加珍惜生命,反而讓他們陷入癲狂,因為迷信是猶太人在傳播瘟疫,一批一批的反猶浪潮此起彼伏,在美因茨,1.2萬猶太人被作為瘟疫的傳播者而活活燒死,在斯特拉斯堡城內殺掉了1.6萬猶太人。

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滅霸”

雖然黑死病造成的苦難是人類史上的永遠的痛,但目前依然有理論認為黑死病是歐洲社會轉型和發展的一個契機。因為經過黑絲病之後,西方社會陸續出現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思潮,逐漸改變了整個西方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