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連播13年收視10億, 卻被斥三觀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前兩天微博上掛著個神奇的熱搜 #杜華兒子背豬#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點開了這個詞條,發現是新一季變形計的主人公。

一個胖胖的小孩,揹著籮筐,筐裡坐著一隻豬。剛走了兩步,安穩坐著的豬突然一頭栽倒地上。

網友一邊笑這個孩子的憨傻,一邊疑惑:一個只有10歲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問題需要上《變形計》接受“改造”呢?

懷著同樣的疑問,我去看了已經更新的幾期,結果是......

作者:蜜思李;本文來源: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 yinjianlifumuxuetang)。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這屆的少年需要這樣的感化嗎?

背豬的孩子名叫趙楚萇,媽媽是樂華娛樂CEO,在節目裡“話多人慫”,有些蠢萌。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不聽小夥伴的勸,一定要踩樹幹,結果狠狠摔了一跤。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嘮叨太多,把小夥伴氣走,只能自己砍柴燒火。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日常摘菜,也要滑進水溝,好久才緩過神來。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他的確不好相處,會因為同伴的兩句調侃突然發火,還常在誤解了對方的情況下無理取鬧。

但更多時候,他身上還是充滿著十歲孩子的可愛。

比如,在寄宿家庭的“爸爸”買豬仔時,他發揮自己“嘮叨”的特性,幫家人砍價。他說:“至少要幫幫他們,就算沒有用,那也要努力。”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跟他一起接受變形“改造”的還有另外兩個小夥伴,吳新穎和馮博超,這倆孩子的相處倒是很融洽。

第一次見面時,吳新穎正坐在一輛拉水泥的車上,他和農村的“弟弟”縮在水泥車的角落裡,卻笑得開心,跟對方打招呼。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馮博超說:“第一眼看見他,覺得那小夥子笑起來特別暖。”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這兩個人很快就融入環境,在晚上睡覺前會惦記還在豬圈忙碌的“爸爸”,催他早點休息。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幫爸爸幹活的時候,會因為自己年紀大一些,加快腳步,想把東西放回家後,再來幫大家運回去。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農村的弟弟在體校學習舉重,為了幫他緩解比賽前的緊張,倆人會陪著弟弟鍛鍊,模仿他練習舉重。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有一期,節目組給了吳新穎一封他媽媽寫給他的信件。他拿著信封愣了一下,還是沒有讀出口。

馮博超接話解圍道:“我念給你聽吧。”

唸了兩句,吳新穎的淚就掉下來了。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在農村的生活裡,他們就是幾個有趣溫暖,有活力又喜歡折騰的孩子,沒有所謂的囂張跋扈和不懂事。

但在他們自己家裡卻儼然是另外一副景象。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父母有效期過後,愛不被需要

說起這三個孩子到《變形計》接受“改造”的原因,吳新穎和馮博超倒有些相似。

馮博超的爸爸說:“希望他去了,一些想法或者是行為,有所改變。”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吳新穎父母的說法更直接,他們說:“要在另外一個環境下,變形成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至於趙楚萇,他委屈地表示:“我媽讓我來減肥。”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歸根結底,是因為父母感覺自己和孩子交流發生了極大的障礙。

為此,他們不惜讓渡一部分自己教育孩子的權利,寄希望於一個節目,孩子能參加完節目後開始自我悔過。

那這些孩子在家裡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趙楚萇沉迷於iPad,常跟家人起衝突,跟奶奶對話時,會直問:

“你究竟聽不聽得懂人話?”

吳新穎抗拒跟媽媽的接觸,他說媽媽在演戲,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你能別管我嗎?”

馮博超常跟父親吵架,他說寧願深夜在街頭遊蕩,也不想回家面對父親,而音樂是他的最愛。

無論在哪一組家庭中,父母長輩看起來都是出於弱勢的一方——他們想盡辦法,憤懣流淚,甚至卑微請求;他們希望靠近孩子,幫助孩子,要他們走上正途。但孩子卻一句都聽不進去。

孩子們陽奉陰為,偷偷逃竄,甚至摔門而出,留下無能為力的父母黯然失色。

於是家長把節目作為讓孩子得到救贖的方式,把孩子送去“改造”,但孩子真的有問題嗎?

人們常說,只有孩子小時候,才會認定父母是萬能的,對父母的愛萬分期待。等他們長大了,“過期”後的父母再努力,也很難走進孩子了。

吳新穎就是這樣的情況。

吳新穎說,他不想讓父母靠近自己,是因為自己不需要了。

他回憶自己小時候,爸媽常出門通宵打麻將。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因為小時候沒有家裡鑰匙,常常晚上十一二點都在樓下等爸媽回家。

說起這些時,他似乎已經不氣憤了,甚至還帶些笑意的講:“等,一直等,等他們回來。”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小時候,自己渴望這份愛的時候,從來沒人給過。長大後,家人卻非要塞給他,“我大了,我不需要了。”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而節目裡,馮博超爸爸的交流方式,也是問題滿滿。

他要求孩子去刷碗,孩子雖然內心不願意,卻也老老實實刷了。

這時爸爸坐在客廳中數落:“放以前,你該乾的不幹,就捱揍,你知道吧?你不能跟你表哥學學?”

這種連威脅帶打壓的語言交流,有多少孩子能忍受?

果不其然,刷完碗的馮博超又趁爸爸不注意遛出了家。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而趙楚萇,基本就是被姥姥帶大的。

媽媽杜華說,孩子出生十年,公司也成立了十年,這十年她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這樣看下來,這些孩子雖然不乖,但確實不壞。

家庭裡一場場的衝突,與其說是孩子不懂事一意孤行,不如說是家長必然承擔的一種後果。

最初他們選擇對待孩子的方式,導致了孩子如今與他們的相處模式。他們口中孩子自私、無情、任性的標籤,不也是自己一張張貼上去的?

然而面對越來越大的問題,父母們沒有直面,少有反省。

越想要親近孩子,越把孩子送去遠離自己的地方,這是救贖?還是太濫用父母的權利來主宰孩子命運的表演?

飲鴆止渴教育鬧劇,演了十三年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那些作品看似三觀極正,實則三觀極歪的?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從第一季至今,《變形計》已經走過了十三個年頭。

在視頻平臺上的播放量,已經將近十億。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節目開場的主題詞很煽動人心: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風雨淋溼,

你是否願意回頭扶我一把?

如果有一天我無力前行,

你是否願意陪我一個溫暖的午後?

如果我問你什麼,

你是否想到媽媽夢中的驚起?

如果那是一個你不熟悉的家,

你會不會把善良當做路牌?

如果這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你是否讓他酣睡不再彷徨?

變形計,一份來自大山深處的力量!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但歸根結底暗含的邏輯不過是:

苦難能夠淨化靈魂,貧窮能夠孕育不屈的精神,大山才是問題少年的救贖。

但正如在《晚間新聞》做了10年記者的蔣良說:“這個家庭陷在絕望裡面,他們自己都拯救不了,怎麼去拯救一個城市的小孩?”

GQ雜誌曾做過一個採訪。

他們找到那些參加過《變形計》的城裡孩子,在變形結束時痛哭流涕的孩子,回訪他們現在的生活如何。

施寧傑在節目裡悔過自新,臨走時向奶奶下跪,在接受採訪時卻直言:“我覺得去《變形計》的少年都不會改變。”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施寧傑向農村家庭的奶奶下跪

廖洪毅回城市後的第一個晚上,就去了夜店。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說自己再也不整容的韓安冉,現在卻快要實現自己成為“芭比”的夢想。前幾天,20歲的她生了孩子,多了一層媽媽的身份。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變形計》始終是一場秀。它指給了觀眾一條錯誤的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造孩子,而不是真正的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

說到底,一個節目無法改變孩子,只有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救贖。

這季《變形計》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馮博超出發前往拍攝地後,他的父親打開一本相冊。

相冊裡面是一家人的合影,其樂融融,不見衝突。

父親感概說:“孩子之前特別聽話,自從初中二年級開始,變得逆反不再聽話,再也沒能拍過合照。”

他把這一切都歸因於叛逆期,孩子翅膀硬了不聽話,希望把孩子送到鄉下後,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

雖然後面的節目還未更新,但按節目套路,馮爸爸一定會實現拍一張全家福的願望。

只是,願望實現的他還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嗎?再次發生衝突時要再把孩子送去一次“改造”嗎?嚐到控制帶來甜頭後,還能學會放手給孩子尊重嗎?

节目连播13年收视10亿, 却被斥三观不正: 教育是改造孩子?感化孩子?

一場飲鴆止渴的教育鬧劇,十三年了都未曾落幕。

看看居高不下的收視率不禁一聲嘆息,在教育的迷途上還要走多遠?

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微信號:yinjianlifumuxuetang, 由中國最具影響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臺。所有的家教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幫助千萬家長輕鬆育兒,從知道到做到!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 學齡前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6

  • 初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guanjia00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