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缺失了這一項能力,責任誰來負?

前兩天,無意間撇到了一篇文章,內容中分析了“中國留學生在適應美國課堂的過程中必須克服的幾大障礙

”。其中有一條提到了:中國孩子缺乏批判性思維。

看到這裡,瞬間就引起了心理不適。

我想起了曾經在各個地方看見或聽見過的類似言論,這些言論的共同點為:想當然的就用“批判性思維”這不明覺厲的五個字給孩子們貼標籤。但也沒見幾個人認真的討論為什麼會這樣。不應該以偏概全,或許其中就有人真正關心的人,但是大部分人那種缺乏責任的惡臭言論令人反感。


中國孩子缺失了這一項能力,責任誰來負?

輕微吐槽了一下,回到正題。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各大搜索引擎給出的答案是:

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

換句話說,就是對一個已有的論證的充分性和必要性進行進一步的識別與分析,最後的出自己的結論。

再換句話說,聽到或看到一個結論,不要拍腦袋就得出結論,不要所以毫無根據的判斷,要自己有一個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提出論點,論據的過程,要在腦海裡和自己舉行一個小小辯論賽。(所以,那些想都不想一下,直接說孩子們缺乏某某思維,亂起鬨的人們自己就缺乏批判性思維)。

既然是要對接受到的信息進行識別,整理,並且分析其必要性和充分性,那麼請問,憑什麼?我的意思是,憑藉著什麼去進行分析呢?憑空嗎?

我在這裡舉不太恰當的例子:小時候媽媽總是對你說,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就要掃大街。

這時,你的反應大概率是以下表情包。

中國孩子缺失了這一項能力,責任誰來負?

被媽媽的假兩難謬誤唬住了。對於這種結論,你無力反駁。那時候你不是很了這個世界,不是很瞭解一個人的未來並不只有兩種結果;對於這種結論,你無力反駁,那時候你的認知相對侷限,你的知識面比較狹窄,所以你聽到結論時腦海裡只有空白和焦慮。

從上述並不合適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的結論,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識面和認知。而提高這一點的有效方式就是閱讀,通過大量閱讀來積累知識,拓寬視野。當腦海裡有足夠的知識,外加隨著時間積累的閱歷,一個人才會有足以去反思結論的能力

中國孩子缺失了這一項能力,責任誰來負?

所以,大眾所言的“中國孩子缺乏批判性思維”,可以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孩子們的閱讀量(閱讀真的好書)相對匱乏。這時候,人們就會很自然的想起,“萬惡的中國式教育模式”,填鴨式地瘋狂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給孩子自己探索探究的間隙。

隨便搜索關鍵詞“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就會出現很多很多迷之分析文章。

中國孩子缺失了這一項能力,責任誰來負?

這些文章除了玄乎的講了一堆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維的(但其實是基本沒用)廢方法以外,把問題的根源都指向了中國的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那行,確實教育模式,高考制度有一定問題,但那也是可以理解為:為調節極其龐大的學生數目和有限的社會資源之間的矛盾時,所採取的淘汰機制。所以,一般孩子們都只能拼了命的去擠獨木橋。

那麼,能有所改變嗎?能讓孩子們不要在大環境下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嗎?

中國孩子缺失了這一項能力,責任誰來負?

答案是肯定的。其要點就是在於孩子在課堂之外的提升,通過大量閱讀和探索,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其中,要點中的要點就是父母的正確引導

現在絕大數家庭中出現了兩種極端:

一,為了能讓孩子在中國教育的獨木橋上站穩,剝奪了孩子自主探索世界的機會和汲取重要知識的時間,幾乎不給孩子喘息的機會,除了補習班還是補習班。這樣寫孩子或許獲得了很多教科書知識和考試技巧,但是說不定就缺失了真正立足未來的能力。這樣的結局,只能是後知後覺的,懊悔也無法挽回的。

二,有些意識到孩子們需要自我探索空間的父母,錯誤的理解了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的含義,過分的縱容孩子,讓他們自由翱翔於未知的世界,但是最終上指不定就栽倒在哪個陰暗的角落中了。或許他們獲得了非常獨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但是如果這些能力的根本充滿了謬誤和歪曲。結局同樣是無法挽回的。

我說這麼多的,想表達的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正確的引導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拋開“

批判性思維”的空洞釋義,迴歸到最根本的因素:知識和視野。

在這方面,博文也是想了許久,最終總結出了一份書單,希望能對家長和孩子們有所啟發。

書單如下

中國孩子缺失了這一項能力,責任誰來負?

除此之外,從下週開始,博文會恢復更新“

每週一本好書”的欄目。希望這些能對家長和孩子們有一定的建議作用,同時這也算是博文和大家交流觀點的另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