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概況

新撫區,遼寧省撫順市轄區,位於遼寧省東部,撫順市的中部,丘陵地帶。介於東經123°39ˊ-125°28ˊ北緯41°41ˊ-42°38ˊ之間;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區總面積107.6平方公里,轄1個省級開發區、1個鄉、10個街道,共59個社區、13個行政村;人口37.8萬(2012年)。

新撫區是“新撫順”的簡稱。1948年,建區設新撫區。1949年,設大居民小組。1950年,設新撫區公所。1952年,復設新撫區。

新撫是撫順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著名景點有:紅河谷、 赫圖阿拉城址、赫圖阿拉城等。其中赫圖阿拉城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9年2月1日21時33分,在遼寧撫順市新撫區(礦震)發生2.6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41.86度,東經123.93度。

遼寧省撫順市新撫區概況

氣候特點

新撫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較短,多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3.9度,年平均降水量為826.8毫米,降雪日數歷年平均24天,地面凍結深度1.2-1.4米。

自然資源

新撫區內的混合花崗岩、砂礫石是良好的建築材料。

撫順市勞動公園

撫順市勞動公園始建於1925年,為日本滿鐵株式會社撫順炭礦所建,建園時名為“東公園”,1953年改為勞動公園。勞動公園地處市中心,園內真山真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總佔地面積31.4公頃,其中山地面積15.9公頃,水面面積6公頃,平地面積9.5公頃,是撫順市惟一的大型綜合性公園。

赫圖阿拉城址

赫圖阿拉,位於遼寧永陵東南4公里,滿語意為“橫岡”。明萬曆31年(1603年),努爾哈赤從舊老城費阿拉遷居於此,後金天聰8年(1634年)改稱興京,作為後金的第一個都城,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赫圖阿拉分內、外兩城。內城住的是努爾哈赤的家屬和親族,外城住的是八旗兵丁,城外住的是各種工匠,有二萬多戶。內城現存的“尊號臺”遺址,是明萬曆44年(後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的地方。正白旗衙門在內城的東側,保存得較為完好。關帝廟,位於南門內西側,為努爾哈赤在位時所建,現又重新翻修過。皇寺(地藏寺)已經荒廢,僅存滿漢文碑刻、銅鐘及礎石。古井位於城內最低處,井水甘甜,長年不竭,是當年和現在內城唯一的一口水井,至今當地人仍在飲用。內外城的城牆、城門還在,仍可供旅遊者登臨懷古。

三塊石森林公園

三塊石森林公園以三塊石山(又稱煙囪山)命名,主峰海拔1131米,坐榮譽稱號於長白山老龍崗餘脈南麓,距撫順市東南52公里在,因在高山這巔有三塊長50餘丈巨石昂然劍立,直入雲端而揚名。

動植物資源士分豐富,素有天然物種基因庫和動植物王國之稱;5條清溪順脊而下,源短流急,玉帶繞川、千姿百態、自然仙鏡、別有洞天塊石又是撫順地區在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內革命地,將士們住的地窨子,使用過的石碾子等實物在老黑槽溝仍保存完好。這裡即是旅遊觀光的最佳樂園,我省著名的革命老區和時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去處,還有遼寧廣播電視局205臺可供參觀。

目前三塊石森林公園已被列為全省農家旅遊示範點之一,三塊石森林公園將建成遼東生態一園。這裡有鴿子洞、神龜出潭、海獅入水、白龍潭瀑布、龍首山(比丘洞)、仙人臺、小偏橋和石棚山(三塊石主峰)等景點,能欣賞到國家珍稀瀕危木蘭科植物-天女木蘭。這裡盛產的大葉芹、貓爪子、苦龍芽,山蕨菜、刺椒秧、猴腿,紅蘑、榆黃蘑、猴頭菇、黑木耳和榛子蘑等野生食用菌多達40餘種,在農家小院 裡能吃到地地道的農家飯菜,能享受到鄉村田園生活。

薩爾滸風景區

位於遼寧撫順東郊的薩爾滸風景區,總面積達268平方公頃,分八大景區。這裡山青、水碧、洞古、石奇,既有云山淡淡,煙水悠悠的湖泊水鄉風貌, 又具峰巒疊嶂、溪谷縱橫的山嶽景觀,更具得天獨厚的明清歷史文化內涵。附近有水域面積達110平方公里的的大火房水庫,它以著名的薩爾滸風景名勝為依託,正成為遼東一個引人注目的山嶽湖泊旅遊勝地。

薩爾滸風景名勝區原名大夥房水庫風景區,1982年改為薩爾滸風景名勝區。“薩爾滸”是滿語,漢譯為“木櫥”,意思是此山森林茂密,物產豐富,取之不盡。

大夥房水庫始建於1954年,58年竣工,壩長1834米,高49米,水面總面積11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21.8億立方米,是當時全國第二大水庫,水庫除了據有防洪、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等幾項功能外,現已成為瀋陽、撫順兩大城市居民重要飲用水源地,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1959年朱德委員長遊覽薩爾滸時題詩曰:“大夥房水庫源自長白山流出,撫順礦區人民,子孫萬代享幸福”。相傳唐朝名將薛仁貴率兵徵東時在此埋鍋造飯,安營住宿,之後形成村落名“大夥房村”,建水庫大壩時壩址既選在伙房村,故起名大夥房水庫,由於水庫水面狹長,港灣交錯,從高空俯視酷似一條飛舞的巨龍,所以大夥房水庫又叫“飛龍湖”。

本水庫總長25公里,最寬處4公里,最窄處0.31公里,平均水深12米,最深處36米,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二級標準,水質清澈,可直接飲用,水庫水產豐富,盛產胖頭、鯉魚、鯽魚、武昌魚等三十多個淡水魚種,其中胖頭魚最大的達100多斤。

薩爾滸風景名勝區是以大夥房水庫清澈的水面為中心,以沿水庫四周的群山、島嶼為框架的大型山水名勝園林。山青、水碧、洞古、石奇、於粗獷、暢闊中風雄秀幽奇,既有云山淡淡、煙水悠悠的湖泊水鄉風貌,又具峰巒疊嶂、溪谷縱橫的山嶽景觀的真實寫照,薩爾滸的山水景觀無論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雨雪,都能使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被譽為是鑲嵌在遼東大地上的一顆風景明珠。薩爾滸風景名勝區按分佈共有白龍山(即壩前)、王杲山、德古灣、蓮花島、營盤三島、薩爾滸山、元帥林(即張作霖墓園)、鐵背山八個遊覽區,每個遊覽區都獨具特色,各有千秋。每年到此遊覽度假的中外遊客都在30萬人次以上。

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區。

紅河峽谷漂流

紅河峽谷漂流是清原紅河峽谷國家森林公園一部分,距縣城20公里,距撫順市100公里,距瀋陽市150公里。經過兩年開山鑿石,鋪路架橋,在連綿起伏崇山峻嶺中硬是開出一條路來。起點在峽谷源頭沙河屯下水後,在25公里長的峽谷中部按國家AAAA級標準建起服務區,修建了上岸碼頭、更衣間、沐浴室、鍋爐房、餐廳、住宅、休息室、購物中心等,為遊客

提供周到服務。

紅河峽谷漂流從大蘇河鄉沙河子屯起,至腰站溝溝口,全長12.8公里。該河段集雨面積784平方公里,水量充沛且水質清澈無汙染。漂流區河寬20-50米不等,平均水深1米左右,落差適中,有緩段和急流段各2o個,緩段悠閒自在,急段有驚無險。漂流區兩岸森林茂密,怪石聳立,山珍野禽,怡然自得,一派原始景象。河流順山勢而下,千迴百轉,曲徑通幽,大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風景極其獨特,是我國北方罕見的天然漂流場所。漂流期可達4個月左右。

紅河漂流全長12.8公里,漂流時間約兩小時左右,漂流區一派原始景象,兩岸高山峽谷,森林茂密,連綿起伏,奇石疊峰聳立,山珍野禽隨處可見。漂流區河寬20-50米寬不等,平均水深1米左右,落差適中,有緩段和急流段各20個。緩段悠閒自在,急流段有驚無險,河水清澈順山勢而下,千迴百轉,曲徑通幽,風景極其獨特,是我國北方罕見的天然漂流場所,人稱“中國北方第一漂”。漂流期從5月20日開漂到“十一”黃金週過後停業。

紅河峽谷漂流是久居大城市的人們返樸歸真迴歸大自然的好去處。到此漂流將給您帶來悠閒、驚險、神奇的健身樂趣。峽谷內天工雕琢的“迎客壁”“雞冠巖”“雙龍艄”“獸山奔海”“雙乳峰”“滴水壺瀑布”“雷劈巖”“和平灘”“白石灣”“變色河”“回水渦”“小龍門”,大自然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林內300多種動植物競相繁衍,和諧共存,生機盎然,風情萬種的原始風貌,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該項目已被列為遼寧省、撫順市旅遊重點項目, 2004年7月1日已正式漂流對外開放。紅河峽谷漂流不同於其它地方的漂流,紅河峽谷貴在純真與自然,因為它開發的時間非常短,基本上沒有人為因素的改變,所以你看到的一山一水一樹都是自然的。 紅河峽谷漂流全長12公里,使用高強度像皮筏漂流,每隻筏乘4-6人不等,2人開漿,正常漂流時間大約在3個小時左右。因為紅河峽谷迂迴迭蕩,所以水流有緩有急,緩時如平靜之湖面,需要劃漿才可以前行,急時落差有近1米,橡皮筏會上下顛簸,輕則讓遊客全身溼透,重則會讓人落水,其中趣味繁多。

紅河峽谷淺灘處只剛剛沒腳,深處則有2米左右,淺灘處橡皮筏上的遊客可以用水盆、水瓢等物品盛水相互嬉戲,無論老少,玩這種遊戲均興奮異常。 紅河峽谷兩岸呈丘陵地勢,山不高,山勢迂緩漫延,兩岸青翠樹木鬱郁匆匆,夾雜著山間清新空間和當空的驕陽,偶然間還會看到有山間的溪流飛瀑,非常適合大都市緊張的人們放鬆疲憊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