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步到49步、利潤剋制在5%,所有爆款背後都藏著一套方法論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天下產品眾,然而好產品並不多。什麼是好產品?洛可可在組織管理上不斷迭代,以人的最大化孕育好產品;小米主動剋制利潤,濃縮研發之外的成本,以生態鏈機制培養好產品。

通過觀察爆款製造者,你會發現——所有爆款背後都藏著一套方法論

4月19-20日,新實業·顛覆式增長動力營一期進行第三次集中授課,在首都北京,走訪洛可可、小米,就產品方法論取道諸上,縱覽前人成功案例,思考新實業如何打造產品,探尋顛覆式創新的可能路徑。

1

洛可可兩次迭代:去階層化與二次“創業”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洛可可聯合創始人周志鵬的故事從2005年講起,“上班四天才知道,除了身邊坐的四個哥們兒,其他全是別的公司的”。

早期洛可可為工作室模式,五個人就是一個團隊,這也是當下普遍的設計公司組織模式。“我們在憑靈感做設計”,當時的洛可可憑“炫彩指甲刀”拿到了第一個紅點大獎。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經歷北京奧運會地鐵設計案後,洛可可將設計產出改造成工廠流水線模式,從原先的4步拓展到49步,開啟

“流水線管理創新”階段。

但問題隨之而來——“公司開始出現階層”,出創意的人覺得其他人“不過是把我的想法落地實現的人”,建模渲染團隊則覺得自己“在公司裡一點地位都沒有”。2006年,洛可可出現大量人員流失。

“我們發現剛開始5個人的時候效率特別高。”2007年,經歷調整後,洛可可進入細胞管理階段,7人為一個團隊,以1+6的方式,不斷裂變出更多細胞。這種模式起效迅速,洛可可迅速成為國內最大的設計公司。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此後,細胞分裂式增長從組織管理延伸到更多層面,區域分形、專業分形、業務分形……洛可可不斷拓展,又因新生部分根植於原有部分,而不失與母體的有機鏈接,所謂“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2014年,洛可可的增長放緩,團隊開始思考開闢新的增長點。洛可可每年接到近一萬五千項設計需求,因為精力有限而篩掉的大部分項目能否被收攏?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顛覆式創新追求變革,洛客“設計平臺”應運而生。經歷兩次嘗試失敗後,洛客與洛可可實行空間隔離,以獨立公司、獨立文化的形式生存,董事長賈偉帶領部分洛可可成員開啟“二次創業”。當時,賈偉離開位於洛可可的專用辦公室,在洛客和實習生相對而坐辦公。

兩相隔離最大限度避免了“大哥吃小弟”——原有業務扼殺新業務的天性。

根據周志鵬的解讀,洛客是“共享設計平臺”。不同於洛可可以組織管理取勝,洛客以平臺邏輯取勝,匯聚海量國內外優秀設計師資源,為企業與設計師構造對接之地。

如今,兩大增長曲線並駕齊驅。據周志鵬介紹,洛可可正在開闢新的增長曲線,目標是抓住人工智能的大勢,立足產品+智能,搭建社會化產品創新平臺。

2

小米:每年只賺5%,低利潤才是安全區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主動剋制自己的利潤,是我們研究商業規律得出的結論。”小米全國培訓總監亓文凱在分享中提出“低利潤才是安全區”。

亓文凱舉了兩個例子,售價49元的小米插電板,每個利潤為2角,售價69元的小米充電寶,每個利潤為8分。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2018年6月份,小米向社會公開宣佈:每年最多隻賺5%利潤。如何確保5%的利潤足夠支撐企業發展?亓文凱的分析中提及以下兩點:

一、降低渠道成本

小米擁有自己的線上渠道,而非傳統的經銷商渠道。此外,廣告主要集中在抖音和小紅書,渠道、銷售成本降至最低。

二、分攤研發成本

小米主動減少同品類產品,比如襯衣,一個尺碼只做一個顏色一個版型,研發成本可以幾乎分攤為零。

小米將“互聯網模式做實體經濟”進一步發揮,圍繞手機,孵化了115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形成今日產品覆蓋廣、種類多的局面,以“更好的品質,一半的價格”形成極大的市場聯動效應。

3

小米生態鏈是如何煉成的?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小米並不是一開始就明確知道“我們要做生態鏈”,小米生態鏈穀倉學院執行院長王奕夫強調。

由於內部創業失敗,加之3Q大戰後國內投資風向的轉變,由原先“我看不順眼併購你”到“因為看好所以投資”,小米基於“投資不控股,幫忙不添亂”的原則向外尋找團隊進行投資,多年中逐漸形成小米獨特的生態鏈機制。

除手機、電視、路由器、智能音箱、筆記本電腦五大主營產品以外,小米眾多消費品皆由生態鏈企業開發。

王奕夫形容小米生態鏈遵循的是“竹林理論”,由小米一株大竹子,生出紫米等小竹子,長成一片竹林,形成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比如在2015、2016兩年手機銷量下滑之時,生態鏈企業為雷軍就小米手機的供應鏈、品質、研發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爭取了時間。

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長成遵循的基本過程:

一、盤點小米的積累:包括團隊、品牌熱度、用戶群、電商平臺、供應鏈、資本、信譽與方法論;

二、尋找合適的團隊:以“工程師理念”做投資,不看估值,看做產品的能力,同時價值觀相符十分重要,最關鍵的一點是剋制貪婪。

三、提供適配資源:缺什麼補什麼,為生態鏈企業賦能,提供小米強大的品牌、設計、渠道、資本等資源扶持。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目前為止,小米115家生態鏈企業中,只有一家被強制解散。如此多的公司怎麼管理?

王奕夫認為,實質上幾乎沒有管理。如果硬要說出一點,則是小米有最強渠道可以快速拉爆生態鏈企業,這反向要求團隊必須做最好的產品。比如小米剃鬚刀,2017年1月成立團隊,11月上線,2018年營業額超過1個億。

同時,生態鏈企業的產品要經過產品經理、工業設計、質量管理三方面的投票,三者皆可一票否決,以此機制來保證生態鏈產品是精品。

4

陳金鴻:好產品在於搶佔心智空位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奪得心智空位,鴻亭定位創始人陳金鴻認為,其最高境界是產品與所屬品類劃上等號,成為代名詞。例如茅臺=最好的白酒,微信=最大的社交平臺。

陳金鴻就特勞特定位理論進行闡釋,“定位是找到能讓產品在潛在顧客心智中與眾不同之處”,亦即迴歸商業競爭的本質:得民心者得天下。

搶佔用戶心智空白點,則要通過貫徹競爭戰略的四大底層邏輯。

一、顧客認知:以空杯心態感受對方心裡,借勢常識,於空白點生髮產品主打賣點。比如“飛鶴,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切入點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品牌的奶粉更適合中國人。

二、競爭態勢:電視媒體主流人群漸失,而互聯網入口太多,難以引爆。現如今想要引爆主流,分眾傳媒是一個高效的渠道。

三、趨勢需求:

做好橫剖與縱切的多維分析,明確自身的需求切入點。比如好利來不斷加強蛋糕,偏重“慶禮”,85度C、巴黎貝甜則提供更多飲品與座位,滿足“茶歇”。

四、運營基礎:找出自身的優勢所在,以增量帶動存量。

陳金鴻提出,以運營基礎為內核,從顧客認知、競爭態勢、趨勢需求三個維度由外而內掃描,競爭地始終在於心智,要避免大部分企業家由內而外思維的通病。

4

黑馬良駒:抓住社會化營銷的浪潮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社會化營銷暢銷書《激發》、《無微不至》作者黑馬良駒從事社會化營銷多年,他認為短視頻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表達自己的方式,具有年輕、魔性、新潮、技術、社交的鮮明標籤,短視頻平臺抖音是當下社會化營銷的重要戰場。

黑馬良駒就如何抓住抖音平臺的紅利,提出四個要點:

一、流量紅利:做信息流廣告;

二、粉絲紅利:或者成為抖音KOL,把話語權抓在自己手中,或者設立官方抖音號,打造團隊通過短視頻進行營銷;

三、話題紅利:結合事件營銷,打造爆款視頻;

四、商業紅利:抖音上存在很多網紅店,打造出相當多爆款。

他以答案奶茶為例。答案奶茶依靠抖音而走紅,其20多條短視頻在網絡獲贊123.5萬,單條閱讀量2004.6萬,累計曝光1億次,目前加盟店達200+。

黑馬良駒認為,在新媒體層出不窮的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好產品,更應當重視營銷,而好的營銷=創意內容+優勢渠道+技術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从4步到49步、利润克制在5%,所有爆款背后都藏着一套方法论

洛可可通過北京奧運會地鐵設計案的打磨,由原先的4步設計路線進化至49步,產品也好,管理也好,迭代永不止息;小米主動剋制利潤,以利潤5%迅速成為多個行業的“鯰魚”,而生態鏈機制的日臻成熟使其自成體系,抗風險能力蒸蒸日上。

這些爆款製造者各有一套方法論,其成功與潮水的流向有關,與其修煉的內功有關,潮水的流向不可測,內功的修煉心法可借鑑,對於走在歷史十字路口的實業而言,更是如此。

文丨蔡婧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重磅頭條:2019(第13屆)蘇商領袖年會 / 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2018(第六屆)蘇商大會 / 2018數字江蘇峰會 / 第三屆金茉莉 / 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 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WIMS名城會 / 十九大報告 / 蘇商產融家指數報告 / 雲南遊學

蘇商講壇:吉利李書福/ 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金箔江寶全/ 遠東蔣錫培 / 英達科技施偉斌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格力董明珠 /亨通崔根良/ 徐工王民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大亞陳曉龍 / 康得新鍾玉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一學六會:走進阿特斯 / 問道江蘇天成科技 / 走進阿里巴巴 / 走進永鋼集團 / 走進長電科技/ 走進勝利精密 / 走進大亞科技集團 /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