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究竟有沒有內在價值?

比特幣已經成為近年的熱門詞彙。今年6月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飆漲70%成為社會熱點。然而,不少人還記得2013年底到2014年初,比特幣價格曾從最高8000元一路跌至1000元。很多人困惑,比特幣據說只是一串代碼,為什麼有人願意購買這種虛擬的東西?為什麼幾度傳聞崩潰卻再次興起?為什麼如此暴漲暴跌?說到底,比特幣究竟價值何在?

簡單說,比特幣的內在價值就在於它是更好的貨幣,這是有人願意購買的最終原因。但是,這種價值的實現還有許多變數,而且人們對這種價值的認識也很不清晰,這是價格暴漲暴跌的根源。

比特幣究竟有沒有內在價值?

1. 只有主權貨幣才是貨幣嗎?

比特幣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貨幣。可是,對於它是不是貨幣,國內存在廣泛的質疑。最直接的依據是2013年底央行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文件《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明確表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也就是說,只有主權信用貨幣才是真正的貨幣。

《通知》是基於對新生事物的早期認識而形成的臨時性政策依據。作為官方正式文件,五部委的《通知》需要在既有法律框架下對已經產生社會影響的新生事物做出評判。建國以來,以人民幣為唯一合法貨幣的主權信用貨幣體系是我國經濟體制的基礎。在對比特幣技術及其影響認識尚不深入的情況下,評判只能以現有貨幣體系為基礎做出。

隨著比特幣及其核心技術影響的擴大,早期的認識和評判會發生變化。實際上,2016年1月央行專門召開了數字貨幣研討會,認為數字貨幣的發展對貨幣體系與貨幣政策帶來機遇與挑戰,並基於比特幣技術探討了法定數字貨幣及其與私人數字貨幣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這已經突破了2013年的認識,認同了這種貨幣體系改進技術,只是尚未形成新的政策文件。

現在看來,2013年《通知》中只有主權信用貨幣才是貨幣的判斷需要重新認識。從歷史上看,貨幣並非一開始就以國家信用為支撐。人類的貨幣從小麥、牛羊、貝殼等實物貨幣,經過金銀、鑄幣、金本位紙幣等,在20世紀才逐漸發展成脫離金本位,僅以國家信用支撐的主權信用貨幣。主權信用貨幣克服了金本位的一些缺陷,但也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貨幣》對這些作了精彩的演繹。

主權信用貨幣不會終結歷史,人類一定會創造出更好的貨幣。說只有主權信用貨幣才是貨幣,就想說只有馬車才是車一樣經不起推敲。相信,隨著數字貨幣技術的成熟、影響的擴大和人們認識的深入,相關文件會對貨幣的發展會有更加開放、前瞻的判斷。

2. 貨幣簡史:從實物貨幣到數字貨幣

什麼是貨幣?從歷史上出現過的貨幣看,貨幣的基本職能是承擔商品交換的媒介,使交易變得更加方便。判斷一種東西能否成為貨幣,要看它的自身特點是否更加適合成為交換的媒介,是否有相當數量的人在交換中用它作媒介。

最早的貨幣是小麥和牛羊等自然經濟中的重要商品。它們成為貨幣是因為人們日常擁有和使用他們,且相對容易保存和轉移。但是,小麥和牛羊的單位重量的價值偏小,攜帶和交易不便。於是,人類發展出更好的貨幣,比如貝殼、玉石等。但是,在交易中貝殼玉石難以切割,小的交易難以進行。在提高交易效率的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金銀具有價值高、易保存、易切割等特點,這使金銀成為世界人民廣泛接受的貨幣。所以,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無論是小麥、貝殼還是金銀,早期這些貨幣都是因其自然特徵而成為貨幣的。這是貨幣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後來,人們發現如果對自然物進行人為的改造會更有助於交換。一些諸如大商人、錢莊老闆、國王等實力雄厚的人將金銀鑄印,製成有特定重量、成色的鑄幣。這大大簡化了金銀在交易中的稱量和檢驗等環節,使交易更加通暢。於是,鑄幣成為更好的貨幣被廣泛使用。

不僅如此,這些大商人、錢莊老闆和國王發現,他們的實力使他們不僅能製造鑄幣,還能夠印製有他們標記的紙質單據,代替金銀和鑄幣作為交換的媒介。這種單據承諾能夠隨時兌換回相應數量的金銀。這就是金(銀)本位紙幣的雛形。紙幣相對於鑄幣的優勢在於更方便攜帶傳輸。這樣,紙幣就成了更好的貨幣。

雖然鑄幣和紙幣都加入了人為的特徵,從而成為更好的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是以金銀的自然屬性為基礎的,沒有徹底脫離自然貨幣的胎記。而紙幣脫離金本位才使人類貨幣有了質的飛躍:從“自然貨幣”飛躍到了“人為貨幣”。

紙幣的便利和經濟的增長使得紙幣的使用量超出了它所代表的金銀。在經濟危機或戰爭時期,人們為了避險會用紙幣擠兌金銀,造成銀行體系崩潰。權宜之計,政府強制停止銀行兌付,條件是紙幣發行權收回國有。這實際上是以國家強力和民眾對國家的信任為紙幣背書,所以是主權信用貨幣,它不需要擔保和承兌,而以國家法律保障其購買力,所以也成為法幣。不過,由於國家之間缺乏這種信用基礎,國家經貿交流仍然採取金本位,以黃金或承兌黃金的美元進行結算。直到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各國的紙幣與黃金徹底脫鉤,人類全面進入了主權信用貨幣時代,這也是人類的第一個人為貨幣階段。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銀行業務的電子化,從匯票、電報匯款,到網上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原本以紙幣為媒介的支付越來越多地通過電子化、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儘管這種貨幣的本質依然是主權信用貨幣,但紙幣這種自然形態正在被數字這種虛擬形態所取代。從發展趨勢看,貨幣必將甩掉其自然貨幣的尾巴————紙幣,進入數字主權信用貨幣時期,其人為貨幣性質將表現得更為徹底。

在反對比特幣的聲音中,也包括認為比特幣只是虛擬的東西,不能夠成為貨幣的觀點。現在看來,法幣正在快速虛擬化,虛擬不是比特幣的缺點,而是貨幣的現實和未來。

3. 比特幣是貨幣嗎?

主權信用貨幣體系的建立證明,人類能夠創造出超越自然貨幣的人為貨幣。但是,主權信用貨幣依賴於國家信用,完全由政府掌控,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通貨膨脹,在不受黃金儲備限制之後,政府出於擴大財源、刺激經濟、討好選民等目的,不斷增發貨幣,導致金本位結束後普遍而長期的通貨膨脹。這意味著公眾財富的持續縮水。

為了消除法幣的通貨膨脹頑疾,一位化名“中本聰”的人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設計出了一種新的人為貨幣————比特幣。顧名思義,這是要建立一種完全數字化的貨幣,但其基本特徵不在於數字化,而在於剝離貨幣對主權信用的依賴,轉而建立在人人可參與的社會共識機制基礎上,即所謂的“去中心化”。

經過多年的數字化,主權信用貨幣體系本質上已經成為一種記賬貨幣體系,在計算機系統中記錄貨幣的歸屬和支付交易。這個記賬系統在央行的最終控制下由銀行體系記錄和維護。人為貨幣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保證貨幣歸屬與交易記錄的可靠可信。主權信用貨幣以央行所代表的可靠可信的國家政權來保證。比特幣也是一個記賬貨幣體系,它則是通過四個關鍵技術或機制,讓每個參與者從自身利益出發,共同競爭記錄貨幣歸屬和支付交易,並保證其可靠、可信。

第一個關鍵技術是分佈式共識機制。

它將法幣由央行控制的總賬本轉變為每個人都可複製保存一份的分佈式總賬本。貨幣的歸屬和支付由超過51%以上的總賬本的一致記錄為準。當總賬本分佈在全球的數十上百萬參與者手中時,串通篡改或偽造賬目的難度超出了黑客攻克任何一家銀行系統。

第二個關鍵技術是區塊鏈技術。

它通過哈希函數把總賬本的每個帳頁的全部信息壓縮成簡短摘要,然後嵌入下一個帳頁。這樣,每個摘要都通過摘要包含了之前所有帳頁的信息,從而把整個賬本鏈接為一條信息鏈,使得:1)全部細節鎖定在最新的一串摘要(即哈希值)中,遍佈世界各地的分佈式賬本之間只需要核對哈希值就可以對賬;2)所有歷史交易都鎖定在最新的帳頁,對歷史的任何篡改都會被發現;3)每個賬號信息都與其他賬號信息捆綁在一起,篡改一個賬號信息,會因損害所有人的利益遭到抵制。這項技術為比特幣區塊鏈帶來不亞於央行信用的公信力,這種公信力隨著總賬本的歷史數據積累和用戶群的擴大而不斷增強。

第三個關鍵技術是非對稱加密技術。

它通過兩串非對稱代碼“地址”和“私鑰”將現實中的人與總賬本中的賬號聯繫起來。這裡的地址相當於總賬本中的賬號,私鑰相當於所對應的支付密碼。所謂“非對稱”指的是:1)從私鑰(密碼)可以推算出相應地址(賬號),但從地址不能推算出私鑰,所以公開地址不會洩露私鑰;2)用私鑰對相應賬號的轉賬支付指令進行簽名授權運算後,在不公開私鑰的前提下,用相應地址就能夠驗證這個支付簽名授權是否真實。這樣,通過掌握私鑰,現實中的人就有了對總賬本的比特幣的實際支配權。

第四個關鍵技術是工作量證明記賬機制。

它用來保證新發生的交易被記錄成唯一的新帳頁,加入總賬本,從而保持分佈存儲的總賬本的一致性。在每個人都可以記賬的規則下,通過猜測計算一個滿足特殊要求的哈希值,比特幣系統實現了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記賬競爭,但每十分鐘左右只有一個人能成功記下新帳頁,其他人複製該帳頁加入自己保存的總賬本中。這樣就能使分佈存儲的總賬本相互一致。同時,成功記賬者能夠獲得12.5個比特幣的獎勵,這不但鼓勵記賬,而且是新幣發行的唯一方式。新幣記賬獎勵會每四年左右減少一半,從而消除了主權貨幣的通貨膨脹頑疾。

通過以上四項技術或機制,比特幣能夠安全可靠地維護一個記賬貨幣系統,並保證每個私鑰擁有者對相應地址上貨幣有實際支配權,通過簽名和驗證完成安全轉賬,從而實現了貨幣的基本支付功能。除了用區塊鏈公信力(本質上是對人的自利本性的信任)取代主權信用之外,比特幣作為記賬貨幣系統與法幣實現的支付功能沒有本質差異。因此,從技術上講,比特幣系統的確是一種貨幣體系,其中流通的比特幣就是一種貨幣。

4. 比特幣被用作貨幣嗎?

比特幣系統在技術上具備了貨幣的功能,那麼,有沒有人把它作為貨幣使用呢?答案是:有,而且規模不斷增長。

人們所熟知的用比特幣達成的第一筆交易是2010年5月22日Laszlo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2個比薩。或許還有更早的,但這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買比薩算是一次偶然應用,比特幣最早被當做貨幣廣泛使用,是在非法交易領域。最著名的是2011年初興起的“絲綢之路”(Silk Road)網站,它主要使用比特幣交易,用戶超過100萬,其70%的交易與毒品有關。這主要是因為比特幣具有很強的匿名性,通過網上支付不像數字化法幣那樣容易被追查,並且,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尚不瞭解比特幣,更缺乏相應的監管法律和技術手段。2013年10月絲綢之路被FBI查抄,對比特幣的非法應用受到遏制,但此後合法應用迅速興起。

比特幣的創新和開放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一些支持者在自己的商鋪中接受比特幣支付,或者說服其他商鋪這麼做。2013年http://coinmap.org網站開始免費在地圖上登記接受比特幣的實體商鋪,並提供查詢檢索服務,目前登記了世界各地近8000家商鋪。一些跨國公司也陸續接受比特幣支付,包括Paypal、微軟、Dell、Expedia、Overstock等等。近期,全球最大網上游戲銷售平臺Steam取消了支付寶支付通道,轉而開通了比特幣支付。

由於願意接受比特幣支付的企業的主要經濟往來仍通過法幣完成,並且比特幣對主要法幣的匯率波動較大,接受比特幣支付增加了經營風險。為此,出現了專門提供比特幣支付兌換服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李嘉誠投資的Bitpay和IDG投資的Coinbase。它們為願意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並將這些公司收到的比特幣及時兌換成法幣。接受Bitpay服務的包括paypal、微軟、Virgin、Wordpress、Newegg等4000餘家公司。

在比特幣行業內部採用比特幣交易更加普遍,比如買賣礦機、錢包設備、紀念物等商品,以及投資眾籌等。除此之外,應用比較廣泛的領域還包括捐贈(俗稱打賞)和VPN服務等領域。維基百科、可汗學院、Mozilla基金會等許多有公益或開源特徵的項目接受比特幣捐贈,而國內比特幣愛好者對喜歡的文章“打賞”比特幣也成為按質付酬的一種知識市場交易模式。

近期的重大進展是Openbazaar(開放集市)的上線。這是類似於淘寶、ebay的電子商務平臺。不同之處在於,Openbazaar沒有中心化的公司管理所有交易者,商家通過客戶端建立自己的商鋪服務器,通過類似於Bittorrent和比特幣的分佈式機制形成無國界的商鋪網絡。網絡中主要使用比特幣,藉助Onename網站建立比特幣地址與自然人的可信任聯繫,利用比特幣的多重簽名技術實現開放競爭的第三方仲裁機制,再結合交易的歷史評價系統,構建了無國界電子商務平臺的基本框架。Openbazaar於2014年8月開始公開測試,2016年4月正式上線,目前正式版客戶端已發佈17個版本,處在快速迭代中。

隨著比特幣支付的推廣,一些國家政府也陸續認可比特幣的貨幣職能。2013年8月德國政府率先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允許其用於繳稅和其他合法用途。美國政府在2013年11月國會有關比特幣的聽證會後也轉而支持比特幣發展,2015年itBit獲得紐約州首個數字貨幣許可證。2015年10月歐盟法院裁定比特幣為支付手段,對其買賣視同匯兌,無需繳納增值稅。進入2016年,Circle獲得英國首個電子貨幣許可證,中國、俄羅斯等國政府陸續轉向公開肯定比特幣技術對貨幣體系的創新意義。

5. 比特幣是更好的貨幣嗎?

作為新的貨幣,比特幣在早期沒有政府推廣,甚至被壓制,可以買到的東西極少,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購買、持有和使用它呢?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人相信比特幣是更好的貨幣。

相對於主權信用貨幣體系,比特幣的主要優勢有四個方面:

1)減輕政府對貨幣的過度干預。

理論上,法幣的貨幣當局無需抵押,可以在任何時刻發行任意量的貨幣。儘管政府總體上是基於國家利益運用貨幣發行權,但政府為了擴大權力、追求政績或迴避矛盾等而仍會偏好增發貨幣,這導致持續的通貨膨脹。而政府頻繁運用貨幣政策也會導致市場價格信息的扭曲,損及市場效率。比特幣的發行速度基於全體共識預先設定,穩定可預期,消除了通貨膨脹,也減輕了貨幣政策的過度干預。

2)消除主權邊界帶來的匯兌費用與波動。

無抵押的法幣必然導致不同國家主權極力維護自己的主權貨幣,從而形成一國一幣的多元國際貨幣體系。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不同國家法幣之間的匯兌成本、匯率波動和各國匯率制度的設計、調整和摩擦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也是國際金融風險和經濟動盪的重要來源。比特幣不依賴任何主權,無物理形態限制,可流通於不同國家,一旦形成成熟的全球貨幣應用網絡,就能夠徹底消除匯兌成本和風險。

3)降低法幣銀行體系中的信用驗證成本。

主權信用貨幣本質上是建立在人與人的信任基礎上的,要保證記錄貨幣歸屬和交易的可靠性,需要央行主導的銀行體系內部建立完善的制度,進行多層次的規範、審核、監督、獎懲等。這需要耗費大量的社會資源,比如豪華大樓、高薪職員等,運行成本高昂。比特幣系統則不需要人際之間的信任就能保證賬本的可靠性,許多服務全球的比特幣支付公司都是50人,甚至5人以下的小公司,這節約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4)比法幣體系更容易創新發展。

主權信用貨幣系統的中心化特徵導致進入貨幣銀行體系有很高的門檻,這限制了從事創新的群體規模。而企業一旦進入法幣銀行體系就會具備一定的壟斷優勢,有很大的既得利益,缺乏創新動力。並且,法幣銀行系統為解決人際信任建立的複雜制度,也使得創新十分困難。近年,傳統商業銀行受到來自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巨大競爭壓力,部分原因在於創新不足。比特幣系統的規則協議、源代碼和總賬本都是完全開放開源的,任何個人或企業都可以對其進行創新改造,公認的改進和創新就會通過共識機制被全體所採納,因而更容易創新發展。

主權信用貨幣產生的直接原因是當經濟危機來臨,通貨和信用面臨緊縮的時候,需要貨幣當局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來遏制緊縮,避免大危機的發生。這似乎是主權信用貨幣的最大優勢,政府和學界反對比特幣的最重要原因也在於此。然而,比特幣的優勢是在市場中持續發揮作用的,法幣遏制大危機的緊急情況則是偶然和短期的。法幣體系造成的持續通貨膨脹是將短期手段日常化的結果,就像是把大病時吃的補藥當做日常主食一樣。

實際上,“通貨緊縮加劇經濟危機,危機來臨時需要更多流動性”已經成為政府和學界的共識,即使比特幣成為主要貨幣,社會仍然認同政府在危機時刻通過各種手段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比如建立貨幣政策儲備基金、降低準備金率、發行國債、降低利率等等。在最緊急的時候,仍然可以通過法令暫停對銀行的比特幣提現,以此遏制緊縮。關鍵在於政府的職能和權力不會隨著比特幣的應用而消失,長期看,人們能夠在長期機制和短期政策之間做出明智的權衡。

6. 比特幣有沒有內在價值?

從貨幣職能看,比特幣相對現行主權貨幣有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各國政府在抵制、觀望之後選擇接納和積極研究比特幣的根本原因。但是,似乎仍然沒有回答比特幣究竟有沒有內在價值?小麥、牛羊、黃金等實物貨幣自身有實際用途,從而有價值,這種價值是其成為貨幣的前提。脫離金本位的紙幣儘管自身沒有多少價值,但由於政府為其提供擔保,似乎就有了價值。那麼,比特幣沒有其他用途,也沒人做擔保,哪裡來的內在價值呢?這個問題反映了人們對貨幣的內在價值的長期誤解。

一件物品是否有經濟意義上的價值,取決於它是否有一定的用途,並且是稀缺的。比如麵包能吃且稀缺,所以有價值;空氣是生命所必需但不稀缺,所以沒有價值。對價值的這個理解已經成常識。但是,人們在理解貨幣的價值的時候卻忽視了這個常識,一定要從貨幣中找出它是否能吃、能做首飾等類似的用途來,然後才承認其內在價值,卻忘記了貨幣本身的用途應該是擔當交換媒介。貨幣有沒有內在價值應該取決於它能否成為交換媒介而方便交易,並且保持一定的稀缺性。

早期實物貨幣的出現,如小麥,是因為人們在生活中發現,在諸多使用中的物品中,小麥能夠普遍為大家接受和持有,作為交易媒介比較方便。為此,小麥就有了可以果腹之外的第二項用途————交換媒介。這時,人們對小麥有了兩種需求,一是為了吃,二是為了交換。在供給既定的情況下,小麥的內在價值就上升了,在原本作為食物的內在價值之外,又增加了作為貨幣的內在價值。

當人們用黃金作為貨幣的時候,黃金的內在價值也可以分為作為貨幣的內在價值和其他用途(如裝飾)的內在價值。但是,由於成為貨幣所帶來的需求遠遠超過其他用途,所以,黃金作為貨幣的內在價值就遠遠超過了其他用途帶來的內在價值。也就是說,黃金的內在價值主要來自於它的交換媒介用途。可以說因為成了貨幣,黃金才這麼有價值。

鑄幣的出現把貨幣的內在價值以更加清晰地方式體現出來。在鑄幣時代,標註一磅的金幣與一磅的黃金具有同樣的購買力,也就是同樣的內在價值。但是,一磅的金幣實際上含金量要少於一磅的黃金,其差額去除少量鑄幣成本,剩下的就是鑄幣者獲得的好處,即鑄幣稅。儘管重量縮減了,但人們還是願意使用金幣,而不是黃金,為什麼呢?因為金幣更方便交易!也就是說,由於金幣比黃金更方便交易,同樣的物理含量就實現了更高的內在價值。鑄幣稅就是提高此項內在價值的人所分得的價值。

金本位紙幣的出現使交易更加方便,但是,紙幣的稀缺性是依靠發行者的黃金儲備來保障的,因此,金本位紙幣只是黃金的代表物,自身沒有內在價值,購買力完全來自黃金的價值。但是,當通縮危機使紙幣擺脫金本位成為主權信用貨幣之後,性質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國家通過其權力而非黃金儲量實現了紙幣的稀缺性,加上紙幣更易於交換,所以作為主權信用貨幣的紙幣就有了內在價值。

有人會質疑,國家憑什麼讓紙幣具有那麼高的內在價值?其實這跟畫家讓紙具備更高內在價值並無本質區別。他們都創造了即稀缺又好用的東西,一種東西可供欣賞,另一種可供交換而已。有人會強調法幣是因為其發行政府強制兌付而具備了購買力,其自身沒有內在價值。但是,索馬里政府倒臺後,人們依然長期使用該政府發行的紙幣。為什麼呢?因為,它仍然是稀缺的、有用的,它仍有內在價值。

如果理解了主權背書的紙幣具有內在價值,那麼理解比特幣具有內在價值並不困難。比特幣通過分佈式共識協議保障了稀缺性,並且具備了相對法幣的更多優勢,更有助於交換,因此,也就有了內在價值————貨幣的價值。

貨幣的價值從實物貨幣開始一直隱匿於實物的其他用途之中,被人們所忽視,進入主權信用貨幣這種完全人為貨幣,其內在價值本應被充分認識,但人們被其金本位紙幣的前身和國家背書的法償性所惑,無法擺脫傳統認識。只有到了純粹數字的、毫無其他用途的、不依賴國家信用的比特幣出現,我們才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貨幣的價值,理解以往的各種貨幣的內在價值。

7. 比特幣價格為何暴漲暴跌?

既然比特幣具有成為更好貨幣的屬性,從而具有內在價值。那麼,為什麼其價格會暴漲暴跌呢?自2010年8月以來,比特幣價格日漲幅超過20%的有32天,最大日漲幅達到173%,而日跌幅超過20%也有10天,最大日跌幅達到64%。國內印象深刻的是比特幣從2013年9月的800元最高飆漲至12月的8000元,又一路跌到2015年1月的900元,到2016年6月又急升至5000元左右。難道內在價值不應該是穩定的嗎?

的確,內在價值並不象物品的自然屬性,如重量、密度那樣穩定。內在價值取決於物品的稀缺性和人們需求之間的關係。而反映為實際的市場價格,還會受到人們對這種關係的認識的影響。比特幣的稀缺性儘管是確定的,但人們對它的需求卻很不穩定,尤其受到人們對其內在價值和發展前景的預期所影響,這是比特幣價格巨幅波動的主要原因。

比特幣從零開始到有人買賣、價格不斷上漲,主要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它,意識到它有希望成為更好的貨幣,從而預期它有可能升值而購買持有。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持有,其價格就會上漲。當主流媒體或重大事件導致關注和了解它的人數陡然增加時,需求就會迅速增加,價格就會暴漲。比如2011年春天《福布斯》刊登了比特幣的報道,推動價格上漲10倍,從86美分到8.89美元;2013年9月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比特幣也是此後價格飆漲至8000元的重要原因。

然而,從理論上更好的貨幣,到現實中的更好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特幣作為一個人為設計的重大經濟機制,仍然具有試驗性質,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包括徹底失敗的可能性。這些風險主要來自:

1)技術風險。

比如非對稱加密算法有可能被破解、協議代碼可能存在漏洞、某種方式的網絡攻擊可能使整個系統癱瘓、系統升級中可能出現技術問題等等。這些是比特幣發展早期面臨的主要風險,畢竟中本聰勢單力孤,其編程技術也並不十分出色。隨著更多人才的加入,代碼不斷更新,很多潛在的技術風險被消除,中本聰也宣佈退出了核心開發團隊。經過7年的運行,市值過百億美元之後,比特幣已經遭遇過無數次的攻擊生存下來了。現在,存在重大技術風險而未被攻擊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

2)競爭風險。

由於比特幣是開源的,一個程序員幾天就能山寨出一個新的幣,此類幣被稱為“山寨幣”,至今已有幾千種。還有一些繼承了比特幣的主要特徵,但在某些方面做出改進,對比特幣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可稱為“競爭幣”,理論上會對比特幣的市場和價值形成威脅。不過,威脅最大的可能是央行正試圖用區塊鏈技術改造法幣而形成的主權數字貨幣,其他國家也在嘗試。但是,相對於比特幣,山寨幣和競爭幣更加脆弱,還需要面對更多考驗,而主權數字貨幣主要是吸收了區塊鏈技術節約信用成本的優勢,而主權貨幣帶來的政府過度干預、匯率成本和風險、創新動力不足等劣勢仍然存在。

3)政策風險。

比特幣成為貨幣將對現有貨幣運行、金融監管、貨幣政策等產生重大影響,會遇到傳統貨幣金融體系的阻力,也會產生新的社會經濟問題,產生新的政策管控問題。2014–2015年價格的持續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國內相關政策的影響。儘管2013年以來,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國貨幣當局陸續由抵制轉向逐步認同,但隨著比特幣逐漸進入主流經濟,產生的摩擦將會更大,政策層面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4)轉型風險。

經過7年的發展,比特幣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教訓,技術上已經相對成熟,競爭優勢業已形成,政策環境也趨向寬鬆,正在走向主流經濟,總體風險較兩年前大幅下降。目前,比特幣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在從小眾生態走向主流經濟過程中的轉型風險。在之前的小眾生態階段主要解決技術風險,系統生態簡單,問題和目標明確。而進入主流經濟則首先要應對市場迅速擴張對系統容量和穩健性的考驗,還要解決更復雜產業生態中的利益相容問題,並且要在系統穩健性、去中心化和擴大市場規模之間做出權衡,而這些問題又都是全球範圍內考量的。

作為試圖改變世界經濟命脈的一場偉大試驗,比特幣可能的輝煌前景和諸多潛在風險使它的內在價值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比特幣系統及其生態涉及到計算機硬件、編程、密碼學、經濟學、金融學、貨幣政策等多領域的知識,充分理解其原理、前景、風險有相當高的學習門檻。即使充分認識,也會對不同的發展方向和風險產生不同的判斷,並且會隨著形勢的發展發生變化。所以,對比特幣內在價值及其發展前景的認識和預期,在群體間會有很大差異,在時間上會有很大的波動。在比特幣生態中的一個有趣的“粉轉黑”的現象很能說明這一點,早期一些強烈支持比特幣的“比特粉”,可能突然對比特幣系統或其生態喪失信心,轉而成為激烈攻擊比特幣的“比特黑”。

總體上,目前比特幣仍是極小範圍內流通的貨幣,只是由於其理論上的優勢非常顯著,人們對其內在價值的未來預期非常高,才有了較高的需求,推高了市場價格。預期帶來的需求和實際需求相比,具有更大的波動性,會隨著比特幣的技術改進、應用擴張和各種風險的具體表現出現大幅的漲落。只有當比特幣的發展前景逐漸在公眾中形成共識,前景預期產生的需求逐漸被實際交易需求所取代,這種波動才會顯著消減。

8. 比特幣是一場偉大的社會試驗

比特幣是人類第一次有意識地創造的可行貨幣系統。這是一次偉大的經濟試驗,它將市場的命脈從政府迴歸市場,併為互聯網提供內生的貨幣,推動經濟的全球化和網絡化,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新的驅動力。

市場是人類社會演化形成的最重要的去中心化經濟組織,它能將分散的經濟主體組織起來,在保障所有權的前提下,配置他們的各種經濟資源實現最大產出和最優分配。市場價格是市場實現其功能的核心信息體系,而貨幣則是價格的標尺和流通的媒介,稱得上是市場的心臟。隨著近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經濟危機成為重大的市場頑疾。為了解決危機,尤其是危機開始階段的信用緊縮,政府接管了貨幣,創造出主權信用貨幣。市場的心臟被拿到體外,在醫生的干預下跳動。這雖能及時治病,卻損害了日常功能,帶來其他疾病。比特幣以遵循市場去中心化組織原則的方式使貨幣迴歸市場,把心臟放回體內,對全球市場經濟的長期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互聯網是上世紀末以來最重要的技術創新,是帶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性變革,它不僅縮小了世界,增進了文化交流,還為市場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然而,人們雖然能夠通過互聯網瞭解世界各地的經濟資源和價格信息,但受制於主權貨幣的分割,大量交易因匯兌成本、匯兌風險和匯率制度等而無法實施。比特幣的出現使得貨幣超越了主權分割,大幅縮小了國際貿易的交易成本,能夠充分地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發掘互聯網時代的全球經濟增長潛力。為此,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也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深度變革。

比特幣不僅是一場偉大的經濟試驗,還是一場偉大的社會試驗。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特徵在於每個個體更加自由的發展。個體在智力、勞動、消費、思想等方面更加自由的發展,意味著社會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將複雜社會有序組織起來而又儘可能實現個體自由,是文明進步的永恆主題。市場通過去中心化的自願交易將自由個體組織起來,促進了文明的進步。比特幣也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技術和機制建立了原本需要人際信任維持的貨幣體系,使遍佈全球的個體更加自由地組織起來,也促進了文明的進步。

不僅如此,比特幣的貨幣試驗還為其他領域解決複雜社會的組織問題提供了思路和技術。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和機制被簡稱為“區塊鏈技術”,它不僅可以用於構建貨幣體系,還可以用於各種依賴人際信任的社會經濟領域,比如產權、證券、保險、公證、選舉、慈善等。目前,各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探索方興未比特幣究竟有沒有內在價值?艾,“區塊鏈”一詞的熱度甚至已經超越“比特幣”。隨著這些探索的發展成熟,比特幣對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意義也將進一步顯現。

歷經7年多,比特幣憑藉其作為交易媒介的優勢,具備了貨幣的內在價值,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目前仍然是一場試驗,正面臨著步入主流經濟,接受全球市場檢驗的重大挑戰。因此,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價格的暴漲暴跌仍會繼續。無論這場貨幣試驗最終是否成功,其創新意義已經日益明朗,應該以更加積極地態度對待它,使其成為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和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