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融媒體,催生五四精神傳播新動能

蔡頌 郭添瑤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借力融媒體,有效傳播“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是推進五四精神在新時代青年中入腦入心入行的基礎,也是引導廣大湖湘青年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必要路徑。

——以用戶需求定位傳播起點,聚焦青年關切,建構五四精神傳播新邏輯。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屬於中國青年的文化圖騰。

借力融媒體傳播五四精神,首先應聚焦當代青年關切,以青年一代喜聞樂見的媒介、內容產品為傳播載體,開掘和搭載“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新時代內涵,保障五四精神與當代青年的現實生活、媒介使用習慣的貼近度;應以網絡化的社會關係“棲居地”為場域,通過社會信息的大規模協同化分享實現“青年責任、青年擔當、青年使命”的高效傳播,保障五四精神傳播的有效度;應以互動為基本傳播形式,開放用戶生產內容權限,以釋放湖湘青年的創造力,及時回應湖湘青年心聲,讓青年群體在互動和參與中深切體會五四精神的時代內涵,引導廣大湖湘青年以史為鑑、以史為師,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移動平臺為傳播支點,引領青年思想,建構五四精神傳播新場域。

100年前的五四運動促推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進而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立足當下,各類媒體有責任有義務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推進當代青年積極傳承五四精神,讓五四精神不斷煥發新時代光芒。各級融媒體在追求區域內全媒體傳播、受眾全覆蓋的同時,應把握青年網民心理特質,創新傳播策略,實現以五四精神引領青年思想。

一是將五四精神相關內容搭載於大流量移動資訊、社交平臺、移動終端,即青年注意力資源聚集的中心,以供便利獲取,並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輿論導向。二是尊重青年在移動傳播場景中的閱讀喜好,通過圖片、短視頻、H5、小遊戲等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地詮釋五四精神。三是以移動平臺為優先傳播渠道,依照移動傳播規律構建產品運營及效果評估體系,增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和凝聚力、組織力、號召力,引導他們聽黨話、跟黨走,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鬥奉獻祖國、奉獻人民。

——以信息技術打造傳播亮點,強化青年擔當,建構五四精神傳播新方式。

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和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面對五四精神傳播的新時代語境,湖南各級融媒體應通過技術創新與思維變革,發揮網絡信息技術優勢,打造五四精神傳播亮點,促進五四精神精準傳播,強化青年擔當。

一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湖湘青年在新聞資訊、社交、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應用平臺上的行為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精準把握青年群體對不同平臺的喜好程度,科學謀劃傳播策略;通過對湖湘青年群體在傳播五四精神的媒介產品中停留時長,以及點贊、分享、評論等的記錄和分析,瞭解產品傳播效果,為傳播策略的精細化實施提供依據。二是藉助人工智能技術中的傳感器技術。在內容採集環節,獲取傳統媒體時代難以採集的傳播五四精神的原始素材;在內容生產環節,藉助人機協作方式,高質、大量生產傳播五四精神的佳作;在內容分發環節,藉助人工智能技術中VR、AR等呈現技術,還原五四運動歷史情境,提升湖湘青年對五四精神的感觀體驗。

立足新時代,加強對五四精神的研究、闡釋和傳播,對激勵廣大湖湘青年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意義重大。在借力融媒體催生五四精神傳播新動能的進程中,應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使主流價值觀與新時代媒體傳播形態有機融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燭照新時代青年奮進征程。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師範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湖南師範大學縣級融媒體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