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概況

新賓滿族自治縣,遼寧省撫順市轄區,位於遼寧省東部,撫順市撫順市東南部,屬於中低山區地帶;東與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搭界,南與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為鄰,西與撫順市相連,北與清原滿族自治縣毗壤,介於北緯41°14′10″至41°58′50″,東經124°15′56″至125°27′46″之間。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新賓滿族自治縣為全國第一個滿族自治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轄15個鄉鎮,14個國營林場、180個行政村,面積4432平方公里,人口32萬[1]。境內有赫圖阿拉城、猴石國家森林公園、中華滿族風情園等景點;是全國唯一的“林蛙之鄉” ,曾獲得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全國秸稈養牛示範縣等稱號。

2018年6月,新賓滿族自治縣入選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概況

新賓滿族自治縣東與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搭界,南與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為鄰,西與撫順市相連,北與清原滿族自治縣毗壤。新賓是長白山支脈延伸部分,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介於北緯41°14′10″至41°58′50″,東經124°15′56″至125°27′46″之間,屬於長白山支脈延伸部分,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全年無霜期128天,平均降雨量780毫米,地表水資源豐富,總量達14.4億立方米。全境東西長100公里,南北寬84公里,最狹處35公里,總面積4432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共轄15個鄉鎮、14個國營林場、180個行政村,73個農、林、畜場,800多個人參場。縣人民政府駐新賓鎮,距撫順110公里,距瀋陽170公里。為全國第一個滿族自治縣。

滿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10%以上。數百年來,在新賓這塊歷盡滄桑的土地上,各民族同胞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共同譜寫著新賓的歷史。

新賓旅遊資源獨特,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4A級景區2處、國家級森林公園1處,是清前文化、滿族風情、皇家寺廟、森林生態和紅色旅遊熱地。

新賓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是本縣一大優勢,面積達410萬畝,覆蓋率61%,是國家級先進林業縣和一二三工程示範縣;是全國唯一的“林蛙之鄉”;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全國食用菌、人參、藥材生產重點縣;全國山區資源綜合開發示範縣;全國秸稈養牛示範縣;全國絨山羊生產基地縣。

新賓有優越的投資環境。程控電話、傳真設備、信息網絡十分先進, 交通運輸更為發達,全縣公路已形成網化,總長846公里,東南高速公路150公里。機動車輛5000多臺,商業市場28處,其中專業市場9處,大集19處,從業人員8,000多人。市場經濟非常活躍。已有泰國、韓國、香港、日本、臺灣等在縣內辦有鋼鐵、人參、鹿茸、木製品、山野菜加工等獨資、合資企業九家,總投資已超過1.0億元人民幣。主導產品有人參、中藥材、香菇、麗人丸、山葡萄酒、肉牛、月見草油、地板、集成材等,其中中國林蛙、人參、鹿茸、香菇是名揚海內外的著名產品。

新賓素有遼寧“立體資源寶庫”之稱。

森林資源:全縣森林總面積為3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4%,木材畜積量累計達到2045萬立方米。為遼東山區最大的森林寶庫。

土地資源:全縣土地總面積66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9.5萬畝;可開發的小流域有6036條,總面積347.5萬畝;可開墾的草甸地、山間地和河灘地10.2萬畝。

生物資源:新賓的中國林蛙、野山參。陸地香菇和鹿茸等著名地產品名揚海內外,為全國林蛙之鄉,全國食用菌生產重點縣和遼寧省林業、肉牛、人參、藥材生產的重點縣。

水資源: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750條,其中較大的有蘇於河、 太子河、富爾江等47條。河道總長6310公里,水資源總量為14.5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7.7億立方米。已在蘇於河上建了紅升、穆家等中小型發電站,年發電2000多萬度。

礦產資源:經勘測確定縣內有煤炭、金、銀、銅、鋁、鐵,鉀長石、硅石、石灰石、磷灰石、大理石、草炭等金屬、非金屬礦藏40餘種,分佈在境內144個礦點,其中鐵礦儲量3738萬噸、煤炭儲量3000多萬噸、金礦儲量11萬噸、綠斑花崗岩儲量30萬立方米、黑色橄欖輝長岩儲量1200萬立方米。

赫圖阿拉城

赫圖阿拉城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距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永陵5公里。“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崗,即平頂小山崗,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赫圖阿拉城是一座擁有400餘年的歷史古城,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爾哈赤於此“沐猴而冠”,建立了大金政權,史稱後金。後金天聰八年(1634),被皇太極尊稱為“天眷興京”。

赫圖阿拉城分內外兩城,方圓十里,內城建於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外城建於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

[16]

內城東西長551米,南北寬512米,佔地24.6萬平方米,內城牆周長2027米。主要建有汗宮大衙門(俗稱金鑾殿)、正白旗衙門、汗王井、關帝廟、滿族民居、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門、協領衙門、文廟、昭忠祠、劉公祠、啟運書院、城隍廟等一大批古建築群及遺址等。

內城主要住著努爾哈赤的眷屬、親戚,外城住著他的精銳部隊,全城居住兩萬餘戶,計十萬多人。當年的赫圖阿拉外城,建有點將臺、校場、倉廒區和製造弓箭、鎧甲的烘爐,這裡主要是努爾哈赤演練兵馬、囤積糧草、製造武器、駐紮部隊的地方。內城則是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內城方圓1.5公里,設東、東南、北、南四門。城內地勢是南高北低,四周是土石築的城垣。這裡不僅建有尊號臺,即努爾哈赤登基稱汗的金鑾殿,又稱汗宮大衙門。還建有八旗衙門、駙馬府、關帝廟、城隍廟、地藏寺和顯佑宮。清國入關進京後,又在這裡興建了守尉衙門、理事通判衙門、啟運書院、文廟、諸閣祠等。當年的赫圖阿拉內城,建築輝煌,文化昌盛,十萬金戈鐵馬穿行於此,十里商賈鬧市熱鬧非凡,而城中那口被人稱為“千軍萬馬飲不幹”的啟運井,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17]

外城東西1335米,南北1352米,佔地約155.9萬平方米,外城牆周長5230米。主要遺址有駙馬府、鎧甲製造場、弧矢製造場、倉廒區等。

外城外(中華滿族風情園)建有顯佑宮(玉皇廟)、地藏寺、滿族民俗博物館、滿族老街、滿族歷史文化長廊等古建築群,東南有堂子,西北有點將臺與校軍場等遺址。

赫圖阿拉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居之地。1438年,建州衛首領李滿柱率部從鴨綠江逃到這裡,兩年後,努爾哈赤的六世叔祖凡察、五世祖董山也率建州全衛300餘戶由阿木河輾轉來這裡與李滿柱匯合,從此這裡便成了女真人的棲息之地。在努爾哈赤出生之前,這裡已經成為其祖父覺昌安的山寨。1559年,努爾哈赤生於該城。1616年,努爾哈赤在這裡創建了史稱後金的大金國,登基稱汗。

赫圖阿拉城是後金獨立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是後金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的中心。城內有清國第一座關帝廟、孔廟(文廟)等七大廟宇,500多年前的汗王井,是中國罕見的明代早期木結構泉水井。它首創布椽築城法,開創了大清建都之制等。在研究清前史、藝術、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18]

獨一無二的清前史蹟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使景區集風景名勝、人文景觀、旅遊度假、觀光遊覽、水上游樂、主題公園、人造景點於一體,憑藉在清前史中的特殊歷史地位,赫圖阿拉城聞名遐邇,當年乾隆皇帝東巡來此,親筆題詩“赫圖阿拉連興京,依山樹柵聊為城,秋風策馬一憑閱,兆基締構欽龍興”。每年海內外前來觀光遊覽的客人絡繹不絕,景區年接待遊人達50多萬。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歷史古都,卻毀於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土地上爆發的日、俄戰爭。1963年,赫圖阿拉城作為滿族的歷史古城,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政府逐年投放資金,進行管理和修繕,使這座古老的城池恢復了歷史原貌,成為遼寧重要旅遊景點之一。[19]

古勒山之戰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戰爭中,在古勒山(今遼寧新賓上夾鄉古樓村西北)一帶大敗海西女真葉赫等9部聯軍。

努爾哈赤自萬曆十一年起兵以來,僅5年時間,即統一了建州。十五年六月,又頒定國政,引起海西等部的不滿。他們在外交施加壓力的同時,聯合出兵討伐建州。二十一年九月,海西葉赫、哈達、烏拉、輝發4部,聯合蒙古科爾沁、錫伯、卦勒察3部,以及長白山珠舍裡、訥殷2部,集兵3萬餘,分三路大舉進攻建州。9部聯軍扎大營於渾河北岸,南向扎喀關(當今遼寧新賓境)、古勒山一帶推進。努爾哈赤聞訊,遂令將士安營紮寨,指授方略,鼓勵士氣,與聯軍對峙。同時進行周密的佈置:令部將在赫濟格城相對的聯軍必經之地古勒山上,據險設兵;又在入山道路兩旁埋伏精兵;在山險要隘處置滾木雷石等器械。確定了居高臨下,依險固守,誘敵深入,以期伏兵致勝的作戰計劃。交戰開始,葉赫部卜寨、那林孛羅連續兩天對赫濟格城發動攻擊,雙方損耗極大。在關鍵時刻,努爾哈赤登上古勒山,派大將額亦都率精騎百人,馳至赫濟格城誘戰;令守山各軍作好攻擊準備。額亦都至赫濟格城交戰不久,即佯敗回退。葉赫卜寨等,督隊疾馳追殺,直至古勒山下,爭功而上。他們背對渾河,仰攻古勒山。山上滾木雷石齊下,建州兵奮力拚殺。卜寨不及躲避被砍殺,那林孛羅見狀昏倒。聯軍失去主帥,各自奪路而逃。數萬聯軍擁擠於河邊沼澤或山間狹途,混亂不堪。蒙古明安貝勒,馬陷泥潭隻身而逃。努爾哈赤趁機督伏兵四面殺出,聯軍紛紛落水溺死。建州兵一直將聯軍追逐至百里之外,至天黑方收兵。

此戰,努爾哈赤沉著應敵,集中兵力,部署周密,採取因險設伏,誘敵深入之策,斬葉赫部首領卜寨等聯軍將士4000多人,擒烏拉部布佔泰,獲戰馬3000匹,一舉獲勝,對統一戰爭的勝利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風景名勝

新賓旅遊資源獨特,開發前景廣闊。全縣有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37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自然景觀訂以石詭、林茂、水奇的猴石森林公園,皇封懸龍的啟運山,雲蒸霞蔚的煙筒山,遼寧屋脊的鋼山為代表;人文景觀以清前史蹟為代表有關東第一陵之稱的清永陵,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城,後金的防禦關隘建州三關等。

猴石森林公園

猴石森林公園位於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西南部木奇鎮內,距新賓縣城75公里,是國家4A級旅遊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她是大自然之神賦予新賓的一座天然樂園。這裡的山是長白山系龍崗山餘脈的延伸部分,燕山花崗岩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特別是在第四紀冰河期寒凍風化的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貌奇觀,它們與茫茫的森林一道構成了這座聞名遐邇的森林公園。公園的中心,有一塊酷似“金猴拜月”的天然巨石聳立在山峰之上,公園由此得名。

猴石森林公園總面積3.6萬畝,園區面積2.9萬畝,景區狹長4.5公里,平均海拔520米,最高峰海拔962米。整個公園由山門、旅遊服務區、山峰山景區、駐雲峰景區、佛頂景區及原始林景區組成。建有木屋度假村、歌舞餐廳、野餐區、憩林區、水上樂園、賓館、酒店,購物中心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是遼寧省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這裡怪石嶙峋,千巖競秀,萬石爭奇。石猴迎春、林海行舟、駱駝回首、山峰競秀、瀑布岩石、臥石聽泉、柱雲險峰、八戒石、啟運石、天成彌勒大佛、觀佛臺、如意神龜及我國目前最長的夾扁石等40餘處岩石景觀,會讓你大開眼界,大飽眼福;生長在這裡的天女木蘭等多種珍貴稀有樹種,及野豬、赤狐、狍子、狗獾、灰喜鵲等170多種野生動物,會給你帶來天然的樂趣,給你一種返樸歸真的感覺。這裡,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季,新枝綻綠、百花含苞;夏天,山花爛漫、濃蔭遮掩;秋季,微風送爽、紅果飄香;冬季,銀裝素國、分外妖嬈。

猴石森林公園中的啟運石與清永陵後有啟運山,陵內有啟運門、啟運殿和赫圖阿拉城裡的啟運井一樣,都流傳著許多美好的傳說。

中華滿族風情園

中華滿族風情園位於赫圖阿拉城東側,是我國唯一的展示滿族民族發展歷史的綜合性瀏覽區,園內有滿族歷史文化長廊、滿族博物館、地藏寺、顯佑宮、商賈一條街、赫城湖、跑馬場等旅遊景點。

蘇子河漂流

蘇子河漂流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境內的蘇子河中段,距市區90餘公里,乘車經202國道和東南公路僅1小時就可以到達。坐在船筏上沿途可欣賞到冰湖溝、望石谷、石龍峽、望松臺、奇峰山、臥龍嶺、怪石涯、萬古峽、刺激關等景觀。漂流段全長13公里,漂流全程近3小時。

和睦森林公園

和睦森林公園位於撫順市東南,距市區約90公里,距新賓縣城40公里,距赫圖阿拉城15公里,距猴石森林公園20公里,交通發達便利,這裡的山是長白山系老龍崗系脈,山勢險峻,自然環境保持完好,園區森林面積20300畝,景區狹長7.5公里,平均海拔530米,最高達1019.2米,和睦森林公園是遼寧省“十佳”森林公園,撫順市民喜愛的八大休閒山莊之一,這裡是由生活娛樂區和森林旅遊風景名勝區構成,是休閒、度假、購物的好去處,森林公園內有幾十處景點,如:石棚溝、神樹溝、楊木溝、吊水湖、一線天、五月冰、神樹寺等。

[20]

崗山森林公園

新賓崗山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新賓鎮東去40公里處。距撫順市175公里,據瀋陽市215公里。這裡隸屬新賓滿族自治縣崗山林場,行政區位於新賓滿族自治縣響水河鄉腰堡村北,東與吉林省通化縣接壤,南與本溪市桓仁縣毗鄰,西部為富爾江。它屬長白山支系的龍崗山餘脈。其制高點為該山的鷹嘴埡子,海拔1347米,是遼寧省最高峰,素有“遼寧屋脊”之稱。

崗山,山巒起伏,群峰兀立,俊秀挺拔,巍峨壯觀溝深林密,溪谷縱橫,地貌景觀獨特。

這裡的植物種類繁多,有著典型的長白山區系植物特徵。崗山境內有原始森林561公頃,為原始針闊混交林。這裡林豐草茂,古木蒼翠,遮天蔽日,遼寧省瀕危植物東北刺人參,天女木蘭,紅豆杉等依然可見。峰頂有“水滴石穿”、“馬蹄印”等景點。高山氣候奇特,每年6月中旬,當大地春花謝盡,叢林滴翠之時,峰頂卻是一片花海:高粱穗似的紅丁香,如少女嫵媚多姿,襯著滿樹金色球果和蒼鬱龍鍾的雲杉,紅綠相攜,高低有致,深碧映紅霞,極為耀眼,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秋天天高氣爽,霜葉滿山,崗山紅葉,聞名遐邇,構成一幅多彩多姿的畫卷。

崗山一帶野生動物較多。有野生動物53科176種,野豬、狍子、狐狸、山兔、雉雞等各種鳥獸,偶有獐狍、野鹿穿行於林間,給人一種奇妙之感。崗山是響水河子的發源地,由於山高水涼,所以生長著一種極為名貴的細鱗魚,清代,此魚是向宮廷進貢的方物之一。

崗山,是遼寧和吉林兩省的界山。地勢險要,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將軍,遼寧民眾自衛軍李春潤將軍等都曾以此為依託,建立過抗日遊擊根據地。著名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師師長韓浩與日偽軍在此進行了浴血奮戰,於1936年犧牲在此地。如今,抗聯的密營、被服廠、戰地醫院等遺蹟猶存。

崗山自然景觀豐富、宏偉、奇異、自然天成,獨具特色,是人們迴歸自然、感受自然的理想之地;同時這裡較高的人文歷史,又是科研人員考察、研究的基地;這裡的人文歷史,又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努爾哈赤像

赫圖阿拉城被視為清國發祥之地,滿族興起的搖籃。

在參天古榆的掩映下,青磚青瓦的古建築群獨具風格;濃郁滿族風情歌舞表演四季不斷,多姿多彩,盛世鑼鼓敲出喜慶和吉祥,模擬努爾哈赤登基宏大場面盡顯皇家氣派,滿族婚俗表演及具滿族特色的舞蹈以傳統的方式迎接八方賓客。滿族風情園內湖光山色,游魚戲水,依山傍水的宗教活動區晨鐘暮鼓,悠遠綿長;滿族歷史文化長廊,展示了滿族勃興的歷史畫卷;滿族民俗博物館再現滿族社會風俗民情。人參、鹿茸、蘑菇、木耳、乾鮮野果等地方土特產品和旅遊紀念品琳琅滿目。景區內有二星級賓館——後金第一都賓館,正宗的滿族“八碟八碗”飄香四溢,色香味俱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