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

禪宗強調「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就是掌握禪的超越性。修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了悟禪的超越性,並相應禪的超越性,而得到超越的力量。禪是超越時空的,不隨時空變化而改變其不生不滅的性質,地球未形成前它已存在,地球毀滅後,它也仍然繼續永恆存在,這是時間上的超越性。首楞嚴經上又說:「於一毫端立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這是空間上的超越性,又有「芥子納須彌」,「一即多,多不礙一」,一大中含小,小中見大的說法,也是指禪的空間上的超越性。

禪學: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

禪學: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

其次談生理與心理的超越性---做坐禪要盤腿,盤腿必有痠痛麻之感覺,似乎妨礙禪定,但要能超越而不在乎,久而久之,自然不受痠痛麻之困擾而達不酸不痛不麻之境。又如初修時有生理障礙,腰痠,胃痛,鼻塞,頭疼,若能超越而不受生理的影響,則久之因禪本身具有生命力,可使器官老化者重生、新陳代謝不正常者,變為正常,壞死的細胞恢復生機加強其生命力。禪可使人從其生理上的病態超越到健康。

在心理意識上,從眼耳鼻舌身五官進來的資訊,隨意念之反應,因客觀環境與條件之不同,自我的慾望而形成種種「意識」,並進而影響我們的思想及進一步行為。「意識」是「相對」的價值判斷,是感性或理性的層次,而非絕對的真理(智慧的層次),並不一定正確,所以人類意識上的障礙,會帶來困擾,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健康,影響人際關係。

禪學: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

禪學: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

生理作用與心理作用是禪之「用」而非禪之「體」,用隨外緣而變化,體恆常不變,清淨無為,故修禪者要放得開放得下,無得無失,才能超越意識入禪境。」大學上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就是指放下意識之末,超越意識到本體,方可見道。修禪更超越我們的知識,知識是大腦靠學習經驗吸收儲存的,是有限的、局部的而且不一定是對的,不一定是真理,更不具圓滿性。正如愛因司坦說:「科學的定律,不一定都是真理,原因是不曉得以時間配合空間」,常隨時空變化需要修正,若以執著於先入為主之知識,見解或學問,則失之主觀,不通達真理,不能入禪境,因為禪才是宇宙絕對的真理。若太執著個人之感受或太情緒化亦不能入禪境。要理性與感性平衡,永遠保持客觀,讓知識通達智慧,讓智慧圓融理性與感性,須超越個人的知識與感受,才能通達本心,才能入禪境。

禪學:一頓超三界,當下如來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