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01

安順又火了。

這次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整個版面,但這次不是聞名遐邇的黃果樹瀑布,而是屯堡文化中,不得不提的安順地戲。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這佔了一整塊版面的地戲,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02

說起安順屯堡,第一反應便是那歷經百年的石頭城,來屯堡遊玩參觀,其中看地戲算是其中的必體驗項。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600多年前朱元璋“調北征南”“屯田戍邊”,那時來到貴州的屯兵也將地戲帶入了安順。一直到今天,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中國戲劇歷史博物館”。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而地戲中最不可缺少的當然是地戲面具,又叫“地戲臉子”。

相傳,第一副臉子是朱元璋下屬一姓湯的指揮官在征戰中從南京帶來的,後來逐步演化,成為一種裝扮人物形象,以及諸如馬、豬、狗等動物形象的藝術方式。

既是地戲的精華所在和地戲的演出必不可少的道具,又是彩繪木雕的藝術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地戲臉子”生動明快、性格突出,是根據地戲臉譜提供的線索和劇中人物形象的要求刻成的。如主帥,一般受廟堂形貌的影響,額頭要求飽滿,眼球要求突出,刀刻剛健,勾線誇張;而少將、女將則清秀、英俊、靈氣,刀法也較為細膩、考究。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關於臉子,在安順劉官鄉還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

老幫寨的桃子,

小黑土的竹子,

水屯頭的李子,

周官屯的臉子。

從這一句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便可知周官村的臉子有多出名了。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屯堡村寨有幾百個,“地戲”又是屯堡村寨一年一度必不可少的節目,但是懂得地戲面具雕刻的村寨卻寥寥無幾,所有村寨用的地戲面具,出自雕刻四大門派。

所謂的雕刻四大門派是:周官屯派、西屯派、舊州派、蔡官派,這四個地方向周邊村寨供應了大量地戲面具。

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人民日報》裡提到的,有著“中國儺雕第一村”美譽的周官村。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03

作為手藝人居多的村寨,村裡的不少村民靠雕刻臉子、傢俱作為收入來源,儺雕已經融入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儺雕技藝在全鄉乃至全市獨樹一幟。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因為工藝的精湛,周官村的雕刻得到了公眾的認同,不僅有人獲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傳承人”的殊榮,每年還有不少七眼橋、大西橋等地的地戲隊,專程來村裡採購地戲面具,安順市面上流通的雕刻藝術品,也大多出自周官村。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毫不誇張的說,安順地戲文化的蓬勃發展和傳承,離不開周官村裡的一個個能工巧匠,正是他們在雕刻技藝方面的不斷精進,和對藝術的極致追求,才讓每個地戲面具都注入了匠人的靈魂。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04

若是來到安順,地戲是不能不去看的。

安順地戲主要以屯堡村寨為主,若是想親身體驗或是觀看一番,首先推薦的便是以天龍屯堡舊州古鎮等為代表的屯堡村寨。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在這裡不但地戲表演,還能看到歷史悠久的古樸石板房和日式民居,以及身著“鳳陽漢裝”的屯堡婦女。

榮登《人民日報》整塊版面的安順地戲,究竟有什麼特別?

對安順人來說,地戲不僅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更是一種自豪感,一種流淌在血脈中的,不可切斷的凝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