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566 實驗中學的基本情況

關於招生數:

每年招生的數量大概是在 1100 個左右,對外公佈的招生計劃是 600 人。所以每年按照政策60%可以自己選擇學生,所以每年優錄的學生的數量大概是 360 人,另外 240 個是要通過搖號產生;最後的 500 個是每年政府會追加 500 個計劃,總共構成 566 每年的招生的總人數大概是 1100 個左右。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班型、班級數量:

這幾年基本上所有的民辦初中或者公辦初中,按照政策是不能分班的,所以在正式的官方上面是看不到任何分班的消息。但是實際情況下,每年到了八月底,學生一進班以後,就很容易判斷哪些班是好班,哪些班是平行班,主要是看學生群體的構成。

那麼這幾年 566 的這個快班一般穩定在 8 個:

1 個火班,由奧數一等獎,或者水平在這個層面的孩子,64 個人左右。

1 個次火班,有數學二等獎的孩子大概有兩到三個,然後有語數的獎項和區三好學生,人數64 人左右;

2 個奧英班,

566 其實沒有奧英班這個說法,產生的源頭是為武昌實驗小學當時的外教班、為那些外語成績好的孩子所開設的班,後來這個傳統取消了,但是一般每年的我們把曾經帶過這些班的老師所教的班級稱為奧英班,奧英班優錄的學生數量也會多一些,按照 14 年的情況,這兩個奧英班在所有的班級排名,大概在 3-4 名,僅次於火班和次火班。

4 個綜合快班。優錄的班級大概是八個班;

平行班數量一直穩定在 14 個左右,每個班 50 人。

一、瞭解武昌區初中的辦學水平

初中基本分類:

在擇校之前,家長首先應該瞭解初中學校的基本分類,566 實驗中學是一所公辦民助的學校,簡單的說這個學校有部分優秀老師是公辦學校的編制,566 中學則是一所公辦學校。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簡單的說,我們現有的初中學校分為三類: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第一類是民辦校,如華一寄、武昌實驗寄宿、華一光谷、武鋼實驗以及今年剛剛舉辦的楊春湖實驗等;

第二類,是 566 實驗、七一華源,這樣的學校叫公辦民助的學校;

第三類學校是公辦的學校。

我們平常所指的擇校,主要是擇第一類民辦學校和第二類公辦民助的學校。 武昌區初中辦學水平。

瞭解了武昌區基本初中學校的分類以後,我們再瞭解一下武昌區 28 所初中的基本辦學的水平,那麼按照各學校的辦學水平,武昌區的學校基本上可以分為四檔:

第一檔:566 實驗和華一寄,今年的普高率都在 85%以上;

第二檔:566 中學、南湖中學、水二中、水一中等;

第三批:首義路中學、九中、四十五中、文華中學、二十五中;

第四批:剩下的。

期中考試的組織方式也不一樣:

566 學校是單獨命題;

華一寄、南湖、水一中、水二中、武漢中學等七所學校叫七校聯盟,自己組織期中考試;

梅苑、糧道街叫 B 組聯盟;

剩下的首義路、九中叫 c 組聯盟。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關於分配生

衡量一所初中辦學水平的另外一個標準就是分配生,就是教育主管部門為了保證教育的均衡,將省示範高中的指標一半拿出來分配給區內的各初中。

比如說武昌區有華師一附中、省實驗、十四中、武漢中學、水果湖等八所省示範,566 實驗中學2019 年華師一分配生數量是 60 個,首義路中學的華師一分配生是 2 人。那麼今年的 4 21號,這兩所學校就分別有 120 位同學和 4 位同學參加華師一的分配生考試,這次考試中566 中學的前六十名和首義路的前 2 名就可以降 30 分錄取,簡單說分配生的考試是校內的競爭,而中考是全市範圍的競爭,所以我們通常也把分配生的考試叫小中考,因為學生獲取分配生的資格以後,那麼他中考時進入自己目標高中就相對比較容易。

中考後畢業生去向

那麼學生三年以後,不管是通過分配生的考試,能夠有 30 分優錄資格,還是通過中考直接進入理想的高中。三年以後他們基本上有七種去向: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第一檔:最好的省級示範,比如華師一附中和省實驗,意味著你讀一本基本上沒有問題,保底想讀一個 211,那麼大家肯定要爭取的是武大華科,甚至更多的同學想衝擊清北。

第二檔:武漢中學、十四中、水果湖高中,他們的一本率也比較高,一般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第三檔:市級示範:十五中、文華中學等;

第四檔:普通高中:三十九中;

第五檔:民辦高中如睿升、實驗寄宿;

第六檔:中職 3+2,比如說想到二職,2018 年第一批 360 分,你才可能是3+2,讀 3 年中職,另外讀 3 年高職;

第七檔:一般職高。

二、小升初擇校的關鍵因素和基本步驟

什麼是擇校?

按政策層面講,我們通常講的擇校是指選擇民辦學校。公辦學校我們只能選擇對口學校,那麼非對口學校按政策層面是不存在擇校,但是實際情況看,像武漢中學、糧道街和梅苑中學每年也會招收少量的擇校生,但這些學生性質其實是借讀,他的學籍不在這所,他也不享有分配生的資格。那麼選擇這些學校的學生中考的時候一般要回到原對口學校參加考試,當然也有少量的特例。

如何擇校?小升初擇校我見過家長常見的做法,首先考慮名校、再想選擇一個好班,很少有家長去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甚至有些家長覺得不擇校就有點對不起孩子。我覺得擇校比較盲目。根據多年的經驗,我認為擇校前家長首先應該全面瞭解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

主要考察三個方面的因素: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第一個因素是孩子的智力水平。

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第二個要素是學習習慣。

566 中學優錄了之後,很注重看學生的學習習慣,負責招生工作的劉校長我覺得他是一名非常權威的教育專家,他能夠從學生的學習習慣中判斷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和未來的發展潛力。

擇校要考慮的第二個因素:要了解學校的教學管理,有些學校像 566 中學管的比較嚴,有的學校管的就很鬆,那麼主要看學生的性格和他的習慣是否與這個學校的管理風格相匹配,看這個學校的教學強度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力。

第三個要考慮的因素:家庭的實際狀況與經濟實力、離學校的遠近等因素。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總的來說,擇校我認為是:成績和班型匹配、性格和學校的管理風格匹配、目標要考慮和分配生匹配。

擇校就是選擇一個好的老師,選擇一個好的學生群體,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師資,總之我覺得在擇校過程中,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擇校報名已開始,這所被數萬家長擠爆的中學如何才能進入?

我是圈圈,更多升學資訊、熱點,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