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國-大連海濱——旅順口

走遍中國-大連海濱——旅順口

大連海濱——旅順口風景名勝區設立於1988年,是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風景名勝區位於遼東半島南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總面積166.7平方公里,由大連海濱風景區與旅順口風景區兩部分組成,兩個風景區相距45公里。大連海濱——旅順口風景名勝區,是以山、海、島、礁構成的海濱地質景觀和甲午、日俄戰爭遺蹟構成的文化遺產為核心,集風景資源保護、旅遊觀光、濱海度假、教育科研功能於一體的海濱及紀念地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大連海濱風景區位於市區南部,東起海港東側,西到淩水河口,南瀕黃海,面積為41.32平方公里,其中陸域21.77平方公里,海域19.55平方公里。具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灣,岬灣相間,曲折多姿。風景區內的海灣自然形成了多處大小不等的沙灘,為人們提供了天然的海水浴場。濱海陸地層次分明,呈現山巒起伏、山海相連、斷巖絕壁,礁石林立,海面遼闊,島嶼星布的景觀形象,獨特的地質構造和岸線特徵,構成了奇異的地形地貌,給大連海濱風景區賦予獨特的景觀,形成獨具特色的山海相連的帶狀遊覽區。濱海路全長40公里,貫穿了大連海濱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依次為棒棰島景區、石槽村景區、老虎灘景區、秀月峰景區、燕窩嶺景區、傅家莊景區、白雲山景區和星海灣景區。

走遍中國-大連海濱——旅順口

旅順口風景區東起白銀山洞,西到老鐵山,南自旅順港,北到水師營及近海的蛇島、海貓島、豬島、湖平島、牤牛島,面積為125.38平方公里,其中陸域75.38平方公里,海域50平方公里。風景區內丘陵起伏,樹林茂密。一望無際的大海,峰巒疊翠的山巒,果菜相間的田野,山水相依,交相輝映,景色綺麗。境內有久負盛名的天然良港和園林化城市建築。舉世無雙的蛇島,海鷗寄居的海貓島和候鳥聚集的老鐵山,形成旅順自然景觀的四奇,即:良港、疊巒、珍禽、奇島,構成了旅順自然風光的獨特色彩。旅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國北方海上交通要道,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古蹟繁多、戰痕累累,記載了帝國主義侵華罪行,是保存得較完整的中國近代史中現場大課堂的一部分,構成了旅順人文景觀的古、多、齊、整的特點。風景區內分為,雞冠山景區、白玉山景區、太陽溝景區、後石山景區、老鐵山景區、老虎尾景區、黃金山景區、小龍山景區。

大連海濱——旅順口風景名勝區的綠地由風景林、公園及附屬綠地、果園三種類型組成,大連海濱風景區風景林面積17.05平方公里,佔風景區綠地總面積的86.7%,旅順口風景區風景林面積63.75平方公里,佔風景區綠地總面積的35%。風景林分佈在海濱低山及丘陵地帶,主要為暖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以對海潮風抗性強的黑松和礫屬的闊葉樹為代表植物。大連海濱風景區內栽植的園林樹種很多,如雪松、龍柏、水杉、白皮松、東北紅豆杉、玉蘭、二球懸鈴木、楓楊、柿樹、臭檀、光葉櫸、剛竹、耐冬、櫻花、紫薇、紫藤、結香、月季、紅瑞木、冬青衛矛等,長勢普遍較好,已形成景觀效果。旅順口風景區在城市公共綠地和附屬綠地內、園林樹種繁多,尤以姿態蒼勁、色澤墨綠的龍柏叢形成旅順特有的植物景觀。景區內的懸鈴木、光葉櫸、歐洲椴、日本冷杉、柏木、美國榆、紅槲櫟、雞爪槭、星花玉蘭、粗糠等園林樹種,或是我國和東北地區稀有,或為遼寧地區樹齡最長,從植物資源及觀賞等方面,均有較高的價值。

走遍中國-大連海濱——旅順口

大連南端面向渤海海峽,東側是黃海北部,西側是渤海兩個海區都屬於大陸架內的淺海,與我國東海、南海等海區相比,水淺流暖,水溫年季變化顯著,鹽度低,沒有大洋流或大的水團影響,形成良好的水域自然生態環境。是許多回遊性和定棲性魚、蝦、蟹類的繁衍生息場所。蛇島、老鐵山是天然的蛇園、鳥園,現屬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老鐵山丘陵連綿蜿蜒,樹木繁茂,是候鳥南遷北移的重要停歇站,每年飛過的鳥類293餘種,達上百萬只。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二類保護動物虎頭海雕、鴛鴦、天鵝等珍稀鳥類十幾種。海貓島上的海鷗,蛇島上的蝮蛇,資源豐富。1990年建成並開放的蛇島自然博物館,是普及大自然保護知識的理想場所;也是科研、教學、學術交流的基地。初春,海豹隨水漂來,在豬島、牤牛島、湖平島及周圍海域哺乳育仔。

大連海濱——旅順口風景名勝區域內風景資源豐富,擁有舉世罕見的地質結構、構造景觀;代表城市特色鐫刻城市歷史的公園景觀;保存完整的銘記民族屈辱的近代戰爭遺蹟;珍貴豐富的動植物物種資源,具有突出、普遍的審美價值及科研、歷史教育價值,是我國北方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型風景名勝區。

走遍中國-大連海濱——旅順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