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赴香港尋找短流壺,意外碰見一把長流壺,賣家說:隨緣吧!

馬未都剛開始喜歡上瓷器的時候,有一次在故宮博物院裡看見一把壺,覺得精美至極,站在那兒看了很久,後來又三番五次的去看,就想著自己啥時候也能買到這樣一把。

馬未都赴香港尋找短流壺,意外碰見一把長流壺,賣家說:隨緣吧!

那時候還是80年代末,馬未都為此特地去香港,到處尋找,看有沒有流散出去的,也一直沒有發現,卻意外的遇到了一把長流壺。

“流”是瓷器中的壺嘴部分,流水的意思。唐代的時候,因為工藝所限,壺嘴都做得很短,所以業內叫“短流”。五代以後,壺嘴逐漸加長了,有了“長流”。這個特徵也成為鑑定瓷壺最明顯的界限,就是說唐代沒有長流的壺,都是短流,當時的工匠燒不出長流的壺,這跟火候以及窯火的溫度密切相關。

馬未都赴香港尋找短流壺,意外碰見一把長流壺,賣家說:隨緣吧!

由於馬未都最先喜歡上的是短流執壺,乍一看長嘴的壺覺得不習慣,甚至有些彆扭,覺得沒有短流執壺好看。但苦於一直找尋不到,沒曾想卻遇到了五代越窯的長流壺,心裡還在猶豫。

馬未都赴香港尋找短流壺,意外碰見一把長流壺,賣家說:隨緣吧!

賣家說:馬先生,不要按圖索驥啦,碰見什麼就是什麼,隨緣吧。馬未都一聽也對,搞收藏的人還是相信和古董的緣分,既然遇到了就不要錯過。最後老馬還是買下了這把壺,價錢也不算貴。如果你也有臧品出手,想找正規渠道,可送一線拍賣,詳情 a8701s 致力民間藏品出手渠道建設,選中藏品送各大拍賣行《鉅鑫緣 保利 翰海》等,無流拍費,無鑑定費!!


馬未都赴香港尋找短流壺,意外碰見一把長流壺,賣家說:隨緣吧!

越窯是我國浙江的重要窯場,位於上虞、慈溪一帶,自漢代以來就以生產青瓷而出名,晚唐五代時達到頂峰,燒製出了千峰翠色般的秘色瓷。

值得一提的時候,早期的壺並不是茶壺,而是酒壺。馬未都曾經在一些展覽中,看到主辦方把一些唐代的酒壺拿出來作為茶具展覽,明顯失當。

馬未都赴香港尋找短流壺,意外碰見一把長流壺,賣家說:隨緣吧!

馬未都認為,因為唐代的人喝茶用的不是這種壺,我們今天喝茶的方式是明代以後才確立的,宋元以前的喝茶方式跟今天完全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