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山海相依,青島市嶗山區


黃海之濱,山海相依,青島市嶗山區

據《漢書》記載:漢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於交門宮。這裡因山而名面朝大海、風光無限,人文歷史和山海文化相融;這裡道教文化聞名於世,邱處機、張三丰等曾在此修道,至今保存著大量的道教經典與具有膠東特色的道教音樂;世俗文化與宗教文化在此交匯,還是中華武術螳螂拳的發源地,還是佛教聖地,法顯、憨山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曾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黃海之濱,山海相依,青島市嶗山區

嶗山區位於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東南部;區境東南兩面沿黃海,西接市南區與市北區,西北連李滄區,北鄰城陽區和即墨區;境內有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她是青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旅遊度假勝地,不斷在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山海品質新城,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下轄5個街道:金家嶺街道、中韓街道、沙子口街道、王哥莊街道、北宅街道,區人民政府駐金家嶺街道金家嶺社區仙霞嶺路,總面積395.8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總人口43.55萬人,戶籍人口28.6萬人。嶗山區因境內嶗山得名,嶗山古稱勞山、牢山,唐、元時名輔唐山和鰲山,嶗山之名最早見於《南史》。《大清一統志》:勞勞,廣闊,此山取其闊而名之。


黃海之濱,山海相依,青島市嶗山區

夏朝至西周屬萊夷地。春秋時屬東萊,戰國時期屬齊國。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不其縣,屬琅琊郡至西漢。東漢建武六年(30)置不其侯國。東漢光和年間(178-183)至三國時屬東萊郡。晉咸寧三年(277)至南北朝,屬屬長廣郡,郡治不其城。北齊天保七年(556),廢不其縣入長廣縣。隋開皇十六年(596),不其縣故併入即墨縣,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均屬即墨縣。其中,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鰲山衛,清雍正十二年(1734)裁衛入即墨縣。

光緒二十四年(1898)3月6日起,白沙河以南、磚塔嶺以西的嶗山地區為德國租借。民國二年(1914年)11月,嶗山地區被日軍侵佔。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主權,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屬之。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膠澳商埠政區改為青島特別市,嶗山地區屬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嶗山地區屬青島市。

黃海之濱,山海相依,青島市嶗山區

1949年6月設嶗山行政辦事處,屬南海專區。1950年5月改屬膠州專區1951年1月,駐地由仙家寨遷至夏莊;同年4月,劃歸青島市;同年10月駐地遷至李村。1953年6月,改為青島市嶗山郊區。1961年10月,設立嶗山縣,治今李滄區李村鎮。1988年11月改設嶗山區。1994年4月由嶗山區析置城陽區,劃出部分轄區與滄口區組建李滄區,以王哥莊、北宅、沙子口、中韓四鎮重新設立新嶗山區。治中韓鎮。1998年5月撤鎮設街道,轄中韓、沙子口、王哥莊、北宅4個街道。2017年4月,由中韓街道析置金家嶺街道。


黃海之濱,山海相依,青島市嶗山區

境內有地貌是典型的花崗岩地貌,低山丘陵、濱海平原與山間谷地均有分佈。海岸線長度103.7公里,有嶗山灣、太清灣、流清灣等海灣;有兔子島、獅子島、女兒島等16個島嶼。河流有18條,以巨峰延伸的各大山脊為分水嶺,向西流入膠州灣的有白沙河、石門河、五龍河等4條;向東流入黃海的有土寨河、石人河、曉望河、泉心河、石頭河等8條;向南流入黃海的有南九水河、小河東河、流清河、八水河等6條。

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太清宮附近譽為小江南,巨峰北則稱小關東。年均降水量為738.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281.4小時。她是青島市海產品和水果基地、蔬菜和副食品生產基地之一,動植物種類較多,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短尾信天翁、虎頭海雕、白肩雕、丹頂鶴等。這裡素有山東植物王國之稱。探明的礦藏資源有花崗岩、玉石、鋯石、礦泉水等;花崗岩分佈在整個山區,儲藏量為343.58萬立方米,嶗山礦泉水遠近聞名。


黃海之濱,山海相依,青島市嶗山區

嶗山區旅遊資源豐富,共有44處文物保護單位,寺古剎有法海寺、崇佛寺、潮海院、海印寺、華嚴寺等;古蹟有新石器時代城子遺址及財貝溝古墓群、康有為墓等。嶗山風景區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闢有國家森林公園,有嶗山巨峰、太清宮、太平宮、華巖寺、北九水、石老人等著名風景點。

不其城位於嶗山西北部,不其山(即鐵騎山)西15公里,遺址範圍內現有城陽、城子、寺西三個村。清同治版《即墨縣誌》亦記有:不其城,縣西南二十七里。不其之名來源於不其山,近代考古學家王獻唐著《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說,原始社會末期,在不其山周圍生活著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不其城是一座土城,設4門,城牆高約4米,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800米,總面積約0.56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