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說禪》之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聖嚴說禪》之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問:趙州和尚問師父南泉禪師:“道非物外,物外非道,什麼是物外的道呢?”南泉拿起棍子就打,趙州把棒子抓住說:“你以後別打錯人了。”南泉不想落入思辨的圈套,所以打人。但是對一般人而言,思辨還是必要的,請師父說明這兩句話的意義。

答:所謂“道非物外,物外非道”,“道”究竟指的是什麼?在佛教中,“道”有好幾種意思。第一種是指路線、道路,也是指修行佛法的法門。另一種意思是方向或目標,比如希望成佛成道,希望證果,等等。還有種意思是菩提、覺,是一種經驗,因此證道是指親自體驗到“道”是什麼。對禪或究竟的佛法來說,道本身跟一般現象或一般世間事物不能分開,原因在於:如果心外求道,那是外道,因為道不在心外,而是在心內。可是心又在哪裡呢?如果說心在身體裡,那也是錯的身體中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心既不在身外也不在身內,而是一種精神的活動,亦可稱之為神識、智慧。神識是凡夫,智慧是賢聖,不論是神識或智慧都是跟外在世界相接觸而產生的反應,所以不能說它是在內或在外。“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其實是同一句話,反覆說著而已。道不在物質現象之外,那一定在物質現象之內嘍!可是若說物質之外沒有道,也是錯的。如果說物質或現象是道,這也是執著。所以,道不在物內也不在物外,道是非物外非物內,即物外即物內。這又變成思辨而非實證,有點像念《心經》,不是禪師需要說的,跟實際的體驗不相關,所以南泉禪師乾脆不講,拿起棍子就打。趙州則說:“我懂你的意思了,你別再打我了。”善於用邏輯分析事理的人大概會經常逞口舌之辯,而在這個公案中,語言已是多餘的,這才是禪的體驗。

選自《聖嚴說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