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一文讀懂價值投資!

提示:本文很長,集合了過去多篇文章的精華。主要目錄如下:

一 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

二 為什麼市場中很多人都認為價值投資在A股無效呢?

三 什麼是價值投資?

四 “市場先生”與“價值先生”。

五 價值投資有哪些要點?

六 為何價值投資在A股更加有效?

七 如何選擇好行業?

八 如何選擇優秀的企業?

九 如何正確的估值?


一: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

首先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我在A股也已經十幾個年頭了,學習並運用價值投資也將近十年,在最初接觸到價值投資的時候,我便認可並相信!因為在第一次聽到價值投資相關理念的時候便覺得非常有道理,並且很多價值投資的大師們的實際業績也證明了其效果。我在A股這些年的學習與實踐,總的來說業績還過得去,至少是大幅戰勝了市場,戰勝了通脹,資產也增值了不少,所以我堅信價值投資在A股是同樣是有效的!

股神巴菲特的長期平均業績為20.2%,高出道·瓊斯指數10.1個百分點。

塞斯卡拉曼的基金從建立起到2009年12月的27年間年均收益率為19%,而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率僅為10.7%。

彼得林奇管理的基金13年時間增值26.39倍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

約翰涅夫管理的溫莎基金,在31年間總投資回報率55.46倍,而且累計平均年複利回報率達13.7%,遠遠戰勝同期市場。

這些都是國際上的價值投資大師。中國股市雖然歷史比較短,但是也湧現出了一批做的很成功的價值投資者,比如段永平、邱國璐、鄧曉峰等,長期都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業績。就我身邊的一些堅持價值投資的人來說,在股市也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國內的A股市場與歐美市場雖然存在著差距,但是價值投資在A股市同樣有效的!因為價值投資是一種在所有投資環境下都是安全和成功的投資策略!價值投資首先評估價值、尋找安全邊際,其次才是追求合理的回報,而不是相反!簡單點來說:價值投資是一種以“儘量不虧損”為前提的投資策略,以保守心態來評估企業價值,再以大幅低於價值的保守價格買入,然後耐心的跟隨企業成長和等待價值迴歸。價值投資是先考慮風險,後考慮收益,以保守的心態來投資。這種投資策略能使投資者做到儘量不虧損,並在此基礎之上獲得滿意的投資回報。

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一文讀懂價值投資!


二:為什麼市場中很多人都認為價值投資在A股無效呢?

塞斯卡拉曼說:“價值投資需要做許多艱苦的工作,非同一般的嚴格紀律和長期的投資視角。只有極少數人願意為此付出巨大的時間與精力,而價值投資者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擁有較強心理素質的人才能成功。”

當貝索斯問巴菲特:“為什麼你如此富有,別人卻不和你做一樣的事呢?”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為何你做價值投資這麼賺錢,別人卻不像你一樣去價值投資呢?巴菲特回答說:“因為沒人願意慢慢的變富。”

1 不單在A股,實際上在國外市場中,價值投資者也是少數人才相信並願意做的事。即使巴菲特、卡拉曼、彼得林奇、約翰涅夫等等很多投資大師證明了其有效性,但是很多人依然不願意去價值投資。所以不僅僅A股如此,全世界任何市場中,相信並實踐價值投資都是少數人才願意做的事。

2 價值投資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願意去堅持。並且在這很少一部分“價值投資者”中,還有很多表面上看起來是價值投資,實際上根本不懂什麼是價值投資的偽價投。

3 A股市場散戶更多,市場不理性的時間更長,波動的幅度更大,在A股做價值投資所需要的理性與耐心也更多。所以在A股做價值投資更難,但是正是因為市場短期更加無效,所以價值投資反而獲得的利潤更高。不過很可惜,大部人都缺少理性與耐心。

4 A股市場的歷史還比較短,價值投資講究的是長期複利回報,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時間,所以在A股很短的歷史中還未出現取得巨大成就的價值投資大師。

所以,當你聽到A股市場中大部分人都說“價值投資無效”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小部分人才願意幹的事!價值投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價值投資的道理簡單的用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但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卻非常難!價值投資很辛苦,也很孤獨,很少有人願意堅持下去。即使是一些表面看起來是“價值投資者”的人,但是還是會經常性的失去理性、缺少耐心,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並不多,也永遠都不會多。A股的特性使得價值投資者所需要的忍耐與堅持更多,期間感覺到的痛苦也更大,所以在A股願意從事價值投資的人更少。但同時,正是因為A股如此的特性,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反而會獲得更大的投資機會與利潤。


三:要知道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首先要先理解什麼是價值投資?

簡單點來說:以低於企業價值的股票價格買入的投資,耐心的跟隨企業發展收穫利潤,或者等待價格向價值迴歸,這就是價值投資!簡單到了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但實際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價值投資包含幾個最基礎的詞:1價值,2價格,3投資價值。

1 什麼是價值?

簡單的來說,價值就是你在對你想要買入的東西經過認真分析與評估之後得出的你所認為的價值結果。比如:你打算去買一樣東西,然後你經過了解與分析之後,得出了這樣東西的實用性~美觀性~功能性~體積重量~品質等等很多的評分,這些綜合到一起得出一個你認為值得的價,就是你認為的這個東西的價值。

投資股票就像你打算去投資一項生意一樣,你會認真的分析瞭解評估這項生意,商業模式~競爭優勢~發展前景~盈利能力~資產狀況~現金流~管理層~等等,把這些東西彙總之後,你大概就會有了立體的圖表,並以此估計企業未來的利潤與現金流,也就會得出一個價值區間,或者說是“你認為的價值”。就如同你想從別人那接手一個商店一樣,你當然會去考慮這個商店的:地段、客流、經營前景、房租、店鋪過往的經營數據、店裡的現金、存貨、負債等等這些因素,然後以此得出一個你願意接手的價格,你認為值得的價格,這個就是這家商店的“價值”。

上面為什麼說是你認為的價值?因為企業的價值並非是一個精確的數字,不同人也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這並不代表價值不可以評估,只不過你評估的也許沒那麼準確而已。事實上價值評估也從不需要準確,更沒有精確一說,“模糊的正確”足以使你做出正確的判斷。評估價值最重要的是接近正確,而不是追求精確。使自己評估的價值接近於正確基於兩個原則:1儘量瞭解企業。2儘量保守的評估。

當然,這是依據企業未來盈利的方法來評估價值。實際上評估價值也有不同方法,比如說:格雷厄姆與沃爾特施洛斯的那種依據資產來評估價值的方法,也屬於價值投資。還有像喬爾格林布拉特的那種“神奇公式”定量選股,也可以稱為價值投資。只要是依據價值與價格的差距來做出的投資決策,都屬於價值投資。這個價值的定義可以是從未來盈利評估,也可以從資產評估,還可以綜合考慮來評估。

2 什麼是價格?

價格應該是投資者最熟悉的東西了,每天市場上的價格都會變來變去,“市場先生”總是如此的勤勞。價格實際上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深入的談一談,比如如何看待價格每天的波動或者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等等。

雖然價格每天都會變來變去,但實際上大多數時候短期的價格波動與企業的價值是無關的,只有在長期的時間內價格才會和價值趨同或者說正相關。短期的價格走勢更多的是市場的情緒以及投資者偏好或者短期消息的影響,雖然影響短期波動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多數時候與價值無關!股票的價格會每天變來變去,但是企業的價值則不會如此頻繁的變動。

格雷厄姆說:“市場短期是臺投票機,長期是臺稱重機。”指的就是短期市場大多數時候無效,而長期才可能有效。短期的價格是眾多投資者喜好的影響,而長期才是企業內在價值在發揮作用。還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是關於“市場先生”的論述,應該很多人都聽過了:市場先生的情緒極不穩定,時而樂觀的報出高價格,時而悲觀的報出低價格。你要做的是利用它,而不是被它所影響。你不要相信市場先生的短期報價是正確的,而要相信它短期內的報價很可能是不理性的!短期眾人認為最安全~最受追捧,通常股價不便宜。短期人人不看好的,也許會有投資機會。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投資不單單要看價格,更要對比價值。

3 什麼是投資價值?

投資價值指的不單單是價值,也不單單是價格。而是基於價值為標尺,依據價格來做決定,價值與價格的差距也就是“投資價值”。股票的價格大幅低於企業價值,就有了大的投資價值,反之亦然。這也可以被稱為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的大小決定了投資價值的大小。投資價值”實際上是與“安全邊際”劃等號的,都是取決於價值與價格的差距!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而“得到的價值”減去“付出的價格”就是你的安全邊際,也是衡量是否具備投資價值,或者說投資價值大小的標準。

價值是企業決定的,價格是市場決定的,但是“投資價值”則是“企業與市場給出的差價”共同決定的。

4 價值投資:

明白了以上三點,也就明白了什麼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就是基於價格與價值來共同決定的投資,講究的是以“很低的價格”買到“很高的價值”,具體價值與價格差距多少才值得買呢?股神給出的建議是以4毛錢價格買入1元錢價值的投資就是一筆理想的投資,當然這個沒有硬性標準,我認為只要是覺得價格大幅低於價值的話,無需計較幾折買入價更划算。但肯定是越低越好。另外本身估計的價值就是一模糊的正確值,也不存在精確的答案。評估價值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對企業有足夠的瞭解,並且還要儘量的保守。

很多時候股票價格與你估計的價值差距並不明顯,或者是有很小的折扣,安全邊際較小,這個時候很難確定是否值得投資。我的建議是,沒有明顯的“投資價值”儘量不要投,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就代表沒有足夠的容錯空間,很可能你預測的價值太過樂觀了,最終不會產生滿意的回報,甚至虧損。格雷厄姆說:“證券分析的目的不是精確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而是對比價格確定價值是否足夠”。也就是投資價值是否夠大?安全邊際是否充足?當價格大幅低於價值的時候,即使是對內在價值粗略的估計,就足以確定是否值得投資,這才是最重要的!價值投資買什麼?買那些價值低估明顯的企業,買那些非常明顯的投資機會,買市場先生短期愚蠢犯錯報價極低的股票。價值無法精確評估,但是機會總是顯而易見!

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一文讀懂價值投資!


四:“市場先生”與“價值先生”

從短期來看,市場先生似乎總是主導著市場,每天給出不同的股票報價。但是從長期來看,價值先生才是最終的股價推動力。市場先生對應的是市場,對應的是價格。價值先生對應的是企業,對應的是價值。投資者想要在股市中長期獲利,必須正確看待“市場先生”和“價值先生”。

在查爾斯·埃利斯的《贏得輸家的遊戲》一書中有關於“市場先生”與“價值先生”最好的論述:

1 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每天都會給出新的股票報價,它淘氣又迷人,妙趣橫生,他吸引了人們的全部注意力。他不停的耍各種花招和把戲來戲弄投資者,比如 意外的財務報告、讓人吃驚的紅利公告、短期的消息、重大技術公告、破產醜聞、甚至戰爭威脅。他把這些事件裝在詭計袋裡在最出乎意料的時候拿出來。市場先生短期的障眼法總能欺騙我們,擾亂我們的投思路。它非常活躍、有趣、甚至給人以刺激的感覺。它經常會變得樂觀狂熱或者悲觀恐懼,情緒極不穩定。有時候它只能看到樂觀、積極、有利的因素,進而報出很高的股票價格。而另一些時候它只能看到悲觀、消極、困難和麻煩,進而報出很低的股票價格。它為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促進成交,不停的變換價格來吸引刺激我們。我們賣出它就買進,我們買進它就賣出。它不停的報出新價格,一次又一次的影響我們的情緒,誘惑我們交易。如果你不能夠很好的保持情緒穩定,那麼你就將會受到它的影響,被它牽著鼻子走。但實際上,它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價值,也控制不了價值,它知道的僅僅是價格,並且只能在短期控制價格,僅此而已。”這就是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的故事幾乎人人知道,所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非常明顯的。投資者不應過度關注短期市場價格走勢,不要把短期波動看的太重,市場短期漲漲跌跌的更多是因為市場先生的喜怒無常,而非企業價值的變動。市場先生告訴你的僅僅是價格,而不是價值!價值是什麼呢?就是下面的“價值先生”。

2 價值先生:

“而價值先生則是個很木訥、穩重的傢伙,從來不表露任何情感,也很少興奮。他生活在一個冷酷、艱辛、現實的世界中。實際上價值先生卻在最被忽視的情況下做著最重要的工作!它日夜操勞,研發、生產、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日復一日的在車間、工廠、倉庫、商店裡忙碌,承擔著真正的經濟工作,創造真正的價值。它的角色並不令人興奮,反而經常被投資者所忽視,但卻非常重要。大多數時候,它在短期都影響不了“市場”,但長期來看,市場走向又與其正相關,甚至說可以絕對的引領市場。價值先生短期看起來總是失敗,但長期總能取得最終勝利。而市場先生就像被價值先生牽著的狗一樣,短期撒歡的跑前跑後,異常活躍,但實際上就是跟隨價值主人的長期路線行進而已。”

市場先生只能告訴你“價格”是多少,而價值先生告訴你的才是“價值”是多少。但是由於“市場先生”每天都會玩新花樣,活潑好動且迷人,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市場先生身上。人們都喜歡盯著每天變來變去的價格!而“價值先生”則相反,看起來木訥無趣,很多人都不願意關注他。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去研究沉悶無聊的企業基本面,不喜歡費時費力的去研究企業價值。但是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必須在短期忽略“活躍的市場先生”,把注意力放在“木納的價值先生”身上。否則,我們將會被市場先生所影響,幹出很多蠢事!投資中最重要的不是能把“價值先生”研究的多透,而是要避免錯誤的關注點,我們要儘量遠離市場先生,親近價值先生,並且要懂得投資常識、保持理性、持久的耐心。否則,你在股市將難以長期獲利!


五:價值投資有哪些要點?

1、買股票就是投資企業,股權思維;

股票就是企業!而不只是一種可交易的證券。要以經營者的眼光來看待股票,而不是交易者。不要去過度關注市場走勢,而把精力集中在企業上面。這是最基本的投資態度!股票即是企業,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企業!

2、買自己瞭解的企業,能力圈;

所謂瞭解,當然不是非要成為某一行業的專家,而是對於行業對於公司一些基本的情況都要有足夠的瞭解。起碼能看明白公司的業務、競爭優勢、盈利模式、以及資產狀況等。才能夠大致的評估其前景。否則根本無法對其估值。所以,不熟悉的公司,再吸引人也不要去買。

3、投資要有逆向思維,第二層思維;

第二層思維是考慮未來究竟會出現什麼結果?未來的前景真的有那麼樂觀或者真有那麼悲觀嗎?股價是否反應過度了?人們是否是受市場情緒的影響?人人都看好的,也許並沒有那麼好!人人都不看好的,也許並沒有那麼壞。不要相信人多的地方一定是對的,也不要相信人少的地方一定是錯的。更不要盲目的相信股市總是有效或者總是無效。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判斷,無論結果是否與別人一致,堅持自己的判斷。

4、不要被市場先生所影響,獨立客觀理性;

市場先生只能告訴你“價格”是多少,而價值先生告訴你的才是“價值”是多少。市場先生經常會變得樂觀狂熱或者悲觀恐懼,情緒極不穩定。有時候它只能看到樂觀、積極、有利的因素,進而報出很高的股票價格。而另一些時候它只能看到悲觀、消極、困難和麻煩,進而報出很低的股票價格。短期價格漲跌除了證明市場的短期情緒以外,什麼也證明不了!

5、買好的更要買的好,優秀+便宜;

價值投資的核心就是買入價格大幅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最重要的是企業的價值,但是更加重要的不是要買入一家優秀的高價值的企業,而是要以便宜的價格買入一家優秀的高價值的企業。投資股票重要的不但是要買好的優秀企業,更要價格便宜買的好!

6、企業的內在價值估算,價值評估;

評估企業的價值是必須的,否則你拿什麼去衡量股票價格是貴還是便宜?但是不要期望自己能夠精確計算出企業的內在價值,實際上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方法或公式能夠精確計算出企業價值。因為企業的未來盈利不可能像債券利息一樣的穩定不變,它會受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7、投資要有足夠的耐心。

巴菲特說:“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劣質企業的敵人。”短時間看,也許垃圾股也能漲上天。但是長時間來看,為你賺到錢的一定是那些你耐心挑選出的好公司,耐心的等待好價格買入,耐心的等待收穫的優秀公司。巴菲特持有一隻股票通常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充分享受優質企業帶來的複利增長。複利這個東西是很可怕的,隨著時間的增長,複利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但是如果你以短時間看卻沒那麼出奇。很多時候短期的價值與價格會出現嚴重的偏離,你要做的是保持理性,利用這種偏離,而不是被“非理性”所支配。同時你要保持良好的耐心,無論是買入之前的“等待好價格”,還是買入之後的“等待價值迴歸”,亦或是“等待企業的價值增長”,這都需要耐心!

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一文讀懂價值投資!


六:為何價值投資在A股更加有效呢?

如今在美國市場,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的佔比超過95%,正因為機構投資者規模龐大、能力超群,股票投資已經淪為一場輸家的遊戲。即使是聰明絕頂、天賦異稟、勤奮過人,但是做為市場整體中的一部分,大多數投資者仍然不可能超越市場,超越自己的表現。正是因為國外市場由專業機構主導市場,才使得市場有效性提升。在這樣一個市場中投資,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想要戰勝市場變得更加困難。

反觀我們A股市場,A股散戶持股比重大概為55%,機構持股比重為45%。其中包括3%的基金、2%保險資金、1%企業部門和社保資金。在全球對比的話,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總市值比值居中,機構投資者/流通市值比值靠後,機構化程度還遠遠不夠。雖然我認同市場在短期很多時候是無效的,或者說是效率低下的。但總的來說,專業機構投資者佔比越高,其有效性也就相應越強,想要戰勝市場就越難。我們A股市場散戶為主,有效性更低,所以這給了投資者戰勝市場、取得超額收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土壤。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以及市場的逐步成熟,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增多,總有一天我們市場的有效性也將提升,最終也會淪為“輸家的遊戲”,那時候想要戰勝市場將會比現在困難!

同時,正是因為我們的A股市場短期更加的無效,才使得股市漲跌波動幅度更大,市場的不理性更加嚴重,漲的快,跌的久,投資者所經受的考驗與承受的痛苦更多,以至於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

市場短期的情緒波動越大,股價的漲跌幅度就會越大,價值與價格的偏離也就越嚴重,時間也就越長,所以很多失去理性與耐心的投資者才會覺得A股市場不適合價值投資。其實恰恰相反,A股市場更加適合價值投資,這為那些極少數能夠保持理性與耐心的投資者所創造的機會更大。

明明至少價值10元的股票,跌到6元就可以買了,但是我們這裡甚至可以跌到4元甚至2元。而上漲也是如此,經常的漲過頭。這為那些懂常識、夠理性、有耐心、敢於逆勢而動的真價投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

價值投資其實就是依據市場先生的錯誤報價來做投資決策,市場先生波動的越大 越久,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賺的就越多。當然,這更加考驗“人性的弱點”,而一旦你經得住考驗,獲利也將是十分豐厚的!

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一文讀懂價值投資!

提到價值投資,就不能不提一下如何選股,如何估值。首先選擇好的行業,然後再選出其中優秀的企業,最後是正確的估計內在價值。以大幅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剩下的交給時間,耐心的等待企業成長與價值迴歸,這就是價值投資。


七:如何選擇好行業?

“有些行業賺錢就是比其它行業容易,儘管行業是否有吸引力並不代表企業價值的全部,但對企業所處行業競爭前景要有一個大致的把握是相當重要的。”帕特.多爾西

市場中有很多行業的股票,但人的精力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行業、每家公司都有所瞭解。所以選擇少數幾個行業,專注的去學習、去了解,才能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只有找到足夠溼和足夠厚的雪,才有可能把雪球滾大。只有在金礦中尋找金子才會比較容易,而不是沙子堆。排除一些競爭激烈、賺錢困難的行業,可以使投資者少走很多彎路。

一個現實的情況是,有些行業天生的就比較容易賺錢,而有些行業天生的就是賺錢比較困難,這是實實在在的現象,其實也並不難分辨!就像生活在中國的人,天生的就比生活在非洲一些貧困國家的人過的安全 滋潤 幸福,行業也是這樣,一些行業的盈利能力遠遠超過另一些行業。既然人的經歷有限,而行業的優劣又參差不齊,那麼就很有必要去精心篩選一下。

你在肥沃的土地上去撒種子,比在貧瘠的土地上撒種子,獲得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你在一片金礦的地方去尋找黃金,要比在一堆沙子裡面去尋找要容易的多!無論你相信不相信,行業間的差別確實挺大:有些行業賺錢很容易,天生的有著某些優勢。有些行業賺錢則很困難,天生的處於劣勢。賺錢容易的行業中的老三、老五、甚至老十,比那些賺錢困難的行業中的老大過的還要滋潤!所以做投資的第一步,首先去挑選行業,挑選那些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賺錢比較容易的行業,排除掉那些複雜的、賺錢比較困難的行業。

按照價值投資的歸類,我喜歡把行業分為三大類:

一容易賺錢、容易形成競爭優勢公司的行業。

二賺錢困難、很難形成競爭優勢公司的行業。

三很複雜 看不懂的行業。

企業的競爭優勢有:1無形資產(品牌、專利、法定許可等),能讓該企業出售對手無法效仿的產品或服務。2成本優勢(企業特殊流程、地理位置、企業規模或特有資產形成的成本優勢),這些讓他們能以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出售產品。3客戶轉換成本(企業出售的產品或服務讓客戶難以割捨),這就形成了一種讓企業擁有定價權,又不怕客戶逃跑的優勢。4網絡經濟,它可以依託網絡效應,把競爭對手長期的拒之門外。

還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消費壟斷性企業,他們銷售或經營品牌產品,或者在市場上享有獨特的經濟地位,就類似壟斷一樣,把競爭對手拒之門外。例如 喜詩糖果、可口可樂、箭牌口香糖、吉列刀片、寶潔公司、富國銀行、蓋可保險、美國運通等等。。。另一類是普通商品類企業,他們生產和銷售其它企業同樣可以生產和銷售的一般性產品。另外,在遇到危機的時候,優秀的企業更容易平穩的度過危機,而另一些平庸的企業則有可能會一蹶不振,所以選擇企業必須找那些有著長期競爭優勢、有著壟斷地位的企業。

容易形成優勢與壟斷地位的行業有:白酒、食品、銀行業、地產業、家電行業、消費品行業、醫藥行業、水泥 水管等建築材料、品牌珠寶類行業等等等等。

難以形成優勢與壟斷地位的行業有:航空公司、食品原料、木材企業、造紙企業、汽車零件、紡織業、電子行業、養殖屠宰業、農業種植、黑色家電、汽車、鋼鐵業、石油、自來水等公共事業、環保類公司等等(暫時就想到這些)。


八:如何挑選優秀的企業?

挑選完好的行業之後,如何在好行業中去挑選優秀的企業呢?想要找到值得投資的好企業,首先應該學會避開那些不適合投資的差企業!

每個行業都至少有幾十甚至上百家上市公司,如果一家一家的看也不太現實。況且即使是好的行業中,也有很多根本不值得看的很差的平庸公司,所以每個行業只要關注一小部分最優秀的公司就可以了。如何在每個優秀的行業中篩選出這少數的幾家最優秀的公司?我一般會用“定量篩選法”篩選:就是用一些重要的經營指標、財務指標去篩選出相對優秀的企業,也可以理解為用財報上重要的定量指標排除掉大部分平庸的企業。篩選出優秀的行業中這剩下的少數相對優秀企業之後,我才會進一步的詳細分析企業競爭優勢、商業模式、盈利能力、資產狀況、現金流情況、管理層等等。

我一般會用這八組指標初步篩選企業:

1.ROE淨資產收益率與ROA總資產收益率

我會把過去連續5~10年平均ROE低於15%的企業全部排除掉,只關注那些長期平均ROE>15%的企業。長期ROE很高的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長期低ROE的一定不是優秀的公司!所以我會用ROE(淨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排除掉大部分“不值得耗費精力關注的平庸企業”。大多數時候我在考慮ROE的時候會同步的查看一下ROA總資產收益率,因為有些公司的負債高的因素會使ROE虛高,但是結合ROE+ROA同步觀察則會避免這一問題。我非常喜歡長期高ROE的公司。

2.毛利率與淨利率

毛利率、淨利率:毛利率、淨利率、ROE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三大指標。毛利率是公司產品收入減去產品直接成本後的毛利潤收益。同行業間,毛利率高的有相對的競爭優勢,意味著企業產品銷售價格高或者生產成本低,盈利能力強。淨利率是企業在減去直接成本之後,再減去三項費用和所得稅之後的淨利潤與營收的比率。同行業間,淨利率高也表明企業盈利能力強。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毛利率高使得淨利率也高。另一原因也可能企業銷售費、管理費、財務費等比較低,證明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好。因為這兩個指標在不同的行業間差距很大,所以不能用不同行業的指標相互對比。但是在同行中,毛利率+淨利率都高的一定比低的好,特別是那些毛利率 淨利率長期很高 甚至持續穩定上升的企業,這是盈利能力強勁的表現。

3.收入增長率與淨利潤增長率

這兩個不難理解,都喜歡增長率高的企業。但是我更喜歡增長適度且更為平穩的企業,不太喜歡那些業績忽高忽低的企業,有些企業過去十年平均增長率不錯,但是期間忽高忽低,有時候增長100%+,有時候負增長,經常性的忽高忽低這樣的企業一般我不太喜歡。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不要給予企業未來太高的增長預期,樹不會漲到天上去,很少有企業能長期維持高速增長!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非經常性損益,一般看淨利潤增速都要看扣非後的淨利潤。

4.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

用來衡量投入資金的使用效果。這個指標考量的方面比較多,和ROE類似,但比ROE更為細化和全面一些,計算也更為複雜。不過很多網站都有計算好的這個數據,可以直接拿過來用。一般優秀的企業都是長期的高ROIC!當然我也喜歡高ROIC的企業。另外,這個指標對於銀行 保險 地產等這類天生高槓杆的行業不太適用。總之,高ROIC就是企業優秀的證明之一。

5.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就是企業銷售出去的商品沒有收回來的錢,或者說別人買你的商品,但是錢還沒給你,這個就會被記錄在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科目上。這個數額相對於淨利潤越高,則代表企業回款能力越差,所以當然是這個數據越小越好。人們常說:淨利潤是虛的!原因之一就在這裡。我會排除掉應收賬款太高的公司。

6.有息負債率

有息負債一般指的是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一般優秀的企業只有少量有息負債或者沒有有息負債,所以我一般會避開那些有息負債率很高的企業,我喜歡低有息負債率或者沒有有息負債的企業。我會排除掉高有息負債率的企業。(這裡講的不包括 銀行 保險 地產等等天生的高負債 高槓杆的行業)

7.會計商譽

什麼是會計報表上的商譽呢?會計報表上的商譽簡單點來說就是收購 併購其它企業形成的淨資產溢價。企業收購支付的價格相對於被收購方的淨資產越高,這個商譽的數值就越大。這個“商譽”是財報上最容易懂手腳的地方之一,所以一定要遠離那些會計商譽數額很大的企業。

8.經營現金流與淨利潤比率。

很多人喜歡看企業的淨利潤增長率,但是其實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增長率更為真實可靠。因為淨利潤其實有時候是虛的,而這個經營性現金流就是可以用作考量淨利潤含金量的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另外淨利潤這個指標很容易人為的調節,但是經營現金流這個指標則很難造假(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相比淨利潤確實可靠很多)。所以我很注重經營現金流這個指標!假如一家我看好的優秀企業今年的淨利潤增速不理想,但是隻要經營現金流增速理想,我就不會擔心。長期經營性現金流很差的企業我基本都會排除掉!。當然,有一些企業短期經營現金流差有可能是現金流變成了存貨,而不是變成了應收款,比如地產,需要區別對待。

有人可能會傾向於先用“定性分析”去篩選企業,但我認為直接去給每家公司定性很困難,並且效率也不高。更重要的是,假如即使你定性之後認為一家企業商業模式很好、有競爭優勢、有前景,但是如果反過來看各種盈利數據、財務資產數據一團糟,那以價值投資的原則來看,這樣的公司是不值得投資的。美好的前景沒有基本面數據的支撐,這樣的企業還是遠離比較好!經過這些篩選之後,雖然不足以證明剩下的就一定都是優秀的企業,但是絕對會排除掉大部分95%以上的平庸企業。剩下的就可以長期關注,進一步深入分析了。

價值投資在A股是否有效?一文讀懂價值投資!


九:如何正確的估值?

在經過選擇好的行業,再在其中選擇出好的企業之後,就可以評估企業價值了。估值最重要的不是你如何估,而是如何正確的估,避免錯誤的估。重要的不是估值方法,而是正確的估值思維。

股神巴菲特講過現金流折現估值法,這種估值方法是最受價值投資者追捧的,因為巴菲特說唯一正確的估計企業內在價值的方法就是“現金流折現估值法”。但是芒格卻聲稱從未見過他真正的套用公式去計算。我倒是認為巴菲特講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法更多的是一種估值的思維邏輯,而不是真正要投資者真正的去運用複雜的公式計算。而是解釋了:1淨利潤不代表企業的真實利潤,現金流才是。2什麼才是真正歸屬於股東的可自由分配利潤,大多數投資者都會忽略掉“長期資本支出”這一項未來必然會發生的硬性投入需求。3要充分考慮利潤時間成本的因素,未來的一元錢不等於今天一元錢的價值。

彼得林奇,PE PEG估值法,就是用市盈率PE÷未來淨利潤增長率=PEG,當PEG>1代表高估,當PEG<1代表低估。這個用的也比較普遍。但是很多人也會誤用。原因是很多人忽視企業淨利潤的真實性,有時候企業的淨利潤是虛的,所以你計算的PE與PEG自然也是不準確的。還有人無論企業業績增速多少,都敢於套上這個公式。實際上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業績增速低於10%和增速超過25%的企業。前者會低估企業的價值,後者會高估企業的價值。如果生搬硬套,必定是走向錯誤。

喬爾格林布拉特,低PE+高ROIC估值法,選低市盈率排名靠前+高ROIC排名最靠前的公司,建立一個投資組合,定期更新一次。被稱為神奇公式。用喬爾自己的話說:高ROIC代表公司優秀,低PE代表便宜。這個方法如果是建立一個很多股票的組合,我想這個神奇公式長期應該是應該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的。但是我還是認為低PE 高ROIC只能作為估值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沃爾特施洛斯,低PB估值法,他的風格更接近於老師格雷厄姆的風格。非常重視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我不太喜歡這個方法。再一個這種方法一般都是買入很多很多股票的大組合,不太適合普通投資者。但是PB這個指標我倒認為可以當做是估值指標之一,適當的作為參考,特別是金融行業的估值。

我估值會用到幾個常見的指標:PE、PB、PEG、市現率、長期資本支出比率,淨利潤增長率、股息率。

PE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我不會購買市盈率超過25倍的股票)

PB市淨率=股價÷每股淨資產(比較適合金融股的估值)

PEG=市盈率÷淨利潤增長率(PEG大於1高估,PEG小於1低估)

市現率=股價÷每股自由現金流(這個可以輔助市盈率)

淨利潤增長率:指預測的未來幾年的淨利潤增長率,一般按照過去5~10年的平均增速,再結合企業商業前景 競爭優勢 給出的一個保守的未來估計值。(具體估值案例在前面的文章中詳細寫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那篇《股票投資之三:如何正確的估值》)

對於不同行業或者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側重點也許會略有不同。另外估值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點在於對於未來的預測,因為你估計的是企業未來的價值,所以關鍵點就在於企業未來的業績增速的推測。對於未來業績增速的評估我基於一個重要的基礎,那就是“保守”!儘量的保守!這樣有可能會低估一些企業的價值,但是這樣也能使自己儘量少犯錯,也變相的提高了估值中的安全邊際。

其實估值並不複雜,但是要估的接近正確卻很難!很多估值指標或者是估值公式,都聲稱能評估企業的價值。但實際上企業的價值並不會像數學結果那般精確,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人能夠精確估計企業的內在價值!投資者最多隻能得到一個大概摸模糊區間,投資者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確定企業的價值是否足夠,與市場價格相比是“明顯高估”或者“明顯低估”。但是這些足以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

假如一家前景不錯,競爭優勢明顯,資產狀況良好,過去業績表現良好的企業,現金流充足,沒有過多負債與應收款,你估計未來業績增速不低於15%,那麼10倍或者以下的市盈率,那大概率是低估的!估值就是如此,目的不是估計出具體的價值是多少,而是看估計的價值與目前的股票價格是否差距過大!能夠讓自己做出正確投資決策的估值就夠了!其實估值就是這樣,你只能去尋找模糊的正確,而非精確的錯誤。如何去尋找模糊的正確?巴菲特說:“你不需要去準確測量一個人的體重,你就能看出他是個胖子還是瘦子。”就是這個道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只有在那些非常明顯的低估機會出現的時候才會出手。

懂得如何才能夠使自己接近正確的評估,明白估值的前提以及估值的思維邏輯,比學會了估值的公式更重要!一把再好的劍,你不懂得如何去揮舞,也是白扯!估值不是要去追求一個絕對的數字,也不是要得到一個絕對的結果,而是要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正確的思考、正確的評估、正確的推理、正確的計算!最終結果是:能夠判斷出“高估”或者“低估”,或者是“機會不明顯”,這就足夠了!

估值最重要的不是你如何估,而是如何正確的估,避免錯誤的估。重要的不是估值方法,而是正確的估值思維。

以上就是價值投資的邏輯、方法、過程。理解了什麼是價值投資,也明白了價值投資的方法過程,對於價值投資是否有效,以及在A股是否有效有很大幫助。我個人認為價值投資在A股不但有效,而且非常有效!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