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昨天是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也迎來了第一波遊客高峰。其中,4200平方米的天津展園美不勝收,憑藉獨特的風格和精巧的設計,受到眾多遊客的追捧。天津廣播記者赴北京延慶區獨家探營,帶您一起逛花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從五大道提煉元素

進入世園會園區一號門後,徑直向北走,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會看到一片由褐色磚牆和白色框架組成的建築物,遠遠望去,就像一座天津五大道地區的小洋樓——它就是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34座省市館之一的“天津展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天津展園鄰近園區主入口及核心建築中國館,佔地面積達4200平方米。整個園區空間佈局簡潔有力,分為入口全開放空間、過渡性質的半開放空間及內庭的全封閉空間三個層次,運用景觀手法,展示了天津多元融合的城市特色。


美!世園會“天津園”


負責天津展園設計的天津園林規劃設計院設計師趙志偉介紹,天津展園主要是從天津五大道寬街窄巷的建築風貌提煉出的景觀語境,想讓人進去之後,有那種來到天津的體驗。

美!世園會“天津園”

老照片組成歷史畫廊

在聽水空間的磚牆上佈置了一百個天津歷史第一的畫廊,比如北洋大學、手錶廠等體現近代歷史的重要景點,對老照片重新設計編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民俗集市空間,位於園區的北面,以歐式的花車售賣天津三絕和各類小吃,還設計了一些鳥籠、水缸等軟裝,烘托天津的市井氛圍。體現了天津市碼頭文化、老城文化、租界文化相互雜糅的特質。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八大空間 獨特結構

天津展園採用環形結構,以中央的水面為核心,佈置了聽水、尋水、悟水禪庭等八大空間模塊,建立了“三面圍合、一面開放,外部開放、內庭封閉”的獨特結構。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為了提升遊客的參與感,天津展園在打造園林景觀的同時,還佈置了讀水咖啡吧、城市會客廳等多處休閒區域。不少遊客在遊覽之後,都會選擇坐上一會兒。

美!世園會“天津園”

佈置最新智能園藝設備

其中,天津展園不僅應用了最新的智能園藝設備,還為遊客打造出觀賞效果極佳的休閒區,大大提升了參與感和互動性。

智能花園空間裡還佈設了EDYN的智能種植監測系統,遊人通過軟件可以瞭解區域內的植物溫度、溼度,實現智能澆灌。讀水咖啡廳採用下沉的手法,營建一種水面和人坐下來喝咖啡時的視線平齊,設計了很多有意境的視線通道。

美!世園會“天津園”

▲Edyn智能花園檢測傳感器

美!世園會“天津園”

室內展園“花簇津城”

除了位於地方館區的室外展園,天津園還包含中國館一層內佔地100平米的室內展園和一塊來自薊州區中上元古界的展石,濃縮展現天津在全國“園藝大家庭”中的特色與亮點。

室內展園以“花簇津城”為主體,體現了天津中西文化交融、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特點和中西合璧、兼收幷蓄的獨特造園藝術特徵,並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室外展園遙相呼應。

美!世園會“天津園”

展廳內圍繞核心展臺設置環形遊覽路線,合併AR互動體驗、排鹽技術模型等手段,強烈震撼公眾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神經,置身其中,可以全方位體驗“科技園博”、“花簇津城”的真實感受。


美!世園會“天津園”


其中,一株高度一米六、冠幅將近一米二的名貴花卉寶蓮燈,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拍照。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來自中上元古界的展石

來自薊州區中上元古界的展石高2.8米,寬1.4米,厚0.6米,重約7噸,源於薊州區中上元古界。

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記錄著距今18.5億年至8億年間的地質演化史,貯存著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以及反映當時的古地理、古生物、古氣候、古構造、古地磁等大量自然信息,被譽為“世之瑰寶”。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通過不同花期植物營造不同效果

由於本次世園會的展期將近半年時間,雖然展會以園林藝術為主要展示內容,但為了讓遊客能夠在不同季節有不一樣的參觀體驗,天津展園在植物種類的選擇上也下足了功夫。

負責天津展園設計的天津園林規劃設計院設計師趙志偉介紹,遊客在不同時期進入天津展園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主要是通過不同花期的植物營造效果,像6月至10月份的紫薇,5月至8月的珍珠梅,包括海棠、景天等豐富的植物。通過顏色高矮不同層次的植物搭配,來體現不同時節的觀賞效果。

美!世園會“天津園”


美!世園會“天津園”


看著這滿園春色

是不是已經心動了?

快按照廣播君之前總結的攻略

(點擊詳情)

一起出發吧!

美!世園會“天津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