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元:我們需要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神話,進行一次系統整理

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心已大大提升,對於神話作為文化源頭的地位的認識也提高了。中國神話中的抗爭精神被張揚出來,這改變了世人對於中國文化中庸平和的印象,凸顯了中國文化生機勃勃的形象。

●毛澤東樹立了中國神話文化遺產傳承的典範

在中共黨內,對於中國神話中英雄主義的崇尚是從毛澤東開始的。早在1931年,他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就寫道:“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毛澤東自己加了一個註釋,列出來《淮南子·天文訓》《國語·周語》和《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中關於共工的神話故事,三種敘事,價值觀不同,他說:“諸說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訓》,共工是勝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他死了沒有呢?沒有說。看來是沒有死,共工是確實勝利了。”

毛澤東的詞句是對抗爭者的頌揚,是崢嶸歲月中的理想主義情懷,樹立了革命有理、抗爭必勝的信心。他的其他不少詩篇也充滿了神話意象,如堯舜神話、月神嫦娥神話、白雲黃鶴神話、龜蛇二將神話、巫山神女神話、瘟神神話、湘妃神話、西遊神話等。在一定程度上,毛澤東詩詞的感染力與其中厚重的神話意象是聯繫在一起的。

田兆元:我們需要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神話,進行一次系統整理

田兆元:我們需要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神話,進行一次系統整理

毛澤東弘揚神話精神的代表作,就是對愚公移山神話的詮釋和解讀。他在抗大講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希望大家明白抗戰是持久戰,要學習愚公,子子孫孫打下去。在中共七大等多個場合,他都講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愚公移山》這篇講話中,他不僅以通俗的語言重述了愚公移山的神話,並且將愚公移山的故事與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兩座大山的現實事業結合在一起。愚公移山故事出自魏晉時期的《列子》,在歷史上的影響十分有限,傳播面是比較窄的,民間主要流傳在河南、山西等地,沒有構成全國性影響。今天愚公移山有這樣大的影響力,與《愚公移山》一文有關。毛澤東創造性地弘揚愚公移山神話的抗爭精神與英雄主義精神,樹立了一箇中國神話文化遺產傳承的典範。

●與希臘神話相比,中國神話具有獨特價值

在過去的神話研究中,總是存在著誤區,認為中國神話與西方神話相比差一大截,認為中國神話是殘篇斷簡,而希臘神話長篇大論。這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的神話低人一等,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多數人看到的希臘神話,是十九世紀德國詩人施瓦布的改寫創作本,那正是中國的晚清時期。所以那些故事,很難說就是希臘神話的本來面目。而中國的神話研究,對於兩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那不是正宗的神話。研究者對於千年前的文獻,如《漢武故事》《搜神記》《列仙傳》中那些完整的描述,都不敢當作神話材料,擔心那不是原始神話,事實上那是貨真價實的神話。而在施瓦布前幾百年的明代,中國作家周遊的《開闢演義》,要算故事完整、情節波瀾起伏的神話讀本了。如果以施瓦布的希臘神話故事來比照,《西遊記》《封神演義》那樣波瀾壯闊的故事,更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神話作品。

所以,今天如何看待神話的文本,是需要觀念變革的,是需要公平合理性的態度的。已經有很多人懷疑希臘神話的真實性,認為那是近代的偽造,因為考古中很少發現那些神話的遺存;而中國神話有大量的史前文物,在漢代更有系統的文物遺存,甲骨文、金文都有相關語言文字敘事。因此,我想表達這樣一個觀點:中國古代長篇鉅製的神話敘事很多,關鍵是我們選擇哪些作為主導型神話敘事文本來傳承傳播的問題。

同樣是關於火的神話,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神話總是被認為比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話的地位高。可是,鑽燧起火,或者鑽木取火是一項科學發明呢!與盜火相比,不要說高低,至少是具有同等意義的。與希臘神話一比,就會發現中國神話的獨特價值。大禹治水神話的那種奉獻公眾的犧牲精神,那種建立九州文化格局的開拓精神,那種治理水患的科學意識,都是崇高的,是中國精神的象徵,也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中國神話具有“抗爭”精神,這是中國崛起的一種精神力量

神話不單純是原始社會的特產,更是人類理想主義的作品,標識著現代人的精神路徑,現代中國人至今還在為實現兩千年前嫦娥奔月的神話而奮鬥。中國神話與社會生活密切關聯,與現代性契合度很高。比如,今天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就是中國的神話人物之所以成為神話的原因之一。伏羲發明舟船,黃帝發明車輛,女媧發明笙簧,他們都是聖人神人,所以中國古人把工匠稱為“聖人之作”。中國神話不僅讚揚工匠,許多記錄神話故事的作品,本身也是傑出工匠精神的體現。

中國神話具有“抗爭”精神,這是中國崛起的一種精神力量。但同時,中國神話也具有包容謙讓、共贏共榮的精神。把中國神話的主體精神片面解讀為“抗爭”,容易引起世界人民對於中國人民與中國文化的誤解。

中國文化是多元的,面對山嶽,除了抗爭,也有敬畏、崇拜。中華民族的祖先,其業績多與山嶽有關,比如關於黃帝,《史記》這樣記載: 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合符釜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大的盟會,這次盟會就發生在山上。山嶽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地,因此是朝拜之地。二十世紀前期,愚公移山故事的弘揚富有時代感,而二十世紀後期,愚公移山故事講述改造自然,就有陷入單一化之嫌,沒有理解中國山嶽神話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今天我們弘揚愚公移山精神,應該回到堅韌不拔的品格傳承上來,回到傳承不畏強暴,挺直民族脊樑的氣概方面來。

●中國神話是中國優秀民主傳統的呈現

堯舜禹禪讓的神話故事,強調公正,選賢授能,而不是把公權力當作私產,呈現出濃厚的民主氛圍。這也是中國精神中被遮蔽的部分:民主傳統。此外,舜是一個孝子,很多的情況下,他是一個逆來順受者。舜的母親早亡,父親娶來後母,生下弟弟,其父、其後母、其弟合起來虐待他,謀劃著傷害他,可是這一切都改變不了他對於父親和後母的孝敬,改變不了他對於弟弟的愛。他後來成為中國聖人的代表,也是“二十四孝”故事的第一個:孝感天地。神靈伸手救助舜,大象來幫助他耕地,禽鳥飛來幫他除草。這樣的神話,體現出天地對於孝行的讚許。舜的家人後來都被感動了,其弟參與了舜的農耕活動,一家人成了孝悌的典範。所以說中國精神中柔順與堅韌的一面,同樣是非常迷人的。

堯去世後,舜料理了喪事,並沒有急著去接班掌權,而是退避三舍,讓堯的孩子丹朱去執政。但是老百姓辦事都去找舜,不找丹朱。這樣丹朱也感覺自己不適合掌管聯盟大權,便到南方開拓,成為南方很多族群的祖先。丹朱的遜讓是值得讚美的,遜讓也是一種開拓,沒有遜讓,丹朱就不會成為南方的開拓者。帝堯的讓,帝舜的讓,丹朱的讓,成了一種高貴的中國精神,中國人面對權與利的時候,不是無原則地爭奪,而是充滿敬畏,讓賢者擔當。吳地古老神話傳說中的開拓者吳太伯,沒有留在西部老家,而是將王位讓給弟弟,開闢了東南的大好河山。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用樸素的話語講述出的博大的神話情懷。

●中國神話以博大擁抱世界,以文明與文德應對四方

“禮讓”是儒家重要的行為傳統之一,溫良恭儉讓,沒有一樣不是和諧親善的。今天,“禮讓”也成為現代生活的行為規範之一,比如交通中“禮讓三先”。而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錢財,做出罔顧廉恥與親情的舉動,表達不當的言論,這一切都是自我至上、錢財至上帶來的社會不和諧。在家庭生活中,傳承帝舜神話故事中的和諧精神,對於建設社會的基礎細胞——家庭,穩定社會根基,具有一定積極的作用。

今天,我們在重述神話時,一方面要傳承優秀的傳統精神,另一方面也要在神話傳述中開創新的時代精神。為此我們需要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神話進行一次系統整理,體現出中國神話精神的統一性與多元性,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相適應,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傳承的節奏相適應。中國神話有抗爭,也有禮讓;有拒斥,也有包容。中國神話以自己的博大擁抱世界,以自己的文明與文德應對四方。

(作者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

本文發表於2017年08月07日《北京日報》,原標題為《中國神話與中國精神》

監製:李慶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