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在陝西1月能賺1.8萬元,有人說多,有人說少,咋樣算合適


圖為陝西省五龍山下,在兩棵小老樹間有一隊人馬通過,遠處得山脈顯得十分蒼勁而荒涼,山頂上可以說沒有一棵樹,每到夏天這山就像關中大地上的火焰山。

這幾年當地政府和社會力量的推動下,開始治理這個荒山,一個個小柏樹從山底開始向山腰推進。半山上那些人就是農村植樹人,他們在搬石頭,挖樹坑,向荒山播綠。

這是一座石頭山,每挖一個樹坑,農民都要用撬槓撬開石頭,然後用鋼釺再向下挖,每個樹坑都要在1米深左右,圓形樹坑得直徑也在1米,樹坑的上沿還要用水泥加固。

難題還是這樹坑的土得從山下運上來,沒有好的土壤,也無法栽活一棵樹。山上沒有路,運土只能靠農民的馬幫馱運。

這隻馬幫是從千里之外的四川大涼山召集來的農民工,他們6個人18匹騾馬,擔負著上山的馱土的工作。這是在給騾馬安裝馱土筐子,筐子也在七八十斤的樣子。

山上沒有路,農民工和騾馬見縫插腳,一步步向前攀登。

騾馬把土馱到半山,打開筐子底部的裝置,土會自動滑下來,一趟下來能為兩個樹坑填上土,要在三四百斤左右。

馱來的土,農民工再用鐵鍬整到樹坑裡,土也不敢浪費一點,要完完全全的填到樹坑中。

到這裡的四川大涼山的農民工每天早上吃過飯上山,中午下山吃午飯兩個小時再上山,一直幹到下午六點多,每天在這個山上往返十多趟。

這份工作,農民工和騾馬都是很累的,這頭騾子身上已經磨掉了皮,傷應當是很痛的,簡單包紮處理後又繼續著馱運。這些農民工每人帶來3匹騾馬,每個騾馬每天算200元,一個人會有600元的收入,人不算工錢,騾馬的飼料有個人負擔,每天一個騾馬吃掉玉米在30斤左右。

四川農民工說他們6個人都是農村人,最大年齡55歲,最小的26歲,去年幹了半年,春節回去呆了一個月,今年還要在這幹上半年。去年乾的一些人沒有來,但他們又換了一些新人。他們給家裡人說在這裡乾的是“上山下鄉”工作。


人進荒退,綠色已經在山底向上蔓延。當代愚公植樹精神,在這裡得到演繹,不管這些農民工為啥而來,也不管能花多少錢,感到決策者和實施者都是在做一個千秋壯舉,造福後代的事情。【關心百姓生活,關注黃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