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核充電寶”的時代即將到來


海上“核充電寶”的時代即將到來


據俄羅斯媒體2019年4月24日報道,經過一系列成功和全面的試驗,包括對兩個KLT-40反應堆系統的試驗,俄羅斯首座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已準備好開始商業運行。據悉在2019年3月31日,“羅蒙諾索夫院士”的1號和2號反應堆成功地達到了100%的功率。這些測試證實了浮動核電站的主要和輔助設備以及自動過程控制系統的運行穩定性。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能源部門負責人彼得羅夫表示,根據這些測試的結果,浮動核電站的驗收證書將由有關當局頒發,並有望在7月獲得運行許可證。很明顯,“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進展預示了海上“核充電寶”的時代即將到來。

未來,大規模海洋資源開發將成為必然,而在偏遠海域的供能問題成為了最大的掣肘之一,浮動式核電站為此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浮動式核電站一般採用成熟小型反應堆技術,具有安全、高效、經濟性等優點,被認為是非常理想的海洋開發能源保障,近年已逐步成為世界核能界關注的熱點。

世界上第一艘浮動式核電站是美國軍方建造的“斯特吉斯”號駁船,該船採用功率10MW的MH-1反應堆,於1968-1975年為巴拿馬運河地區的軍事基地提供電力。而俄羅斯在該領域走得最遠,因為俄羅斯需要向北極高寒地區以及遠東偏遠地區提供足夠的能源,同時俄羅斯的核動力破冰船技術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所以此次“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拔得頭籌本就在情理之中。

據悉,“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船長140米,寬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萬噸,能配備70名左右船員。在發電方面,該核電站兩套KLT-40S反應堆可提供高達70兆瓦的電力或300兆瓦的熱量,供20萬人使用。KLT-40S反應堆的原型號KLT-40數十年來一直在核動力破冰船上穩定工作,已經過了在北極的極端氣候條件的考驗,是一種技術成熟的反應堆。另外這個巨型漂浮核電站上的海水淡化設備還可每天提供24萬立方米的淡水。


海上“核充電寶”的時代即將到來


而中國的浮動核電站項目也早已展開,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在內的核電企業近年正加快研製小型核反應堆,目前比較知名的有中核集團的海上浮動堆ACP100S和中廣核集團的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臺。中核集團ACP100S為一體化壓水堆,單堆熱功率310MWMW,建造週期3年,電站壽命40年。ACPR50S系列是由中廣核集團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海上小型堆技術,單堆熱功率200MW。2015年12月31日,國家發改委覆函同意中廣核ACPR50S海洋核動力平臺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2017年2月14日,中囯囯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指出,未來五年,中囯將把發展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放在重要位置,努力為近海項目提供穩定電力,推動海上天然氣開採。在今年3月12日,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向媒體透露,在山東煙臺的中國首個海上浮動核電站ACP100S,可望今年開工建設。

海上“核充電寶”的時代即將到來


不難看出,浮動核電站對於維護國家海洋利益具有重大意義。這些“核充電寶”能夠以低廉的成本向遠離大陸的海域和島礁長時間提供電力和淡水,在民用領域可以改善生活生產環境,提高宜居性,促進進一步的開發建設(如旅遊、開採)。在軍用領域,源源不絕的電力是各種軍事設施正常運轉的基礎,進而可以保證國家對於相關島礁及其周邊海域和關鍵航線的把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