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些破凳子的肖像,在這位德國攝影師的照片裡讀懂國人


邁克爾·沃夫,德國著名攝影家,4月25日於香港去世,享年65歲。沃夫非常喜歡中國,他20年如一日的記錄著中國:《中國肖像》、《中國玩具工廠》、《破凳子》、《真實的假藝術》、《粵劇明星》、《香港密度》、《後門》等等。圖為沃夫在中國拍攝。

從香港到芝加哥,從東京到巴黎,沃夫關注的主題永遠是“不斷變化的城市與其中的人的生活”,作品亦獲獎無數,其中《中國:世界工廠》專題,曾獲2005年荷賽當代熱點類組照一等獎。圖為沃夫在香港柴灣的工作室。

這次我們用沃夫的第一本攝影集來緬懷這位天才藝術家,這就是2002年出版的《坐在中國》,裡面記錄了形形色色的體現著中國民間智慧的凳子。圖/邁克爾·沃夫。

《bastard chairs》有被翻譯成《中國凳子》,不過個人覺得《破凳子》或者《壞凳子》更能體現本意。圖/邁克爾·沃夫。

有媒體評價《凳子》,寫道:“任何看到這些照片的人都會把它們當作是肖像,而非審視——民間智慧被官方視作落後的象徵。”圖/邁克爾·沃夫。

沃夫拍攝的椅子已經很破舊,修補重新裝配,經常修復數十次之後,又出現在街頭的犄角旮旯。圖/邁克爾·沃夫。

沃夫覺得它們並不醜陋,反而很美,只是老化了,但依然具有生活與生命氣息。圖/邁克爾·沃夫。

英國人戴維·雷尼認為,這些搖搖欲墜的破凳子爛椅子,既可看出中國過去時態的歷史民生,似乎也寓意著無所事事、生活貧窮的中老年平民狀態。圖/邁克爾·沃夫。

沃夫鏡頭下這些椅子的形象,純粹是為了滿足坐著的功能需要,這些椅子的主人並沒有出現。圖/邁克爾·沃夫。

在這一系列特殊的定製對象中,每一把椅子反映了它的主人的某些個性的。圖/邁克爾·沃夫。

沃夫覺得它們生動地說明了中國人的勤儉節約,並且體現著中國人的智慧。圖/邁克爾·沃夫。

chair 20。圖/邁克爾·沃夫。

chair 22。圖/邁克爾·沃夫。

chair 23。圖/邁克爾·沃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