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對於當下的我們有何價值?

心經對於當下的我們有何價值?

南京:端午節佛文化用品展覽會組織書法愛好者抄寫《心經》

心經內容: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德,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既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盡了釋遵二十二年般若談的精華,即闡明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同時顯示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實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心經》通常被認為是寫於西元前1世紀的貴霜帝國境內。認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說一切有部的僧侶。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最早被翻譯成漢語的記載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謙所譯, 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的重要

心理學上面希望大家能堅持三種心態即:

  • “抗挫”的心態:接受挫折,也就是接受成長,堅持意味著行動,意味著不放棄,意味著希望,最後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
  • 堅持的心態:所謂成功只不過是積累到了質變,瞬間的一蹴而就相信很難掉到我們頭上,所以堅持成了一個必選項,堅持到了天明,你就可以看到太陽的光芒。
  • 樂觀的心態:樂觀也會給自己給予力量,在心理學上這就叫做積極的自我暗示,是一種獲取力量方式。

從宗教上面來說:儒家修行 道家修性 佛家修心。所以總體來說佛教對於“心”是非常看重的,有一個好的“心”是佛教的一切修行的根本。“心有靜,知善惡”,佛法的修心,是向自性內求。內是分析自己、觀察自己。曉得觀察自己,你才能成就。所以佛家講究一個“悟”字。

心經對於我們的價值

當前生存在這樣的一個高速運轉的社會上面,壓力來自方方面面。生存的壓力是基本的壓力,錢看似是一切壓力的根本。你看到四十歲的人,本該在工作上有一定的小成就但現實是做著和過往職業和自身能力不相符的工作。你看到年近五十歲的人,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還做著苦力,時不時地被和自己兒子差不多年紀的人呼來喝去。你的工作,也僅僅是謀生而已,生活充滿艱辛,為了房子,孩子,日子精打細算卻仍會出現捉襟見肘。

心經對於當下的我們有何價值?

有人說常誦心經可以增長大智慧,增加福報,能去除貪、嗔、痴。小學生至大學生常誦增長記憶力,學業、事業、婚姻順利、心想事成,功德無量。

我不信佛的人,不理解經文不明白經文的含義,那對於我有什麼好處呢?

  • 讀、抄心經之後,會有一種胸襟開闊的思想。所謂“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一個人能容人容物,才可以做大事業。對於人有了寬容心,對於小利得失看得更加透徹以後,自己建立了更好的人際關係,無論是工作還是做生意,會讓人更願意與你接觸。
  • 世事紛擾,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有一片寧靜之地。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給靈魂安一個家。接受,面對,更要懂得放下,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要修心,心修好了,一切都好了。
  • 心經可以緩解壓力。現在的人為求進步,每天生活在忙碌、緊張的氣氛當中,沒有一刻可以停下來休息。因為想得太多,腦袋裝滿了東西。唸誦心經可以將你的思維集中在一件事上,慢慢放鬆你的精神。唸誦心經產生的奇妙磁場可以清晰你的腦袋,清洗自己的內心,釋放你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