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打造展館之城30館開門迎客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美術館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澮河精神紀念館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農耕民俗文化記憶館

曲沃打造展馆之城30馆开门迎客

歷史在這裡迴轉,血脈在這裡延續。4月28日上午第三屆“全域旅遊晉都行——曲沃縣六區四園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月”開幕式後,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展覽館揭牌儀式在絳園明堂舉行,自此曲沃“六區四園”30館揭開面紗,開門迎客,展館之城已見雛形。

晉國的百年霸業促成了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使曲沃成為孕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搖籃。在《中國漢語成語大辭典》中收錄的5500餘條成語,有300多條出自晉國核心區域,有1500多條與晉國有關聯,因此曲沃也被稱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鄉”。

“一進門,開放式的設計讓我感受到中國成語的源遠流長,能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背成語寫作文的日子。”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展覽館的序廳採用開放的空間設計使遊客在成語典故文字與開闊空間營造的宏偉視角中,切身感受中國成語典故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國成語典故之鄉的魅力之光。展館內,圖文展板訴說著晉國成語典故中蘊含的大智慧;互動轉盤、成語魔方吸引遊客探索成語典故的智慧與哲思。“展板可以來回轉動,上面有好多成語,很多老師在課堂上都講過。”參觀展覽館的小朋友從趣味互動中能夠窺見中國成語典故文化的豐富性與趣味性。

記者瞭解到,在“十三五”期間,該縣繼續強力打造“詩經山水、晉都曲沃”文化品牌,充分發揮該縣獨有的文化優勢,挖掘歷史文化積澱,確立“旅遊+歷史+文化+創意+品牌”的曲沃縣旅遊與文化發展模式,形成以“晉文化”為主線,以“六區四園一城一場”為支撐,以“一村一景”特色鄉村遊為補充的全縣域、大景區文化旅遊格局,新修建的30個館均位於景區內。

30館是曲沃縣依託當地的歷史文化、歷史特色和歷史名人等,在全縣三大精品景區板塊中傾力打造的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旅遊展館。其中,有彰顯豐厚歷史文化資源的歷史展館——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博覽館、橋山黃帝文化展示館、晉國博物館、詩經文化展示館、任莊扇鼓戲展示館、驛站歷史文化展陳館、澮河精神紀念館。凸顯和展示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展館——曲沃菸草史館、醋文化展示館、鋼鐵工業園區展覽館、農耕民俗文化記憶館、鄉村記憶館、晉都石雕藝術博物館、葫蘆藝術博覽館。有傳承弘揚人文精神為主題的展館——賈漢復紀念館、衛周祚紀念館、衛臺揆紀念館、張坊紀念館、許國禎紀念館、顧炎武紀念館、曹端紀念館。有架起政府與群眾溝通交流橋樑的文化展館——縣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

“處處顯文脈,館館有故事”。曲沃菸草沉浮,以其穿透力和文化滲透力演繹著歷史的滄桑鉅變,記錄著曲沃的經濟發展。自明代萬曆年間,曲沃商人張士英攜菸草種子在曲沃大地上試種成功後。在長達400多年的時間中,曲沃菸草業經歷了初興、鼎盛、再生以及成熟四個階段。同樣位於絳園的曲沃菸草史館是基於原曲沃菸草廠舊址上興建而成的,不僅為觀眾呈現一幅曲沃菸草發展的磅礴畫卷,同時向參觀者宣傳菸草危害,正視菸草的價值與作用,達到加強控煙、宣傳禁菸的社會效應。

身為曲沃人的王老先生說道:“通過曲沃菸草史的沉浮,我們可以緬懷過去的時光,感受時代賦予菸草廠的歷史使命,見證一輩輩曲沃人的青蔥歲月與似水流年。”

曲沃三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先後湧現出無數的名人大家,他們的貢獻被後世所銘記。位於樂昌鎮內的賈漢復紀念館是城鎮中一個獨特的存在。它隱藏於喧鬧的市井中,坐落於薛家大院內,默默地記錄著這位傳奇人士的一生。

身為曲沃縣樂昌鎮安吉村人的賈漢復,是清初名臣。在任期間,他尤重教育,並在多處修辦書院,進行人才培養。在曲沃,他以私資修建文昌閣,並請名儒衛絳山進行講學。捐500畝灘地,通過收取的租金進行助學。之後又將自己所建的“雨翠莊”捐贈,創建喬山書院。並刻碑:“請與後人約,我子孫不得視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勢力攘奪,倘有睥睨竊據,許合邑之人聲大義而共擊之,庶世世為公物”。

斯人已逝,但他卻留給這一方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並深深融入曲沃這一方沃土,在這裡滋生綿延,激勵著一代代曲沃人。為傳承一代代名人大家的歷史精神,銘記歷史人物,曲沃縣委縣政府一直關注百姓的精神建設,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的投資力度。

“在開展全域旅遊後,曲沃人民的文化藝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我們也有縣級國家一級圖書館!”曲沃圖書館新館於2017年4月28日開放,地處曲沃縣東城新區晉園內。多年來,曲沃縣圖書館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寬敞明亮、開放自由、舒適優雅的,集閱讀、休閒、交流為一體的公益服務場所。週末、重大節日和寒暑假期間,圖書館裡幾乎是座無虛席,整個圖書館處處充滿濃濃的閱讀氛圍。新館開放近兩年來,僅少兒閱覽室到館讀者就已達20萬人次。記者初入晉園時,聽到小朋友喊著夥伴去圖書館的少兒智慧區,也驗證了這一點。

如果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縱軸,曲沃縣境內“黃帝文化”“晉文化”“明清文化”“紅色文化”“現代文化”串連成線;如果以地域空間分佈為橫軸,“農耕文化”“詩經文化”“成語典故文化”“忠孝文化”“晉南民俗文化”星羅棋佈。栽下梧桐樹,自有鳳來棲,曲沃“六區四園”30館300景的全域旅遊格局正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本報記者董傑 實習生王瑩瑩 王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