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季節性回落,政策不太會“大變臉”

2019年4月製造業PMI 50.1,市場預期50.5,前值50.5;非製造業PMI 54.3,市場預期54.9,前值54.8。

PMI季節性回落,低於市場預期

我們在準確預判3月經濟數據全面超市場預期之後,認為經濟拐點確實在1-3月已經出現,但我們並不像很多市場觀點那樣對經濟充滿樂觀。

我們認為2019年中國經濟是“弱週期”,即確實會週期性回暖,但是力度不會太強,4月PMI驗證了我們的判斷。

4月製造業PMI回落0.4至50.1,非製造業PMI回落0.5至54.3,且均低於市場預期。市場預期製造業PMI與上月持平,非製造業PMI繼續上升,而實際結果是雙雙下降。

從季節性規律來看,4月PMI較3月回落符合季節性規律,考慮到3月PMI回升顯著超出季節性規律,4月的PMI回落在季節性規律的合理範圍之內。

從發電耗煤量等高頻數據看,也可以得出4月經濟數據較3月全面回落的結論,這既有季節性因素,也可能有所謂減稅提前生產效應減弱的因素,這不代表經濟會下行,而是3月異常因素的消退。

PMI構成指數全面回落,進出口表現較好

PMI構成指標中,生產、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均下行。

生產指標為2018年10月以來次高,與2018年10-11月相近,顯著高於2018年12月-2019年2月,表明經濟確實拐點已經出現;但是回升幅度較弱,僅僅回到去年四季度初的水平,遠低於2018年1-3季度。

新訂單的表現與生產指標相似,為2018年10月以來次高,同樣表現出拐點出現、但回升幅度較弱。

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均呈現大幅波動的特徵,並沒有進一步強化3月的補庫存,反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落,表明被動去庫存到主動補庫存之間仍有較大的距離。

從業人員指數罕見下降至47.2,為2012年1月以來新低。3月PMI大幅反彈,而從業人員僅僅小幅上行0.1,4月大幅下降0.4,表明穩就業需要繼續發力。

4月PMI中,進、出口均表現較好,4月新出口訂單為2018年9月以來最高值,較3月繼續回升,進口為2018年7月以來最高值,同樣較3月繼續回升。整體看,貿易局勢緩和預期較強,進出口的負面因素下降。

從企業類別看,小企業持續回升,表明支持小微政策確實在取得效果,大企業、中企業PMI回落,表明3月存在季節性因素、搶生產因素。

經濟“弱週期”,避免兩種誤判

我們在2018年底以來,一直強調避免兩種對經濟的誤判:

第一種誤判是認為經濟斷崖下行,應採取強刺激手段;

第二種誤判是認為中國經濟將很快復甦,出現V型反彈。

2019年1-2月,市場對經濟極度悲觀,實際是第一種誤判;2019年4月公佈3月數據後,市場又開始對經濟盲目樂觀,出現第二種誤判。

對於賺取點擊量的文章而言,極端的觀點確實更能夠吸引眼球;但對於投資者而言,極端的觀點未必是有意義的觀點,客觀、理性看待經濟才是正道。

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沒有變化,就是中國經濟在2019年會出現週期性回升,但是這是一輪“弱週期”,經濟大幅回升的基礎並不具備。

與以往不同,過去經濟回升一定有大幅加槓桿的主體,例如09年的全面加槓桿、12年地方政府加槓桿、16年的居民地產加槓桿,而這一輪符合政策的加槓桿主體是小微,但小微與以往歷次加槓桿主體有較大不同,傳導效率較低,且對經濟是慢變量。

2019年一季度的天量社融難以持續,房地產調控加碼箭在弦上,棚改減弱已成趨勢,基建投資仍受到政府融資約束,海外經濟何時見底難以預料,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經濟不具備強復甦的條件,應當避免情緒看看待經濟,經濟整體形勢就是穩中有升,而不是V型反轉。

貨幣政策確實不鬆不緊,“大變臉”可能性很低

4月市場對央行的態度發生180度轉向,4月初市場普遍預期央行降準降息、寬鬆加碼,當時我們與市場觀點截然相反,我們提出“貨幣寬鬆加碼迫切性降低”;

4月中旬開始,市場又開始炒作央行“緊貨幣”,用各種奇奇怪怪的所謂證據來論述央行真的緊貨幣了,有些似乎有道理,比如DR001的回升,有些則毫無道理,例如將MLF減量續作+TMLF超量續作分別解讀為兩次緊貨幣信號。

我們在4月央行吹風會之前,就明確提出:貨幣政策主動型寬鬆邊界已現,但不會V型反轉,特別是對於狹義流動性、貨幣市場利率。主要邏輯包括:

(1)貨幣政策不應當是電風扇式的快速轉動,應當保持應有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流動性合理充裕定調並未發生變化;

(2)在防風險之外,降成本依然是2019年的重要任務,這與2013、2016年緊貨幣的背景不同;

(3)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通過提高貨幣市場利率來防風險的必要性下降,這與2013年非標爆發、2016年金融亂象的背景不同。

(4)從4月貨幣市場利率的實際結果看,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得到了有效呵護。

(5)經濟長期處於L型是大概率事件,貨幣政策V型反轉與經濟並不匹配。

事實上,很多人看的DR001或者DR007都是有問題的,完全忽略了4月是繳稅大月的事實,盲目將4月資金利率與1-3月比較。

做債券二級或者資金的應該清楚,2018年4月央行已經開始寬貨幣,而當時的資金面緊到什麼程度。2019年4月利率水平實際上已經很低了,季節性資金緊張,而且緊張幅度並不大,完全不能作為央行緊貨幣的證據。

從近期的DR001\DR007\R001\R007來看,均出現大幅回落,而不是市場所謂的利率趨勢性上行。這表明,央行確實是不鬆不緊,而不是說說而已。

重申債市震盪市,上有頂、下有底

從2019年3月26日報告《國債收益率直逼破“3”,債牛是該繼續“守株待兔”,還是要變為“勤勞小蜜蜂”呢?》開始,我們連續撰寫多篇階段性看空債市報告提示債市調整風險,從發報告當日開始,10年國債活躍券180027上行最高近40BP。

近期,隨著債券市場的持續大幅調整,對債市全面悲觀的觀點也開始出現,而我們則明確提出“債熊警報消除!”

我們整體對2019年債券市場維持震盪市的判斷,即收益率上行有頂,下行有底,整體區間範圍低於歷史正常區間3.3-3.7%。

下行有底主要因為社融拐點已經充分確立,經濟拐點也已經基本確認,CPI、PPI階段性低點已過,貨幣政策主動型寬鬆邊界已現。同時,2019年的資產荒程度與2016年沒法比,且投資者對估值波動的敏感性遠高於2016年,重演2016年背離基本面、貨幣政策的踩踏式搶債的可能性極低。

上行有頂主要在於貨幣政策不會V型收緊,特別是對於狹義流動性和貨幣市場而言。當前市場已經對社融拐點、經濟拐點、通脹拐點、政策拐點形成了過強的一致預期,近期債市的大幅調整已經隱含甚至透支了這些利空因素。目前貨幣市場利率與長債之間的利差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剔除緊貨幣時期,例如2013年下半年、2016年底-2017年等)。若流動性定調維持“合理充裕”不變,則國債收益率上行有頂。

此外,廣義流動性調控、適當降低社融增速、加強房地產調控的可能性較高,這實際有利於債券市場。

整體上講,對於2019年債券市場,2018年“躺著賺錢”的時代結束,2019年更多的是區間震盪中的反向交易性機會,債券市場的投資者需要從“守株待兔”模式切換到“勤勞的小蜜蜂”模式。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