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基地“AI+電影”初探

利用AI技術,“神思”系統每天可處理上萬幀,甚至百萬幀圖像,相較傳統人工每人一週處理一幀的速度,“神思”系統的工作效率可提高百萬倍。

“未來,影視創作者應用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可將以往難以實現的想象變為現實,同時改變創作過程中的溝通方式,將原本劇本和拍攝計劃等文字內容轉化成影像,加速創作製作效率。”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以下簡稱中影基地)副總經理馬平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科技國際論壇”上展望AI技術對電影創作的積極作用。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產學研結合重在應用

在電影科技國際論壇上,馬平還展示了AI應用於影視製作的新技術——“中影·神思”AI系統(以下簡稱“神思”系統)。從標清畫質增強到4K畫質、老電影修復上色、複製電影調色、去除威壓、提升幀速率(每秒顯示的靜止幀格數)等工作,通常需要後期製作人員花費大量時間處理。這些工作並不需要高深技術,應用“神思”系統可減少70%人工工作量,大大提升後期製作速度。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圖像修復增強效果對比

這套系統由中國科技大學技術團隊開發,中影基地提供AI在電影行業的應用思路,歷經幾十萬段視頻、幾百萬張圖片訓練,於2017年正式應用於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由於該片原始影像素材僅達到標清,電影放映需要2K清晰度,因此需要藉助該系統對視頻進行圖像增強處理。利用AI技術,“神思”系統每天可處理上萬幀,甚至百萬幀圖像,相較傳統人工每人一週處理一幀的速度,“神思”系統的工作效率可提高百萬倍。馬平介紹,在國內外已公開發表的文獻和專利中,尚未見到能達到“神思”系統技術水準的產品化應用系統。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此外,“神思”系統還研發了表情編輯功能,AI可根據劇情調整所有演員的面部表情,讓群眾演員呆愣的面部表情靈動起來,大大提升了全員“演技”。馬平表示該功能對信息個性化處理要求較強,當前還未達到完全自動化,也不具備通用性,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預,技術尚處於實驗室階段。“等技術穩定、產品化後,表情編輯就能達到像AI處理圖像一樣高度智能化。”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馬平告訴《綜藝報》,像“神思”系統這樣由影視公司和科研機構合作的案例,目前在國內還比較鮮見,但這種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在好萊塢很成熟。“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等高校與好萊塢製片公司長期在電影技術領域合作,很多大學教授還擔任導演,科學研究、技術應用和電影業在好萊塢的結合更緊密。”

發力不同領域

2017年年底,Photoshop發佈新版本,曾經複雜的摳圖功能在AI的助力下簡便易操作,用戶只需點擊鼠標,就能利用AI技術自動選擇需要去掉的區域。除圖片處理應用發力AI領域,谷歌、英偉達、迪士尼、歐特克等國際巨頭也紛紛斥巨資研發AI技術與影視製作的結合。國內外影視製作業均積極研發AI技術,但其側重點並不相同。

國內如“神思”系統等AI應用主要偏向於處理需花費大量時間的簡單重複性工作,好萊塢AI技術研發更偏向於服務虛擬角色製作。馬平舉例道:“在最近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滅霸這一虛擬角色由真人扮演,特效師利用動態捕捉生成人物形象,再使用AI技術將表情表演數據進一步修正完善,虛擬角色也能令人信服。這個修正過程難度高、數據量大,以往動畫師只能藉助傳統CG製作技術花費大量時間完成,現在利用AI技術,這一製作過程更簡潔,效果更完美。”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除發力領域存在差異,中影基地與好萊塢影視公司的AI應用初衷也不盡相同。馬平介紹,“神思”系統具備的功能要求能自動適用大部分應用場景,產品具備通用性,而好萊塢研發的相關產品通常源於某一部電影製作需要,“一旦這項技術開發成功,後續作品也會重複應用並不斷升級。”

馬平表示雖然中外影視業積極拓展AI技術應用,但包括三維建模自動生成、場景自動處理、表情編輯、文學劇本視覺化自動生成等技術大多還停留在實驗室應用階段,尚未研發出可適配龐雜情況的通用產品。“目前的AI技術更容易處理結構性、規格化數據,在處理個性化數據方面還較為困難。”

個性化製作有望實現

創作者輸入一段文字,AI自動生成畫面這一設想當下雖然還不能實現,但這項技術並非異想天開。

馬平表示,AI系統未來能研發出根據文學劇本自動生成預覽視頻的功能。“文學劇本可視化過程中雖然有大量創造性因素,但所有重複性、模式化的部分都可以通過AI完成。當AI系統配套一個足夠豐富的數字資產庫(包括大量場景素材、人物形象素材等)後,AI便可通過文學描述,幫助創作者搭建模型,之後再根據機位運動調整細節。像《流浪地球》中一些特別複雜的場景,導演、製片人等主創人員就可以根據預覽視頻籌備拍攝方案。“這可以對整個項目開發籌備提供非常有力的判斷依據。”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目前,文學劇本可視化工作還需創作人員通過虛擬拍攝、實地勘景、CG繪製等複雜過程來完成。馬平介紹,這種常見的傳統制作模式通常需要1—3個月時間。馬平根據當前技術發展水平預測,研發文學劇本可視化AI系統並推向市場,大約還需五到十年時間。

中影基地“AI+电影”初探

“國產片中類似好萊塢大片體量的影片還比較少,對AI這類尖端技術的需求也比較少。但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由大變強、作品類型更豐富,技術自然會跟上製作需求,AI技術也會反向激發創作人員的想象力。在不遠的未來,AI技術或將具備自主思維能力,識別、處理複雜及個性化的影視作品。”馬平總結道。

湖南衛視2019多檔新節目、重磅劇目亮相

最終,誰將坐上鐵王座?《權力的遊戲》最終季走勢競猜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