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出在三分球!爵士無路可退瀕臨淘汰

火箭爵士系列賽第三戰,移師鹽湖城主場,爵士果然打出不同前兩戰的對抗性與纏鬥能力,一開賽就頗有先聲奪人之勢,迥異的防守並讓哈登(James Harden)一度15投0中,但三節的領先最後仍未能開花結果,下半場的疲倦、幾個球員場上與教練調度的小錯,最重要的當然還是低迷到極點的三分命中率,讓火箭在第四節逆轉戰局,爵士系列賽3連敗,已然被逼到無路可退的牆角。

問題出在三分球!爵士無路可退瀕臨淘汰

爵士第三戰,有了一些令人興奮的調整,所以才一反前兩戰慘狀,整場泰半時間居於領先,且整場拉鋸。

爵士主帥史奈德(Quin Snyder)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有時候會不知道他為何如此頑固,但以為該絕望的時候,他又往往展現出,其實他可以這麼做,本場強度陡升的防守就是一個例子。

今天最大的轉變,就是筆者在第一場賽後連續兩篇文都有提到的建議,也許是時候考慮打換防,甚至不惜讓戈貝爾(Rudy Gobert)也跟著換防。這應該就是本場意外選擇反其道而行,把火箭難以防守的費佛斯(Derrick Favors)還降下先發,改換上克勞德(Jae Crowder)的原因。並且不要被動等在禁區,跟到外圍吾往矣,如果要以護框禁區為主,也需要多動起腳步,不要沉的那麼深。

此戰戈貝爾在第一節就展現這樣的企圖心,以及與前兩戰不同的跟防,加上爵士外圍多所在防守哈登擋拆時,積極果斷的換防或繞過防守者,並雖然此戰沒有主打,適時的搭配左後方防守的奇招策略干擾進攻節奏,哈登不僅較難徹底過人,也時常得應付提前出現的爵士雙塔協防,無法再像之前一樣,有充分的空間做完自己想做的進攻動作或傳導選擇。

戈貝爾蓋出個人季後賽阻攻新高7次,並非沒有原因,能把過去兩戰場均30.5分、44%命中率的哈登,封鎖至此戰僅20投3中,前15投皆墨, 「僅」拿下22分,是爵士能打到最後的關鍵改善。

其他方面,爵士亦見調整,用更多的掩護幫助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增加切入成效(本場所以能砍下季後賽最佳的34分5助攻)表現以及外線空檔,也意外地增加戈貝爾籃下接球后單打的次數,改善戈貝爾在場上的進攻影響力,並增加對手防守端的困惑。

問題出在三分球!爵士無路可退瀕臨淘汰

原本就算小守大將戈貝爾卡出禁區就沒問題,因為法國人根本不被預期有下球進攻的能力,但此戰踏出第一步,事實證明身高差距本身就是威脅,火箭因此多吃了幾次犯規,加上果真如筆者上篇所言讓尼恩(Georges Niang)進入輪替,史奈德也確實有把眼光放在進攻提升上。

米契爾貌似回神,戈貝爾一掃防守陰霾得以多留在場上,團隊還把哈登成功守下,一切條件看來爵士就該贏了,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可最後仍然不夠。

最大的原因只有一個,三分球真的太爛了。

在此之前爵士就已是今年西區季後賽三分出手命中數第二多(僅次於火箭),卻是東西區16隊中命中率最低的那隊,本戰之前65投僅15中,命中率僅23%;再回看季賽,火箭爵士兩隊命中率相仿,火箭卻足足多出11.4次。

簡單說火箭就是全聯盟最懂得靠投三分贏球的隊伍,而爵士居然在季後賽打算靠跟火箭拼三分取勝?前兩戰已然冰冷的手感,面對非贏不可的第三戰要怎麼贏,結論居然是投更多三分球(此役41次出手,大半場還領先火箭)?

我並不是反對爵士為求勝投三分,甚至認為就算不進,做出空檔就該投,總比猶豫好,畢竟火箭有些防守策略,就是選擇放投的產物,該投不投只會更深陷對手的策略泥沼,動彈不得。

但癥結點在於,有沒有必要放大成「最主要戰術」?今天全場爵士僅出手77次,就有高達約53%在投三分,爵士雙塔戈貝爾與費佛斯全場8成命中率,合計卻僅10次出手,這是怎麼回事?

戰術導出的三分不進如前所述是可以接受,但多次一對一時間還充足的半場對位或快攻,仍然選擇拔幹三分;切入已有空檔或可以傳球給禁區隊友輕鬆兩分的機會,依舊選擇再導幾波非要投三分,這些就有矯枉過正之嫌,特別火箭是一支相當擅長於打轉換進攻的球隊,當你的三分球手感冰冷至此,傷害不只是得不了分,同時間還會讓對方「輕鬆得分」,白白浪費辛苦死守對手半場進攻的成果。

這就是為什麼爵士在第一節打出漂亮開局8:0,不多久火箭卻又立馬追上的原因,4次三分外線不進+一次失誤,火箭轉眼就追至11:9(全部得分都是10秒內反擊得手或製造犯規)。倘若其中幾次是穩打2分,或許第一節就有機會把火箭打到雙位數落後且士氣低沉。這種狀態不只發生於首節,根本貫串全場,加上失誤浪費的球權,此戰要說爵士一邊死守火箭一面卻又慷慨主動讓對方續命,實不為過。

問題出在三分球!爵士無路可退瀕臨淘汰

三分不進另外還造成了此戰的另一種副作用,在米契爾辛苦切入與雙塔難擋,加上一點主場優勢情況下,爵士在第三節尾聲已經制造哈登、保羅(Chris Paul)與塔克(PJ Tucker)3大火箭主將的犯規麻煩,但他們都安然打完全場,一起將勝利拿下。

當你第四節只剩下讓已經疲累的米契爾單打跟投三分(第四節10投2中),要怎麼對犯規麻煩繼續施壓?遑論雙塔都僅各出手一次,火箭一度擺出一中四小也沒針對弱點痛擊。

誠然三分執行度之差,球員要負一定程度執行責任。但反問一個問題,尤其在急需快速應變的短期賽事,在已知兩場手感低迷大敗情況下,繼續選擇用對手最擅長武器對幹以求勝,卻放棄自己高命中率的得分手段,這樣的策略適合嗎?

除此之外,從主帥到球員也在在彰顯自己季後賽仍相對生嫩的經驗,不斷地在苦吞自己一些小錯的慘痛後果。

球員們除了三分球外,同樣低迷(我亦曾提過,爵士季賽就比火箭更多罰,卻要注意命中率)的罰球手感,以及關鍵時刻的多次搶快傳球失誤;而史奈德於第三節中段好不容易又拉開至6分差後,卻意外地換上一個全場只有米契爾能運球(其他人只能散開等球),火箭很好防守(米契爾兩次搶投三分不進+一次失誤)的陣容,不到3分鐘就被追平。以及第四節單調的進攻選擇,或者還包括費佛斯落到全隊第9多的悲慘上場時間:點點滴滴累積,終釀成該贏未贏的的苦果。

是的,或許在季賽這些都是還可以接受的犯錯,但當你死守哈登成這樣都拉不開分數時,還在小細節上大意出錯,說是最終因此被籃球之神懲罰亦不為過。

少幾顆投不進還會被反擊的三分,穩穩拿兩分;罰球多罰進幾球,調度多點謹慎,爵士有太多機會扭轉最後3分敗的戰果,就像考佛( Kyle Korver)所說,把勝負歸咎於最後一記三分不進的米契爾身上是奇怪的。

問題出在三分球!爵士無路可退瀕臨淘汰

點滴小事的累積,才讓球隊走到得靠一記三分定勝負的末路,如果沒有米契爾回神的發揮,球隊無法三節維持領先,但其實季賽我們就知道了,僅二年級生的他如果上半場就Carry,往往第四節就會體力不足,是整支團隊造就了第四節明知其狀態會下滑,仍得如此倚賴的情況(算上被卡佩拉兩次火鍋以及製造犯規,多達13波球權由他操刀)。

展望第四戰,爵士應該會繼續復刻此戰的防守強度與積極度,但老生常談,還是要靠進攻才能贏球,那麼史奈德會繼續他認為的擇善固執,堅持你就讓他投嘛投多了就會進,還是總算會停止他那套Money Ball哲學,想辦法揚長抑短?畢竟爵士不是沒有好消息,每場都有10來分的進步(首戰輸32分/第二戰20分/第三戰3分),樂天的球迷或許可以期待下一場就會贏了。

但捫心自問,哈登還有多少機率再低迷一場呢?該贏未贏又已對球隊士氣帶來多大重創?能不能免於被橫掃,就看爵士什麼時候終於能把球投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