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0%的人離開了,比特幣會發生什麼

當70%的人離開了,比特幣會發生什麼

原標題:淘汰國內加密貨幣挖礦,將如何影響比特幣?

每年特定時節,成千上萬的侯鳥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進行長距離的往返,遷徙的目的有兩個:為了尋找食物和繁殖,為了避開寒冷的天氣。我國的鳥類有1300多種左右,其中候鳥大約600多種。

而每年四月月至十月,國內的比特幣礦工也如侯鳥一樣前往四川、雲南、內蒙、新疆等地,原因是洪水和雨季到來,讓各個水電站的豐水電價降低20%至60%,比特幣全網算力近70%在中國,摩根士丹利認為電費佔據比特幣挖礦成本的三分之一。礦場主為了追求低廉電價,均選擇逐電而居順水而作。我國西北、西南等低電價地區偏遠電站發出的電力很難被全部消化,虛擬貨幣礦場依靠與附近電站達成的協議,以每度電0.3元或更低的價格拿到電力資源(而我國正常工業用電價格為0.7元/度)。挖礦的電力消耗約佔我國2017年全年用電量的0.89%,約為300億千瓦時(30Tw*h),約等於2017年佛山市的半年用電量。

目前全球比特幣挖礦每年消耗的電力大約在421億-541億千瓦時(1億千瓦時=1太瓦時=1億度電)之間。不僅是大量的電力被消耗,挖礦還會加速硬件老化的過程,並非追求長期利潤的礦場,通常都是在極限狀態下使用礦機,宛若桑拿室的機房搭配約等於沒有的散熱,還將產生大量的電子垃圾,以及天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挖礦高能耗高汙染的行為,被“去產能”也是理所當然的。一紙令下,極有可能讓挖礦行業在國內進入關停倒計時階段。

在4月初國家發改委公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在淘汰類的十六大“落後生產工藝裝備”類別中,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位列其中。雖然徵求意見稿到執行期再到執行階段是有一個過程的,產業淘汰的週期也都比較長,但全面淘汰國內加密貨幣挖礦,會產生哪些影響變化呢?

當70%的人離開了,比特幣會發生什麼

當70%的人離開了,比特幣會發生什麼

首先,全面禁止之後,可以肯定地說,目前的比特幣哈希能力約有70%會消失,雖然是很短的時間段。

當70%的人離開了,比特幣會發生什麼

上圖來自比特幣礦池。可能不準確,僅用於直觀地表示。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七位的均是國內礦場。

當70%的人離開或減少相似數量時會發生什麼。

  1. 交易將需要更長時間。ASIC不僅可以運行BTC或任何其他加密程序,而且還可以進行編程。它們是我們的交易驗證者。僅在BTC網絡上進行簡單的錢包地址轉移就可能需要1.5到2倍,也許是今天的3倍。
  2. 恐慌性銷售。如同2017年大肆炒作被禁之後,這些將再次迴歸,重演比特幣歷史。弱勢的持有者會動搖信心,大量的賣出,以及持幣者的觀望。
  3. 長期機會。隨著礦工從中國的離開,像阿里巴巴和ebay這樣電商平臺上,以及社區中信譽良好的賣家和資產管理者將充斥著甩賣採礦設備,如果你足夠勤奮,你可以撿到足夠的東西,在世界其他國家建立一個體面的採礦農場。如果你知道如何將它們拆開進行修理,這也是一個金礦。對於機構礦工來說,這是一個增加產量和在各自池中的百分比的機會。對於投資交易者們,無需說太多,買低賣高而已。
  4. 全球更廣泛的擴散。無論挖礦與否,比特幣的總產量不會發生改變,存在並流通於世界上的客觀事實也不會改變。對比特幣的全球分佈有很大好處,因為它的礦工們將更加分散。政策所能影響的只是這份錢由誰來賺、這些幣被誰挖走了而已,對於這個全球參與的行業來說,有可能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那些殺不死它的反而讓它更強大。
當70%的人離開了,比特幣會發生什麼


比特幣協議本身不能修改,在全球比特幣網絡規則中試圖賦予一個區域管理機構特殊權利也是不切實際的。然而,用監管其它貨幣類似的方式監管比特幣的使用是可能的。比特幣用於各種用途,會受制於每個國家不同的規定。在全球大多數國家聯合限制下,比特幣使用也會變得艱難,較難確定將有多大比例的用戶會繼續使用該技術。

隨著技術不斷髮展,人類的每一次的進步都是摸索的前行,代價總是要付的,只有得失平衡才是維持我們社會發展支撐。忽略挖礦影響,讓更多的人關注研究區塊鏈技術價值說不定也是政策的另一個引導維度呢。

來源:http://uucj.com/article/9650

如果您對加密貨幣的挖礦行業可能被淘汰,有什麼看法,歡迎發表您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