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祕密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十年間,愛爾眼科的營收與淨利潤均高速增長,但隨著白內障業務放緩,視光業務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作為A股唯一一家上市的民營醫療機構,愛爾眼科(300015.SZ)一直備受關注。

近日,愛爾眼科發佈2018年年報,業績依然亮眼: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08億元,同比增長34.31%;扣非淨利潤10.79億元,同比增長39.12%。

十年前,愛爾眼科在創業板上市首年,營收為6億元,淨利潤為0.92億元。十年間,愛爾眼科的營收以及淨利潤都保持3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愛爾眼科為何多年穩定保持一個高速增長?未來這種高增長還會持續嗎?


分級連鎖,醫生合夥人計劃


目前,愛爾眼科在中國大陸擁有350家眼科醫院、門診部;中國香港擁有7家眼科/視光中心,歐美擁有90家眼科中心;旗下有4400名眼科醫生,佔全國眼科醫生總數的八分之一。

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介紹,業績持續增長得益於兩大戰略:第一是分級連鎖模式,第二是醫生合夥人計劃。

愛爾眼科已經形成“中心城市醫院-省會醫院—地級醫院—縣級醫院”分級連鎖模式,且有多家成熟醫院在門診量、手術量、營業收入等方面逐步佔據當地最大市場份額。

此外,愛爾眼科還在橫向拓展同城醫院、 眼視光中心(診所)、社區眼健康服務中心的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並逐步試點互聯網醫院建設。

橫向和縱向的分級診療體系,能夠實現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進行技術支持,下級醫院的疑難患者可以得到集團專家會診或轉診到上級醫院。

愛爾眼科報披露的前十大醫院中有數據對比的七家,2018年收入平均增長18.6%,淨利潤平均增長23.84%。這意味著平均開業時間超過十年的醫院,在同城新開醫院的同時,仍然保持強勁的增長趨勢。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吳士君表示,龍頭聚集效應在醫療領域尤為明顯,一些次新醫院也開始發力。今後愛爾眼科通過同城新院、門診部和愛眼e站的模式不斷深耕城市,擴大覆蓋密度;省會級醫院相當於愛爾眼科的“領頭雁”,通過以點帶面的效應,帶動省域發展。未來3年,愛爾眼科計劃將省會醫院打造成本地區的疑難眼病中心;各地級醫院通過地縣一體化建設成為當地的眼科龍頭。

有分析師認為,醫療服務中單體醫院易存在天花板,故必須選擇可複製的模式,愛爾眼科的連鎖模式簡單化、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具有極強的可複製性,且隨著規模擴大複製的效率在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愛爾眼科的合夥人計劃是業績持續增長的一大驅動力。

愛爾眼科的“醫生合夥人”計劃至今已4年有餘,首期投資回報數據顯示:醫生的收入回報與加入愛爾眼科之前平均超過3倍,最高達14倍。

具體來說,愛爾眼科首先在全國範圍內先選出一批優秀的眼科醫生,這些醫生除了具備合格的醫療技術,而且要兼顧一定的醫院管理能力。然後,這些篩選出來的醫生會作為合夥人股東參與投資設立新醫院。在新醫院達到一定盈利水平後,愛爾眼科通過發行股份、支付現金或兩者結合等方式,以公允價格收購合夥人持有的醫院股權。這相當於醫生作為股東來投資醫院,最後收取投資回報。

按照計劃,愛爾眼科旗下的眼科醫院數量將在2020年達到1000家。而這些新建醫院多數都會引進“醫生合夥人”模式。

吳士君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眼科醫院的發展有一個基本規律,兩到三年能夠基本實現盈利。但他坦陳,短時間內建立較多醫院,可能會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這上千家眼科醫院除了新建和收購以外,愛爾眼科還通過設立併購基金和產業基金的方式來新建和收購。而“醫生合夥人計劃”的一個核心目標亦是為了讓愛爾眼科的醫院擴張速度更快,且能縮短新建醫院的盈利週期。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醫生合夥人計劃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第一,輕資產,投入成本不會太高;第二,標準化,容易估值;第三,規模化,能實現商業價值;第四,有變現通道,上市或準上市公司更容易做。

白內障業務放緩


目前,愛爾眼科一共有五大業務:屈光項目、白內障項目、視光項目、眼前段項目、眼後段項目。其中,屈光手術包括V4C ICL晶體植入手術、SMILE近視手術、精雕近視手術等;視光業務提供以雙眼視功能檢查為基礎的視力綜合解決方案。

2018年,愛爾眼科這五大業務都實現了穩定增長。其中,營收額最高的為屈光項目,約為28.12億元,營收佔比35.11%;排名第二位的白內障項目約為15.44億元,營收佔比19.29%;隨後,視光服務的營收額約為14.77億元。

從毛利率上來看,視光服務項目的毛利率最高,為55.47%,其次為屈光項目,毛利率為52.38%。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愛爾眼科一共做了40萬例白內障手術,2018年全國白內障手術量為360萬,也就是說,每9臺眼科手術中,就有1臺是愛爾眼科來做的。但是,愛爾眼科2018年白內障手術同比增速只有9%,2017年的增速為44.44%,未來這塊業務增長將會繼續放緩。年報中表示,放緩的原因是國家與地方省區的醫保政策調整。

一位長期研究民營醫療機構的業內人士表示,長期看, 白內障業務增長會越來越乏力。“在各地嚴峻的醫保入不敷出的形勢上, 醫保控費一定會越來越嚴。以往靠醫保驅動的白內障業務再難有高增長。”

但吳士君認為,“4+7”帶量採購政策、醫保控費等政策對醫療機構是挑戰,也是機遇。短期來看,少數地區的醫保控費影響了白內障篩查活動,對白內障手術產生階段性影響,但通過控制藥品的支出,將有更多的醫保資金用於診斷和手術上。

“醫保總額每年還在持續增長,眼科行業以診療與手術為主,藥品佔比較低,愛爾眼科的藥品收入約佔11%,而公立眼科醫院有的達到30%,長期必然還會有收益。”他解釋。

舉例來說,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院診療、手術費的增加額就大於藥耗品降價的降低額。同時,愛爾眼科基本形成了多亞專科協同發展、非醫保與醫保項目協調發展的局面。

“以2017年為例,屈光、視光項目收入約佔公司總收入的52%,醫保收入約佔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這有力增強了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吳士君告訴八點健聞。

新增長點:視光業務


從整個眼科行業來看,視光業務是最有增長潛力的業務,理由是視光業務的消費頻次明顯比屈光和白內障這類一次性消費高, 患者的用戶終身價值(life time value,縮寫LTV)高。

視光業務包括近視防控、醫學配鏡、眼科檢查等項目。這一業務會在相當長的期間是愛爾眼科同店增長的最大驅動力。

吳士君表示,愛爾眼科目前有50多家視光門診,這一業務佔公司總營收約20%,未來將達到30-40%。“視光門診的發展關鍵在於分級診療的落實,一些眼科手術可以通過門診引流到醫院。”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具體來看,視光業務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青少年近視高發, OK鏡是有效的延緩近視增長的方式。

視光連鎖服務未來預期是以OK鏡業務為主,其他配框架鏡等跟眼鏡店競爭的業務, 則都是夕陽產業。OK鏡是能給角膜塑性的硬接觸鏡, 是目前被臨床證明能顯著延緩青少年屈光不正發展的醫療技術,必須有醫療機構和醫生處方才能驗配。

教育部去年發佈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高中生近視率已經超80%,同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一樣為視力不良高發區。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已多達 6 億,特別是近視人群高發化、低齡化。

第二,OK鏡有較高的LTV。

OK鏡需要青少年患者每1-1.5年換鏡片, 一直到18歲,患者單次驗配的費用是1萬左右, 另外還有鏡片護理液等費用,所以LTV優勢明顯。(注:LTV = 次均費用*就診頻次)

第三,OK鏡配戴依從性是患者和家長的痛點, 也是醫療機構增值服務的關鍵內容。

配戴OK鏡是個比較複雜的流程, 為避免角膜病,需仔細對鏡片進行保養和清潔。據統計, 配戴過程不規範導致眼睛不適和角膜病, 是棄配的主要原因。

不過,視光門診單店的利潤其實並不高, 在微利下, 視光診所的盈利能力高度依賴本地化的資源。比如在什麼地方能低成本拿到租金, 區級衛健委的政府資源(機構許可證的辦理), 當地的中小學資源等等, 這些決定了一個視光診所能否達到盈虧平衡點。所以通過託管, 進行醫生和管理的品牌輸出模式, 會大大優於自己開店的直營模式。

去年,愛爾眼科在全國新建了23家視光門診。吳士君告訴八點健聞,未來視光診所不一定自建,具體要看當地的醫療資源情況,合作收購等模式也會考慮。

一旦快速擴張形成規模後,視光門診就能對上游的鏡片採購價格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進而逐步降低運營成本以提高盈利能力。



卜豔 李一山|撰稿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國家醫保局“大單”開標,一批醫療信息化廠商浮出水面



營收6億到80億,愛爾眼科連續十年高增長的秘密


柳州版DRGs將在廣西全區推廣,難度翻番成效待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