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好書記 村裡變了樣

本網訊 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2016—2018年連續3年被千陽縣委、縣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村;榮獲2018年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0強”稱號,榮獲中國好蘋果大賽2018年度總決賽優勝獎。“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寶豐村的車頭就是千陽縣張家塬鎮綜治維穩主任兼寶豐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剛。他先後被寶雞市委、市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工作農村基層幹部標兵,2012—2018年連續7年被千陽縣委、縣政府評為目標責任考核先進工作者。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脫貧攻堅工作以來,他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要“真扶貧、扶真貧”的重要精神,立足村情實際,團結帶領班子一班人,多方考察、大膽探索、整合資源、攻堅克難,為寶豐村種下了脫貧致富的“金果樹”。截止目前,全村累計建園2631畝,育苗71萬株,村級集體經濟突破200萬元。

臨危受命,整治渙散強班子

寶豐村是千陽縣北部深山區腳下的一個典型的貧困村。2015年以前,班子渙散,缺乏產業,矛盾頻發,老支書因病離職,群眾一盤散沙,貧困就像一座大山壓在寶豐人身上,年輕人外出務工求生計,留在村裡的大多是孩子和老人。作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一直缺一個主心骨,選不出一個領頭雁。時任張家塬鎮副鎮長的他,積極響應年輕幹部到貧困村掛職支部書記的號召,主動請纓到寶豐村掛職鍛鍊。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面對全村480多戶上千口人的爛攤子和群眾的質疑,他毫無退縮,從班子建設入手,大膽啟用新人,回請離任幹部,最終年輕幹部楊光弟、沈林傑、鞏麗帥加入了,離任村主任何連江、何紅儒回來了,村“兩委”班子力量明顯加強。為有效管理幹部隊伍,規範班子運行,他牽頭制定年度考核管理辦法,將所有工作任務分解到3個主要幹部身上,再分解到其他人員,每10天對既定任務進行考核登記,並將工作成效與合作社年終績效掛鉤,有效激發了村幹部幹事創業激情。駐村工作組組員說:“自從來到村上,感覺整個管理像機關單位一樣,很規範,包括請銷假、人員分工、財務管理。我們每天早上都是7:30準時到崗,大家沒人遲到,都很自覺的準時到村上幹工作。”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接下來,在他的帶領下,“兩委”班子實施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將閒置的村小學教學樓改建成村級陣地,支起村務公開欄,開起黨員幹部學習班,建立村級權力小微清單,積極走訪群眾、問計於民,組織黨員幹部獻計獻策,完善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程序,清理遺留問題,提振黨員幹部精氣神,用很短的時間,讓村兩委會在群眾中重新樹起了形象和威信。2018年村黨支部被千陽縣委評為“紅旗支部”,張永剛個人榮獲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五個一”工程書記探路獎。

精準發力,攻堅克難鋪路子

寶豐村產業單一、設施落後、觀念守舊,村集體經濟薄弱,主導產業不明晰。面對這樣一個窮山溝,脫貧致富奔小康無疑是一句空話。“農民要致富,產業是關鍵”,為儘快帶領群眾走上產業脫貧之路,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他發揮專業特長,反覆調研後發現村上的土壤酸鹼比例、坡地和光照條件特別適宜種植蘋果,矮砧蘋果結果早,產量高,效益高,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但蘋果的發展剛經歷了大起大落,大部分人心理上還不能接受,時任村主任的王寶賢帶頭反對:“現在讓栽蘋果,你說得天花亂墜,真正賣不出去時誰管?我種點糧食好歹還有口吃的,放三五年都好著呢”。他力排眾議,多次與村組幹部一起商討,多次帶領大家外出考察學習,多次與貧困群眾屈膝長談,最終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探索建立了“黨支部謀劃+合作社實施+貧困戶搭載+產業化發展”的經營模式。之後,他更像發了瘋一樣,白天在地裡和群眾一起剪枝,施肥,澆水,晚上查閱資料,按生產農時需要給群眾培訓技術,園子起來了,後來又建起了果庫解決存儲問題,與公司簽定銷售協議,樣樣事情都抓在了蘋果生產的關鍵環節上。眼前的現實打消了王寶賢所有顧憂,這才激起了他重新栽植蘋果的信心。逢人就說:“這個年輕支書對著呢,能吃苦,能幹事”,他帶頭栽植了28畝現代矮砧蘋果,收入逐年遞增,成為全村的產業致富帶頭人。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園子建起來了,如何有效管護?如何發動群眾?他探索建立了“4321”利益聯接機制,即40%作為群眾的收益分配;30%作為村級經濟項目發展基金;20%作為項目發展風險基金,用於項目年度收入,給廣大村民解決土地保底分紅;10%作為村級社會公益事業基金。該項機制緊緊將群眾和集體利益綁在了一起,幹勁大增。同時,為大力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市場競爭力,2017年以來村上育苗71萬株,預計可實現純利潤600萬元。在他的帶領和不懈努力下,該村於2017年底實現了整村脫貧,122戶貧困戶摘掉貧困帽,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58%,成為全縣率先脫貧村。

齊心協力,幹群共建好村子

“三溝跨七組、幾里無人煙”,面對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滯後的現狀,他充分發揮支部書記的組織協調作用,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帶領全村人,把基礎設施提升作為改變寶豐村貧困面貌的關鍵,為村上和貧困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幹部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為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他以村級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黨組織+”模式,設立“黨員示範崗”,讓黨員包抓貧困戶蘋果園、管護村莊綠化樹木、監督村莊巷道衛生;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讓黨員照顧殘疾人和孤寡老人、幫扶貧困群眾、聯繫和幫助留守兒童。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使黨的力量不斷向貧困村滲透,唱響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最強音。

近年來,新建了村幸福互助院、村衛生室、文化廣場和百姓大舞臺,拓寬和硬化通村路及村莊巷道5.7公里,新修排水渠53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栽植櫻花等綠化樹木6萬餘株,為貧困戶建房35戶,復墾整理土地1150畝。同時,利用公益崗位,聘用8名衛生保潔員,長期清掃村內巷道和公共區域衛生,村莊環境乾淨整潔。年近90的村民沈滿成望著寬闊的柏油馬路、山水碧綠、果樹成行、鮮花盛開,衛生整潔,感慨的說“村上的變化太大了,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如今我們也過上了城裡人羨慕的好生活”。

不忘初心,擼袖奮鬥好日子

班子強了,產業好了,環境美了,怎樣讓群眾過上更好更舒適的幸福日子?他唱響了“三步曲”。

第一曲,築巢引鳳促增收。他一馬當先動員群眾,村組幹部搭班子逐戶上門做工作,算賬作對比,歷時2個月完成1150畝荒坡荒地的整治和流轉。並於2016年順利引進海升集團,建成千畝山地有機蘋果基地,這不但為蘋果產業發展壯大樹立了樣板,也為村裡部分群眾就近務工提供了機會,增加了收入。

第二曲,兩大工程添活力。他日夜焦心,苦思冥想,深入研判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村裡老人兒童留守現狀,依託逐漸壯大的村級集體經濟,他決定從老人養老和兒童教育著手,實施兩大工程,即為8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放2000元養老金,為考上二本以上學生每年給予1-2萬元的鼓勵金,以此撬動了中青年參與村級治理的觸點,吸引了30多名中青參與果園建設,這種用兩頭促中間的方法,為村集體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第三曲,創新機制強管理。針對等靠要思想嚴重、不孝敬老人、不團結鄰里、爭當低保戶貧困戶的等不良風氣,他經過深思熟慮、集思廣益,一部涵蓋了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產業發展、助人為樂、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環保衛生8個方面的村級治理積分制管理辦法運用而生,將積分情況與產業分紅掛鉤,充分引導發揮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主體作用,營造優良家風、民風、村風,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奠定良好基礎,進一步引導群眾向善向上向好。

寶豐村三組貧困戶何愛陽,一個50多歲的單身漢,未婚無業,房屋破舊,日子艱難,他說自己一個人,日子咋過都無所謂”。眼瞅著周圍群眾擼起的袖子、勤快的步伐、忙碌的身影,何愛陽坐不住了,在張永剛的幫扶下,蓋起了兩間大瓦房,被介紹到海升蘋果基地去打工,還種植了兩畝蘋果,老何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他逢人就說:“活了大半輩子,這才活出點名堂來,黨的政策這麼好,我要自己好好幹”。

来了好书记 村里变了样

“人多留下難,地多增收難,溝多行路難”是寶豐村過去的真實寫照。如今,走進寶豐村,舊貌換新顏,暖心的紅蘋果掛滿枝頭,果香四溢,遠山蔥鬱、近水碧綠,柏油馬路寬闊乾淨、道路兩旁花香瀰漫、休閒廣場其樂融融、寶豐群眾喜笑顏開……一派悠然自得、欣欣向榮的田園風光。寶豐村脫貧攻堅的做法先後被《陝西日報》、陝西電視臺《新聞聯播》和《今日點擊》欄目、《當代陝西》、《三秦都市報》、《寶雞日報》、寶雞電視臺等省、市媒體深度報道。張永剛身上“拓荒牛”般的精神光芒閃爍,他撲下身子幹實事,心繫貧困謀發展的事蹟被幹部群眾廣泛傳頌,現已成為千陽縣貧困群眾眾口皆碑的“好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