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國39位記者分赴新疆多地 感受絲路建設新成就

24国39位记者分赴新疆多地 感受丝路建设新成就

圖為位於新疆天山腳下的烏什縣奧特貝希鄉巴什阿克瑪一村,村裡及周邊的幾萬棵杏樹正值花期,村民正在杏花林中勞作。(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4月21日至29日在新疆舉辦中外媒體走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主題採訪活動,來自24個國家的39位記者分赴新疆多地,就自治區經濟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生態治理和脫貧攻堅等主題展開採訪。

中新社報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新疆區位和政策優勢日益凸顯,成為投資熱土。江蘇金昇集團在新疆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已達100億元人民幣,新疆本地就業達1萬人。在參觀公司旗下的卓郎新疆智能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70米長高端智能紡紗機時,摩洛哥記者魯昂·馬哈古卜連連讚歎。

作為古絲綢之路要衝,新疆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光彩奪目的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留存了眾多珍貴的文化遺產。記者們赴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感受十二木卡姆的獨特魅力;在喀什古城參觀了獨具特色的土陶、銅器、花帽和樂器巴扎;在疏附縣新疆民族樂器村觀看民族樂器製作過程,與手工藝人交流。來自瑞士日內瓦的記者艾哈邁德·阿拉爾一下買了兩把“迷你”都塔爾作為紀念。

記者們還赴阿克蘇、庫爾勒等地探訪生態治理工程。遍佈胡楊林的庫爾勒市龍山公園,20多年前還是一片亂石禿嶺,是籠罩城市沙塵的策源地。83歲的王成邦老人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義務植樹20多年的故事。洛杉磯時報記者羅賓·迪克遜感慨地說,老人的行為激勵了很多人,為後代留下了寶貴財富。

中外記者還前往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多所清真寺和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瞭解新疆宗教信仰自由和反恐去極端化的相關情況。

在參觀完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後,土耳其記者法魯克·託卡特對基層宗教場所建設及管理表示讚許。美國《國際聚焦》雜誌負責人瓦爾韋·湯普森在參觀完喀什和阿圖什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後說,我們看到那些受到極端思想影響的年輕人被不斷改變過來,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將幫助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

隨著穩定“紅利”持續釋放,新疆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2018年新疆全年旅遊人數突破1.5億人次,增長率超40%。在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我是第一次來新疆,我看到了中國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來促進新疆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將會增添更大的動力。”俄羅斯記者安德烈·亞什拉夫斯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