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住房改革三大配套文件出臺! 未來60%都是保障住房

4月29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會同深圳市司法局等部門發佈了《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等三個政府規章意見的通告,三份《徵求意見稿》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深圳通過大幅調降商品住房比例,使得深圳未來的住房比例關係發生改變。上述《意見》提出深圳市將在2035年前新增建設籌集170萬套住房,其中:市場商品住房70萬套,佔40%左右;公租房、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共100萬套,佔60%左右。


深圳住房改革三大配套文件出臺! 未來60%都是保障住房

此次政策對於藍領的概念得到了進一步擴充,提到了對公交司機、環衛工人、先進製造業職工這三類群體的住房保障。這三類群體在公租房方面或享受更好的待遇。同時在住房申請方面,提到了“設定收入財產限額”的概念,這一點也是值得肯定的,未來基於收入狀況來實現住房保障的工作安排,也會變得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住房分配領域,進行了各類創新。政策規定,對於一些特殊困難群體來說,會給予更多的照顧,包括增加抽籤次數、配置兩個搖號號碼、適當加分等,這也體現了住房分配中相對靈活、保障困難群體的導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此次深圳發佈了房地產領域的三大配套文件,體現了構築長效機制、穩定房價、實現供求匹配的政策導向。這三大配套政策是2018年8月深圳房改政策的具體文件,包括公租房辦法、安居型商品房辦法和人才住房辦法。類似政策的意見徵求和後續落戶,有助於更全面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


深圳住房改革三大配套文件出臺! 未來60%都是保障住房

嚴躍進表示,政策明確體現了“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概念。從多主體供給的角度看,包括政府、專業機構、房企等8類主體。而從多渠道保障的角度看,包括了新增供地、棚改、工改保、城市更新配套、地鐵上蓋建設等15種渠道,這實際上也體現了深圳在供給端和產品端,其實給予了相對細緻的路線劃分,有助於後續全方位提供住房產品。

嚴躍進稱,“當前深圳政策改革,對於深圳和全國市場都有較為積極的意義。未來此類配套政策,也將真正為深圳住房制度改革創造更好的條件,尤其是會增加各類住房保障的供應,對於深圳房地產交易市場也會形成較大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