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冶煉,為什麼德龍去“不鏽鋼重鎮”戴南?

集中冶煉,為什麼德龍去“不鏽鋼重鎮”戴南?

4月28日上午,興化市舉行不鏽鋼集中冶煉項目簽約儀式。興化市政府、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和戴南鎮政府三方簽約。市委書記李衛國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優的服務,促進項目早日建成投產達效,努力把項目打造成示範標杆和轉型升級的樣板。

李衛國代表市四套班子向項目的簽約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

他說,今天簽約的不鏽鋼集中冶煉項目是戴南鎮不鏽鋼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項目,希望德龍鎳業有限公司按照既定投資計劃,始終瞄準世界先進水平,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努力把項目打造成示範標杆和轉型升級的樣板,讓每環節、每個細節都能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奮力開創合作雙方共贏的新局面。

李衛國要求相關部門,項目落戶後,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優的服務,為項目的立項、開工、建設、投產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保障。通過成立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加強溝通協調,全力化解項目建設中的矛盾和問題,促進項目早日建成投產達效。要充分利用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的優勢,將原材料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推動不鏽鋼產業集約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戴南鎮作為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已經形成了龐大的不鏽鋼產品市場,這種優勢對企業今後的高質量發展大有裨益,對此次合作也充滿了信心,力爭將企業辦成有內涵的綠色工廠。

市長方捷主持簽約儀式。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吉天鵬、市政協主席沙順喜參加簽約儀式。

戴南鎮領導夏愛東、姚群印、杭愛兵、周洪波、馮勇參加簽約活動。

提到德龍不得不提一個人。這個人便是戴國芳。

集中冶煉,為什麼德龍去“不鏽鋼重鎮”戴南?

(戴國芳 圖源:鹽城之窗)

戴國芳由於家中貧困,他初二就輟學,做了一個泥瓦匠,後來又和父親一起靠收破銅爛鐵為生。在這個過程中,戴國芳發現鍊鐵能賺大錢。於是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就買了3臺30噸的小電爐,開始鍊鋼。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後,戴國芳馬不停蹄地承包租賃了江蘇6家瀕臨倒閉的鋼鐵廠。

1996年,戴國芳在常州創建了鐵本鋼鐵有限公司。戴國芳之所以取"鐵本"這個名字,就是要以"鐵"起家,慢慢發展壯大。2010年7月,戴國芳在響水縣沿海經濟開發區註冊成立了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目前鎳鐵合金總共有19條RKEF生產線,皆為33000KVA電爐,主要生產10%~15%的高鎳鐵合金和鎳鉻合金。

戴國芳生產的這種鎳鐵合金是不鏽鋼的主要原材料,對應其鎳鐵產能來看,可以滿足150萬噸左右300系鍊鋼的鎳鐵需求,為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戴國芳又投資了年產300萬噸不鏽鋼熱軋項目,形成了從印尼進口紅土鎳礦製取鎳鐵合金,再用鎳鐵合金生產製取不鏽鋼的完整產業鏈條。

2015年1月,江蘇德龍鎳業獲批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省肯達裡市投資建設年產300萬噸鎳鐵合金冶煉工業園項目。不難看出,德龍的前身發展和戴南企業有很多的相似。但是如今的德龍卻走在戴南企業前面,是我們本土企業無法起企及的高度。投資戴南的集中冶煉項目,也許德龍是最佳人選,當然也許不是。因為後期的形式走向我們不得而知。

集中冶煉,為什麼德龍去“不鏽鋼重鎮”戴南?

不鏽鋼交易城 圖源:雨竹影像

但就從當前看來,也只有德龍能夠扛起戴南集中熔鍊這面大旗。很多人有疑問?戴南這麼多老闆怎麼沒人搞集中熔鍊呢?

面對現實,也許戴南人搞不起來集中熔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能妄自尊大,不必自慚形穢,畢竟做企業以盈利為主,不必意氣用事,這點戴南的企業家還是很清醒的。

說到集中熔鍊,資金可能不是最大的問題,以戴南老闆經濟實力集資10個億搞集中熔鍊這不是個問題。問題是這個風險太大,沒有人可以拍著胸脯說:搞這個肯定能賺到錢。說到底還是心裡沒底,水深啊,面對市場的同時還有QS這樣的巨無霸企業追擊。

集中冶煉,為什麼德龍去“不鏽鋼重鎮”戴南?

澤園風光 圖:雨竹影像

集中冶煉,為什麼德龍去“不鏽鋼重鎮”戴南?

澤園風光 圖:雨竹影像

為什麼戴南人自己不搞集中熔鍊呢?

也許有以下原因:

首先,技術跟不上。目前,以戴南的傳統產業來說,以前都是廢料鍊鋼為主,規模不大。全新的集中熔鍊要求高,全新的工藝戴南的企業家可能沒有這樣一套成熟的技術,所以對成本做到不絕對控制,對後期的產品價格無法估計。辦企業可以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大江那是誰都不願意乾的事情。

其次,缺少龍頭。和溫州人相比,我們戴南人重來不缺少經濟頭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缺少的是合作共贏,抱團取暖。戴南企業很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和思想。個個喜歡當老闆,一個不服一個,你能做的我能做。但是遇到真正面臨產業生死存亡的時候,想合作卻不敢合作,就算合作也不熟悉怎麼合作。每個人都是單打獨鬥的梁山好漢,缺少厲兵秣馬的三國英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戴南的產業聯盟十年前就能充分發揮作用,也許戴南早就能出現“德龍”式的企業,集中熔鍊項目無需靠他人出手。

再次,缺少理念。目前看來戴南是產業體量雖然很大,很多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也不符合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所以去產能的棍子亮出來,捱打的只有我們自己。以前,我們從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浪潮中摸索出不鏽鋼能賺錢方法,知道了弄爐子能賺到錢,所以我們就搞爐子。但是我們沒有想過,那天爐子不賺錢了,我們弄什麼呢?大家都在一心一意的低頭幹事,卻沒有抬頭看路,也許走著走著就進了死衚衕了。和2001年的焦點訪談來看,如今很多企業生產的方式二十年如一日,的確有點可怕。時代在進步,世界巨頭諾基亞、柯達的倒塌一定有他的必然性,產品太多單一,跟不上時代和潮流。

最後,沒有管理。在很多世界民企都有這樣一句話叫:管理出效益。在戴南,很多人搞小企業每年都能賺到錢,後來有人把企業做大了,卻賺不到錢了。為什麼?管理出問題了!企業發展也就難以突破。譬如,家族式企業在戴南很多,企業做大了,家裡的親戚都來了,你做經理,他做廠長的。不僅出現了人員臃腫,也造成了管理的混亂,這樣直接影響生產的成本。專業人做專業事是大企業的管理之道,家族式企業的生存很難走的更遠。

集中冶煉,為什麼德龍去“不鏽鋼重鎮”戴南?

(圖:雨竹影像)

以往,在戴南,戴南人的發展戴南人說了算。戴南的項目我們戴南人自己搞。完整的產業鏈的圈子讓別人進不來,可能圈子裡的人也走不出去。如今,鏈子出現了斷裂,圈子開了口子,自家兄弟沒人接的好,沒人堵得住。所以,德龍來了,預示著戴南的產業不再是戴南人自己搞,產業轉型升級之路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拐點,也許就是歷史性的時刻。

值得慶幸,德龍的到來也許這會產生“鯰魚效應”,(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 。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同時會起到的強鏈補鏈作用,對產業發展大有裨益,但是戴南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