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兩次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38年12月5日生於北京,理論物理學家。1961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1965年該校研究生畢業。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南開大學教授。

早期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之後長期集中研究楊-密爾斯場的可積性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數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應與應用和處理量子模型的新方等。 1990年、1996年先後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他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兩次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個人成就

發表學術論文約150篇,專著3部,國外編輯書刊5部。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2),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1990、1996),二等獎兩次(1986、1988),孺子牛金球獎(1996),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7),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998)等獎項。被聘為群論在物理中應用國際大會(GICGTP)常務委員,以及一些國際大會(俄、法、墨西哥…)的組織委員及顧問委員會成員。

早期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之後長期集中研究楊-密爾斯場的可積性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數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應與應用和處理量子多體模型的新方法等。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葛教授的研究成果很多,其最重要的是首先發現yang-mills場存在無窮維代數結構,並使得該方向成為一個重要分支。葛獲得過許多榮譽,尤其是何梁何利獎。在培養年輕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很多學生已經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領軍人物,如孫昌璞院士等。早期的其他學生李有泉、薛康、蘇剛、陳光紅、劉永和匡樂滿等也在各自的物理研究分支中工作出色。

當選榮譽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學術活動中心召開的增選新聞發佈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宣佈,58名科技工作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開大學葛墨林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葛墨林是天津市惟一的新晉中科院院士。

葛墨林教授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現任南開數學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天文學科組成員,亞洲太平洋地區理論物理中心(APCTP)一般委員會委員等職。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2003年增選名額為60名,經過充分討論、全面評審,最終選舉產生了58名新院士。

個人講座

葛墨林以物理學為例子,分析了科學研究發展的特點以及物理學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情況。葛墨林認為,20世紀物理學以發現新規律為科學研究的主導,而21世紀則以廣深、交叉學科為主導。葛墨林指出:"物理學基礎研究引起了偉大的發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基礎研究規律告訴我們,要做好科學研究,就必須在求知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問題,並努力去解決問題。"

葛墨林有針對性地剖析了科學與技術的關係、探索真理與解決問題的關係。葛墨林認為,科學和技術是兩個相聯繫但不相同的概念。科學主要指的是求知,技術則主要指的是應用。求知的過程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主要研究自然界的組成、基本規律及其可能的應用。而技術則不然,明確其應用範圍,要求必須有計劃和步驟。"兩者在思維上有相當大的區別,但彼此是有聯繫的。"基於此,葛墨林希望青年學子在探索問題的時候,不要被莫名其妙的追問所嚇倒,應堅定求知信念,探求自然界的規律,"要多提問,然後一步一步追下去,這是自然科學研究正確的方法。事實證明,只要是自然的發展規律都將大有用處,這些規律說不定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

勤奮不是一切悟性才是關鍵

"勤奮不是一切,悟性才是關鍵。每個人都能勤奮。在此基礎上,成功取決於好的悟性。"講座中,葛墨林以陳省身先生等人的成功經驗為例,為在座青年學子指引出一條以興趣為基礎、以勤奮為習慣、以悟性為指導、以創造為目標的成長之路。葛墨林希望青年學子們在求知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靈感的積累。葛墨林說:"勤奮積累的目的是為了創造,而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是必須有一定的悟性,有悟性才能產生靈感,有靈感才能產生創造。"

葛墨林認為,勤奮應源於興趣的指引,青年學子應該按照自己的興趣,把握機遇,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科。"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是最重要的。對哪一門學科有興趣,就應嘗試著去做。有了興趣,就是別人阻止你,你也能克服重重困難去做好。"

葛墨林認為,以興趣引導學習,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葛墨林說:"學習的主動性是最重要的,強迫自己去學習是永遠學不好的。每個人的自身特點、家庭背景、個人條件等都不一樣,沒有適合普遍人的普遍學習規律,要明白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要有良好的科研素質並勇於創造

葛墨林介紹了科研素質培養的關鍵,鼓勵青年學子勇於創造。葛墨林指出,培養科研素質關鍵要打好理論基礎,要一心一意作研究,興趣不能過於廣泛,學習過程要不斷提出問題,要有合作的精神,並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葛墨林寄語年輕學子:"我們的前輩經過了千辛萬苦的努力,樹起了人類的科學大廈,造就了人類現代文明生活,青年學生即將成為構造這幢大廈的一員。你們要謙虛謹慎,明白自己的責任,明確自己的抱負。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氣餒,因為那只是一時的挫折。不管碰到什麼困難,要有自己的主見,以求知作為自己的樂趣。"

葛墨林1938年12月生於北京,1965年蘭州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1986年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天文學科組成員,亞洲太平洋地區理論物理中心一般委員會委員等職,早期從事基本粒子理論、廣義相對論研究,之後長期集中研究楊·密爾斯場的可積性及其無窮維代數結構、楊·巴克斯特系統、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數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應與應用和處理量子多體模型的新方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