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花橋小學李閃閃:將閱讀的“種子”深埋在學生的心中

作者 | 李閃閃

武穴市花橋小學


新課標將閱讀推向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說:“語文功能不僅是提高讀寫能力,最基本的是培養讀書的習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學生正確地進行課外閱讀,可以積累語言、豐富文化知識、陶冶思想情操,從而促進智力發展。


然而,在廣大的農村農村小學,由於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和有效性不容樂觀。一是學生課外讀書的“質”和“量”有限,要麼手頭缺少圖書,要麼是圖書種類單一;二是學生無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及恰當的閱讀方法,教師缺少指導,學生讀得慵懶和敷衍;三是部分學校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認為讀書效果來得慢,唯課本論的頑疾難除。


武穴市花橋小學李閃閃:將閱讀的“種子”深埋在學生的心中


針對農村學生閱讀的現狀,如何將閱讀的“種子”深埋在孩子們的心裡,這是擺在每個有良心教師面前必須思考和回答的問題。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一些感悟。

一、發揮“課堂”示範效應,為學生閱讀提供樣本


教育的要素無外乎學校、課堂、教材、師生。其中,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教育學生的主陣地。閱讀課的教學,不應該只是教師的範讀、詳細的分析,更主要的是,要通過一篇篇鮮活的課文,讓學生充分地涵潤語言、啟迪思維、積澱語文素養;要通過聽、說、讀、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啟課堂上學生的“探索”慾望;要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心靈交融;要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人生……

語文課堂教學還應該充分關注讀書方法的指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鼓勵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逐漸養成獨立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方法”的指導來實現學生的“獨立的閱讀”。

新教材十分重視閱讀方法的教學。閱讀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創設情境法,以讀促悟法,單元預測閱讀法,主題單元重組法,精讀、略讀、猜讀等等。無論哪一種方法,學生不可能自行使用,這就需要教師課堂上的引領與示範,“舉一隅而反三”,只有學生得到了方法的要領,“獨立閱讀”才有可能實現。

我在執教《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導入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畫面美;再配以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朗讀,想象畫面,感悟文章的情景美;品析重點段落、重點詞句,領略文章的措辭美;讀寫結合,領悟文章“雙線合一”的結構美……一篇非常樸實的文章,也讓我們讀得有滋有味。

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文章,發展學生的思維,到達“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效果,學生循此方法再讀其他文章,必能讀出不同的味道來。我想:這種味道就是語文的味道。


二、呵護“童心”,依據學情,梯度推進


兒童天生喜歡聽故事,如何將“聽”這種被動接受信息的方式變成主動接受信息的“讀”,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這就需要我們依據兒童的興趣愛好,不斷地推進。


武穴市花橋小學李閃閃:將閱讀的“種子”深埋在學生的心中

“閱讀存摺”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中國人喜歡積累財富,手頭上有了一些閒錢,就把它存入銀行,以求分得銀行的利息。受此啟發,我在班級中,開通了“閱讀存摺”,學生每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都記錄在“閱讀存摺”上,待到一定時候,可以憑藉“閱讀存摺”兌換更多的、更好的書。

閱讀的過程是艱難的,教師應充分考慮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排疑解難”,梯度推進閱讀計劃。低段孩子,可以從閱讀繪本開始;中段孩子,可以讓他們寫一寫讀後感;高段孩子,可以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從課內到課外不斷延伸,由單篇閱讀向整本書的閱讀,不斷擴展讀書的領域。

呵護“童心”,讓孩子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溫儒敏教授就提倡孩子們在讀書的時候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對於小學生,我們要耐得住性子,要求不必過高,不急不躁,靜待花開。統編本教材中的課後“閱讀鏈接”“快樂讀書吧”是很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板塊,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板塊,積極向學生推介閱讀的書目,進而實現閱讀量的倍增。


三、利用資源,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


農村孩子受閱讀環境影響,往往是想讀書卻又無書可讀。為此,我們可以在班級組建“圖書閱覽角”,選擇一批適合孩子閱讀的書,讓學生隨時有書可讀;設置“自由閱讀”獎,激發學生閱讀欲;成立班級閱讀小組,開展小組競賽閱讀;建立班級群,把圖書“搬”回家,開展“每晚閱讀,不見不散”的班級閱讀活動,分享閱讀成果。

開展“親子閱讀”,讓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給家長灌輸“今天的扶,是為了將來的不扶或少扶”閱讀理念。教師應設法動員家長加入到班級閱讀計劃中,家校合力,開啟學生快樂閱讀旅程。“親子閱讀”的形式可多樣化,如,每晚閱讀活動選定主持人,孩子在家長的配合下錄製主持人的視頻發班級群中,進行閱讀互動,使閱讀與表達有機結合在一起。主持人可對參與閱讀的同學當晚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評價或提出意見建議,家長的參與為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加油助力。


四、知行合一,孕育思維,表達生輝


誇美紐斯說過:“如果我們能夠時常記憶起以前讀到、聽到和欣賞過的一切事物,並能隨時應用,那時我們會顯得很有學問。”學在於運用。“讀”是為了更好的積累與表達。當讀到了一定量的積累後,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個性化的閱讀,運用觀察、記錄、摘抄、實驗、分析、比較、判斷等方法進行閱讀思考,辨析總結,使他們的手足耳目和頭腦等身體器官,成為智慧的源泉。在不斷積累素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感悟,樂於表達,練習書寫,讀寫結合,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而促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武穴市花橋小學李閃閃:將閱讀的“種子”深埋在學生的心中

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課堂是示範,興趣是基礎,家校合力是關鍵。“童心”是美好的,就像這美好的春天,當我們將“閱讀”的種子深深埋下,我相信,經過夏天的孕育,我們一定會在秋天收穫累累的碩果。

來源 |黃岡教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