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市,如何成為第三大城市的?

如果要給澳大利亞城市排座次的話,悉尼是公認的澳大利亞最大城市,墨爾本是第二大城市。那麼,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在哪裡? 答案是布里斯班。

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市,如何成為第三大城市的?

澳大利亞城市不是很多,但近乎所有的光芒都被悉尼和墨爾本掩蓋住了,布里斯班也不例外。布里斯班在哪呢?澳大利亞東海岸的中部,昆士蘭州與新南威爾士州的交界處偏北一點,就是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之所以能被稱為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和人口有關。澳大利亞面積769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520萬。第一大城市悉尼,人口503萬,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的人口是500萬。接下來就是布里斯班,人口230萬,相當於聚集了澳大利亞十分之一的人口。

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市,如何成為第三大城市的?

還有一點非常有意思。布里斯班是昆士蘭州首府,悉尼是新南威爾士州首府,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首府。而按州的實力排名,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實力最強,其次是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第三還是布里斯班所在的昆士蘭州。綜合來看,布里斯班作為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實至名歸。

布里斯班的歷史並不長,在1834年之前,並不存在布里斯班這座城市。布里斯班瀕臨莫頓灣,早期是一片荒地,隸屬於新南威爾士。初來澳大利亞的人們也就稱這裡為莫頓灣(或摩頓灣)。而莫頓灣隔著莫頓島,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面積479萬平方公里的珊瑚海。

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市,如何成為第三大城市的?

莫頓灣地勢非常險要。1824年,英國在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的頭子走馬觀花看了一圈,說這裡適合建監獄,把那些刺頭都關進來,畫地為牢。之後,大批歐洲的“罪犯”漂洋過海來到莫頓灣,開始了囚徒生活。

這裡雖然建了監獄,但莫頓灣很適合居住。“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有很多歐洲移民就在這裡建立定居點,時間是1834年,清朝道光帝還不知道英國女王到底出嫁沒有的時候。居民數量的增長,讓新南威爾士殖民者認為這裡不再適合放一個不倫不類的監獄,於1842年撤走。礙眼的監獄搬走了,人們沒有了心理負擔,來這裡定居的更多了。

之所以取名為布里斯班,則是因為托馬斯-麥克都格-布里斯班的英國爵士當過新南威爾士州州長,為這座城市的成立有過貢獻。當然,現在穿過布里斯班市區的那條河也叫布里斯班河,但布里斯班河的命名,也和布里斯班爵士有關。

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市,如何成為第三大城市的?

當時,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重點經營悉尼和墨爾本兩座超級城市,對布里斯班重視不夠。直到1859年,昆士蘭不再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成為一塊單獨殖民地,需要一個首府。布里斯班雖然不大,但當昆士蘭的首府足夠了。從這之後,布里斯班的發展日新月異。最終,醜小鴨變成了胖天鵝。

由於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亞最接近亞洲的城市,隨著亞洲之於世界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布里斯班被稱為澳大利亞的北方門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日軍橫行東南亞。美軍考慮到布里斯班距離太平洋戰場較近,就把太平洋戰區的指揮部設在布里斯班,美軍名將麥克阿瑟經常出現在布里斯班的街頭。

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市,如何成為第三大城市的?

布里斯班的城市規模中等。比之悉尼、墨爾本這樣的超級城市,稍顯靜謐;比之達爾文、紐卡斯爾這樣的小城市,又有大城市的喧囂熱鬧。另外,布里斯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稱號——考拉之都。何之?很簡單,布里斯班附近分佈著很多可愛的樹袋熊(考拉)保護區。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動物,地位相當於咱們國家的大熊貓。布里斯班被稱為考拉之城,這有點像成都在國內大熊貓界的“江湖地位”。

更多澳大利亞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