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吟誦出流傳千古名篇的唐詩宋詞先賢們都會得到後人的敬仰或好評,可事實上,好評是多見,但中評也不少,差評還會超出你的想象。不信,就看看下面的差評彙總。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李白

王安石評:太白之詩近俗,人易悅故也。太白識見汙下,十首九說婦人與酒。

王安石認為李白的詩淺近通俗,所以易招大眾喜愛。但他覺得李白詩歌識見汙下,作品十有九篇涉及婦人和酒。

蘇轍評:李白詩類其為人,俊發豪放,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知義理之所在也。語用兵則先登陷陣,不以為難;語遊俠則白晝殺人,不以為非,此豈其誠能也?

蘇轍認為李白的詩像他的為人,浮誇,華而不實,不識義理。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杜甫

王夫之評:杜詩有一種門面攤子句,往往取驚俗目。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裝名理腔句;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擺忠孝為局面。皆此老人品、心術、學問、器量大敗處。

歷來文人對杜甫的人品、心術都捧之甚高,此前也幾無異議。人品、心術、學問、器量是文人處世治學之根本,王夫之對此之否定,是對杜甫最根本、最徹底的否定。王夫之認為,杜甫有的詩句或以“名理”裝腔,或以“忠孝”設局,這是杜詩的大敗筆。沒有真情談不上好詩,此前的一切高論也因此不成立。所以王夫之的觀點可謂振聾發饋,極富挑戰性。

郭沫若評:杜甫是個大地主。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我屋上三層茅,據我所知,四川貧民最多一層草,他有三層草,大地主無疑。茅草被大風颳走了一部分,詩人在怨天恨人。使人吃驚的是他罵貧窮的孩子們為盜賊。孩子們拾取了被風颳走的茅草,究竟能拾取多少呢?鄰村的革命小將拿走他的茅草,是革命行動,我們應該為之歡呼。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白居易

蘇軾評: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

蘇軾說白居易寫了三千多首詩,可是他卻更喜歡韋應物的五言詩。言外之意,認為白不如韋。

錢鍾書評:香山才情,照映古今,然詞沓意盡,調俗氣靡,於詩家遠微深厚之境,有間未達。其寫懷學淵明之閒適,則一高玄,一瑣直,形而見絀矣。其寫實比少陵之真質,則一沈摯,一鋪張,況而自下矣。

錢鍾書認為白居易的詩重複拖沓,而且格調頹靡、淺俗,遠遠沒有達到詩家要求的遠微深厚之境。他認為,白居易學陶淵明,陶淵明的詩高玄,到了白居易手裡顯得瑣直,相形見絀。白居易學杜甫,杜甫的詩沈摯,到了白居易手裡顯得鋪張。

譚獻評:閱樂天詩,老嫗解,我不解。

譚獻說自己讀白居易的詩,雖說老嫗能解,但是自己卻讀不出白詩的佳處。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孟浩然

蘇軾評:孟浩然之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爾。

蘇軾認為孟浩然寫詩,有高遠卓絕的神韻,但是才氣不足,因而不免顯得侷促。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蘇軾

李清照評: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

李清照認為蘇軾雖然學問很大,但是寫起詞來太隨性了,太輕易了,結果全都是不可再會雕飾的詩罷了,而作為詞又往往不協音律。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秦觀

李清照評:秦少游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

李清照覺得秦觀的詞卻致力於婉約、情深一片,詞中卻少了實際的東西,就象一個貧窮人家的美女,雖然長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時尚,但骨子裡卻始終缺乏那種與生俱來的富貴氣態。

元好問: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元好問批評秦觀詩,風格柔弱纖麗,修辭精巧,缺乏雄渾剛健的風骨之美。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孟郊

元好問評: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

元好問覺得孟郊以窮愁為詩,至死不休,處高天厚地之大,而自我侷限於窮苦之吟,真似一個詩中的累囚,根本不能與韓愈的詩相提並論。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陸游

朱彝尊評:陸務觀《劍南集》句法稠疊,讀之終卷,令人生憎。

朱彝尊認為,陸游的《劍南詩稿》句法重複之處太多,從頭到尾讀完,讓人生厭。

沈德潛評:放翁七言律,隊仗工整,使事熨貼,當時無與比埒。然八句中上下時不承接,神完氣厚之作十不得其二三。

沈德潛先肯定陸游七律對仗工整,用典精準。然而全篇神完氣厚之作,極少。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李清照

王灼評:易安居士,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晚節流蕩無歸。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

王灼肯定了李清照的文采、才華,但認為她隨意下筆,多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毫無顧藉。

楊維禎評:近代易安、淑真之流,宣徽詞翰,一詩一簡,類有動於人。然出於小聽挾慧,拘子氣習之陋,而未適乎情性之正。

楊維禎認為李清照、朱淑真的詞,文情能夠動人,然而多愛用小聰明取巧,顯得拘泥、簡陋,不夠大氣。

給唐詩宋詞先賢點贊?這回可都是差評了

柳永

李清照評: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李清照說,有一位叫柳永的人,做過屯田員外郎,變樂府舊聲為新聲,有《樂章集》傳世,在當時很有盛譽。但柳永的詞雖然非常適合於音律,但詞句卻俗不可耐。

王灼評:(柳永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

王灼認為,柳永的詞淺顯,氣格卑下,俗不可耐,那些不讀書的人最喜歡柳詞。

嚴有翼評:(柳永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

嚴有翼認為,柳永詞傳名是因為俗,也是能夠取悅於俗子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