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 / BEGIN / ————


記得之前看《媽媽是超人》時,馬雅舒對待孩子的方式讓很多人的詬病,說她太寵孩子了,都把孩子寵上天了。

比如,她嫌沙子髒,就不願讓孩子去接觸,也不讓孩子摸菜市場的魚和蔬菜,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乾脆把傢俱搬空,讓孩子在空房裡玩,然後吃飯只能打地鋪......

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馬雅舒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是這種無底線的對孩子寵愛顯然是一種偷懶和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表面上在順從孩子,實際上是在阻礙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1

什麼叫“社會化”?


就是人從出生到成人的過程,一個人在剛剛出生時可以說是“動物人”,在成長的這一個過程中,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交流、作用等各方面的相互融合,使人從“動物人”升級為“社會人”。

英國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裡,哥哥伊和弟弟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警察,媽媽是銀行小職員,家裡沒啥存款,但尚能養活孩子。

兄弟倆小時候都吃著差不多的食物,穿著差不多的衣服,上著差不多的學校,唯一不同的是,由於大衛是弟弟,所以被格外寵愛。

哥哥伊凡需要早起送報紙修草坪賺些小錢補貼家用,弟弟大衛卻依然可以睡大覺,享用母親準備的餐點,每天調皮搗蛋做也能輕易得到父母的寬容和原諒。

長大後的兄弟倆,人生髮展也截然不同,弟弟大衛成了四處流浪的無業遊民,

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而哥哥伊凡極富商業頭腦,成了千萬富翁。

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同一個家庭,同樣的父母,卻養育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孩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哥哥和弟弟的社會化程度不同,父母對弟弟的過於寵愛,讓弟弟沒有足夠的鍛鍊和實踐,所以社會化程度很低,但哥哥從小就開始打零工,參與各種社會實踐,讓他能夠很早就瞭解社會,接觸各種信息以及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得到了很多歷練和成長,因此社會化程度很高。

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2

你寵愛孩子是否為了逃避矛盾?


當然,我們也不必為了培養孩子的社會化就一股腦兒地讓孩子進行各種挫折教育,苦難教育,我們依然可以一邊愛孩子一邊培養他的社會化能力。

這裡的愛不等於溺愛,是一種有原則有底線的愛。

很多父母總處在兩難之中,一方面是自己覺得還不夠愛他,陪得還不夠,另一方面是有時候其他人都跳出來說,你太寵娃了!這麼寵娃,娃要寵廢了啊!!!!所以很多父母都為此很煩惱。

在我看來,是不是寵溺孩子有一個很關鍵的判斷指標就是:是否是為了逃避矛盾?

如果是為了逃避矛盾而選擇寵娃,那是一種妥協,但如果是直面矛盾但滿懷愛意的寵娃,那是一種呵護,不算寵溺。

比如像馬雅舒這類的,典型的為了逃避矛盾才寵娃的,因為她不想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變數和未知,她想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比起鍛鍊孩子的能力,她更希望保證穩定不變的生活秩序。

所以她的孩子一旦要進入一個社會化環境就會很難適應,就像她的大女兒米雅去上幼兒園時非常的崩潰,嚎啕大哭,比起同齡的孩子,米雅顯然不夠“成熟“。

一個孩子的社會化程度如何與他生活的整個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其中父母對子女社會化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人的影響,因為家庭是一個孩子最初的學校,父母的舉止言行,行為規範無一不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其中,如何對待孩子的哭泣和發脾氣,在我看來是父母對孩子社會化行為影響最大兩個方面,因為情緒管理是社會化的第一步。

關於大哭,有些孩子可能要哭一頓才能開心,所以比起打壓和指責,更好的方式是在孩子哭之前就能敏銳覺察到他想哭了,而且要慫恿他哭出來,當然孩子哭起來非常不好哄就對了,有時候要放著孩子哭半小時才能開心,這個過程也不需要硬哄,可以一百年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哭得沒有眼淚了,說幾句話打斷一下他的思路,他就能開心了。

關於發脾氣,有些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或者無緣無故就發脾氣,這個時候可以任由她發,因為發脾氣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孩子沒有能力去處理別人的脾氣,所以父母對她發脾氣的反饋就是她最好的學習範本,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稍微冷處理一點,先不和他講道理,儘量去理解他發脾氣的點,然後問他是不是今天受了什麼委屈。

這樣孩子就能明白壞情緒要慎重發洩,因為並不會受到歡迎,其次也能讓孩子在父母的共情中學會體諒和理解他人,學會換位思考。

總之,要讓孩子明白,對他的壞脾氣冷處理是希望他成長,詢問並關心他是讓他知道不管他是怎樣,爸爸媽媽都愛他。


你的孩子“社會化”合格了嗎?



3

如何判斷孩子社會化程度?


聽到有些媽媽說,現在只要孩子“坐得住、會讀書”,考個好學校就行,什麼社會交往,生活實踐的以後再說,這是不對的,孩子的接受社會化的最佳年齡是學齡前,錯過了就很難有機會再培養了。

美國心理學會曾給兒童的“社會化”制定了一個診斷標準。

①至少有一個同齡朋友,並且友誼至少維持6個月。

②在看不到有什麼好處的情況下能夠主動幫助別人。

③做了錯事,並造成了壞的結果,但能在不被人發現時主動認錯。

④別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時,能夠原諒別人,不指責也不告狀。

⑤對周圍的人表示關心,分享自己與別人的幸福和快樂。如為別人生日、考試優秀、獲獎等感到高興,主動向別人祝賀。

一般來說,在上面的5條中,6歲以下的孩子應最少滿足1條;7-12歲的孩子應最少滿足2條;13-18歲的孩子最少應滿足3條。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達不到這個標準,就說明孩子社會化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孩子不善於與人交往。

那麼你的孩子達到了幾個呢?衷心的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

爸媽黑板報:(bamaheibanbao)一個專注於寫孩子教育的黑板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