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陳觀泰樑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1974年,香港導演桂治洪拍了部《成記茶樓》,講述了大哥成帶領著茶樓夥計四處打擊為非作歹的小混混,懲惡揚善的故事。雖然該片被公認為“港式黑幫電影鼻祖”,實際上貫穿的還是“俠義核心”。

在深受它影響的後輩電影人裡,拍過《青苔》、《悟空傳》等片的香港年輕導演郭子健便是本片的迷弟,於是2010年,他在投資人劉德華的支持下,啟用了陳觀泰、梁小龍、泰迪羅賓、顧冠忠、羅莽以及陳惠敏等一班港片老將拍了部向《成記茶樓》等片致敬的《打擂臺》,旨在對昔日香港功夫片的輝煌歲月做了一次深情的回眸。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故事講述了懦弱膽小的公司職員梁景祥(黃又南飾)在遭受了於“龐青武館”習武的叢生猛(歐陽靖飾)欺負後,不得已只有去羅新門武館尋求幫助。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在被羅新門高徒林良淳(梁小龍 飾)救下之後,對其深感敬佩的梁景祥渴望拜林良淳為師,但此時的羅新門已經暮氣沉沉,一蹶不振:其掌門人羅新(泰迪羅賓飾)因在比武中中風昏迷至今,為了生計,其徒弟陳德成(陳觀泰飾)和林良淳也將武館改名為“羅記茶樓”。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而梁景祥的到來,也引出了幾十年前“羅新門”與龐青武館創始人(陳慧敏 飾)之間塵封多年的糾葛,為了重振羅新門的聲威,陳德成、林良淳和梁景祥兩代弟子,決定參加由龐青舉辦的武術擂臺賽,誓要將雙方的恩恩怨怨做個了斷。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但凡喜歡港式功夫片的朋友,一定會被這部《打擂臺》激出熱血沸騰的觀影情緒:影片開頭故意“作舊”的老膠片效果,相當復古的出場字幕,瞬間便將觀眾拉回了那個“邵氏年代”。而當梁小龍扛著“羅新門”的排匾重回武館以及最後同門三人合唱經典名曲《萬里長城永不倒》時,彷彿讓人看到了“陳真再世”的影子。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儘管在出演本片時,梁小龍已經年過六旬,雖然身手與壯年時期無法相提並論,但卻仍然敏捷靈活,片中的幾場重頭打戲都由他都獨挑大樑,特別是在與李海濤對打時,他使出的凌空一腳在拍攝方法上便來自於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可以說它致敬的並非只有《成記茶樓》這一部電影,而是當時香港最有代表性,最標誌化的功夫片元素。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然而畢竟功夫片的繁盛時代已經時過境遷,電影裡曾經風光無限,威風凜凜的武林高手也都成為了“老人”,他們不再是打不死的英雄,而變成了舞弄幾下就要擦藥揉傷的普通人。而他們同樣也沒法擺脫世俗的困擾,都在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都出於自己的“年老力衰”而苦惱。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正因為如此,這些老前輩們不甘心數著時間過日子,而是用賭上自己名譽與尊嚴的方式,希望綻放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光芒。影片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將“功夫片崛起”和“老將崛起”的概念劃上了等號,不過最後老將取得勝利的,並不是身體,而是“精神和意志”——當梁小龍已耗盡體力完全癱倒的時候,陳惠敏告訴他的徒弟說:“幾十年後你就會明白了”。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讓人振奮卻又讓人唏噓不已:當老一輩的功夫(片)時代告終,誰又能來開啟下一個時代呢?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與其說《打擂臺》是一部功夫類型片,不如說這是一部透露著自我反省意味的勵志片,郭子健將“勵志”和“傳承”這兩大主題巧妙且不露痕跡地穿插在新老兩代習武之人身上,其中的新一代以黃又南飾演的梁景祥為代表,“對前路迷惘”是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明顯特徵,而老一輩則以泰迪羅賓、梁小龍、陳觀泰為代表,雖然後來他們已經大隱隱於市,但卻始終未忘師門榮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兩種全然不同的處事原則,也不禁讓人對功夫片的沒落原因產生了聯想,這種“不說透”式的主題表達,正是郭子健想要達到的效果。

9年前陳觀泰梁小龍等老將再齊聚本片,只有功夫片迷才懂它的情懷

如今功夫片對於全世界觀眾來說,已不再像往常那樣“神秘”,特別在“動作捕捉”技術已經如此發達的年代,就連好萊塢都能不倚靠傳統武指便可拍出精彩的功夫場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還有誰能夠記得中國功夫片真正的精神和精髓是什麼呢?當年這部《打擂臺》的出現,或許正是要為了找回這一種丟失的情懷吧。

對於功夫片影迷來說,這部《打擂臺》絕對是一部不容錯過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