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扎蘭屯黑木耳

內蒙古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扎蘭屯黑木耳

扎蘭屯黑木耳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內蒙古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扎蘭屯黑木耳

扎蘭屯黑木耳生產歷史悠久,從康熙28年(1689年)就是當地招待貴賓不可缺少的佳餚,被稱為“素中之葷”。扎蘭屯黑木耳採用多年生長的柞木段或柞木鋸沫,用人工栽培方法進行生產。外在感官特徵表現在:黑中透明、型如人耳、耳朵碩大、耳肉肥厚、口感清脆、體態宛如蓮花,並含有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維生素B1、B2等營養元素。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金髮中副主任稱讚扎蘭屯黑木耳為木耳中極品,具有藥用和保健之功效。扎蘭屯黑木耳系農業部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綠色食品。

內蒙古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扎蘭屯黑木耳

(1)土壤地貌情況:扎蘭屯行政區劃面積1.69萬平方公里,背倚大興安嶺,面眺松嫩平原,地貌大體呈現“七林二草一分田”之格局,森林覆被率達67.78%,是全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全市土壤類型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pH值在4.3-7.9之間,有機質含量平均6.11%,屬大興安嶺西草原區向嶺東松遼平原農業區過渡帶,低山、高丘、河谷相間分佈,土質肥沃,耕性良好。

(2)水文情況:境內水資源豐富。降水為地表水的主要來源,降水比較充沛集中,年降水量460-580毫米。現有渠首工程12處,較大渠道3處,小型水庫2座,塘壩5處,300多座渠系建築物。河川徑流量季節變化很大,過境水的利用量較小,水資源比較豐富,地下水基流量4.43億立方米,佔地下水資源量的23.7%,可開發量1.11億立方米,佔地下水基流量的25%,水質保持良好。

(3)氣候情況:扎蘭屯屬中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全年日照時數2619小時,≥10℃的有效積溫平均達2515℃,年降雨量450-550mm,年無霜期110-130天。對優質黑木耳栽培極為有利。

內蒙古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扎蘭屯黑木耳

(4)人文歷史情況:1901年中東鐵路在扎蘭屯地區修築與通車後,扎蘭屯地區人口漸繁,農、工、商各業初露端倪,扎蘭屯黑木耳也從此走出山林。扎蘭屯市人工培植食用菌首先從黑木耳著手,已有近百年曆史。上世紀60-70年代為試驗和典型示範階段,進入80年代,扎蘭屯市西南各鄉鎮普遍開始人工培植黑木耳,1989年是扎蘭屯人工培植黑木耳的熱潮年,共有黑木耳段約3000萬段。扎蘭屯黑木耳從1980年開始就是當地主要出口農產品,出口到前蘇聯等國家。扎蘭屯市為大興安嶺地區黑木耳主要產地,每年產量達70萬公斤以上,黑木耳培植戶達8385戶。至2007年,全市黑木耳培植戶達15675戶,年產量700多噸。2008年5月,扎蘭屯市傲林山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100萬斤黑木耳種植加工項目在成吉思汗鎮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扎蘭屯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構建綠色農畜林產品加工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扎蘭屯市黑木耳開發前景和獲利空間非常可觀。

內蒙古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扎蘭屯黑木耳

地域範圍

扎蘭屯黑木耳在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境內,位於呼倫貝爾市南端的大興安嶺東麓,東以與阿榮旗相鄰,南與黑龍江省甘南、龍江二縣及扎賚特旗接壤,西與與興安盟相連,北與牙克石市作伴,是呼倫貝爾市向東開放的窗口。歐亞大陸橋濱洲鐵路貫穿全境,內蒙古阿榮旗—廣西北海省際大通道和301、111國道在此交匯。扎蘭屯黑木耳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東經120°06′-122°19′,北緯47°50′-48°02′。包括南木鄂倫春民族鄉、哈拉蘇辦事處、臥牛河鎮、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蘑菇氣鎮、關門山辦事處、色吉拉呼辦事處、窪堤鎮、浩饒山鎮、柴河辦事處10個鄉、鎮(辦事處)及所屬71個行政村,總生產面積260萬公頃,年產量700多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