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10s創作一首歌!音樂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文 | MSN記者 邱靈仙

最快10s创作一首歌!音乐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聶俊輝

幻音網絡創始人

未來,AI是協助人類還是代替人類?聶俊輝認為答案是後者。

幻音網絡成立的第5個年頭,就已成長為一家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與音樂產業相結合的音樂科技企業。

旗下不僅擁有能夠實現AI編曲、作詞、演唱並保持著2000萬月活躍用戶的“現象級”APP——幻音音樂,還具備多項純熟的AI技術及系統對接B端業務。

下一步,幻音網絡將立志打造“製作+分享+內容付費”的95後音樂市場商業閉環。

最快10s创作一首歌!音乐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開創AI編曲、作詞、演唱技術新高度

當抖音在短視頻領域打著“分分鐘拍出時尚大片”的旗號來勢洶洶的時候,在音樂市場,幻音音樂也已經實現了“最短10S創作出一首完整的音樂作曲”。

不同的是,比起抖音,幻音音樂的技術難度更高。

要知道,AI編曲、作詞、演唱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幻音音樂所使用的AI音樂創作技術包括了像HMM Hidden Markov Model(隱馬爾科夫模型)、 DNN Deep Neural Networks (深度神經網絡)、RN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循環神經網絡)、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卷積神經網絡)等多種高級算法的引入。“關於AI編曲、作詞、演唱,世界上還沒有可供參考的成熟技術,所以每一個技術即便只前進了一小步都飽含著十足的難度” 聶俊輝說。

“做原創音樂內容的傳播與推廣和整個聲音類產品創作成本的降低是幻音的初衷。”聶俊輝還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他始終將幻音音樂定義為是一個能代替所有唱片公司的存在。

這般河門海口的言辭著實讓人心存懷疑,但體驗過幻音音樂音樂創作系統之後,你會覺得這句話沒有一點吹噓的成分。

最快10s创作一首歌!音乐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簡言之,幻音音樂的語義識別系統是指,用戶只需哼唱曲調或者鍵入想要表達的歌詞大意,便能輸出主旋律、節拍、曲速、曲風、情緒等關鍵意群和標註,最後整個編曲系統即刻生成旋律及伴奏,作詞系統完成填詞工作。最不可思議的是,哪怕你沒有任何的樂理知識你也能創作一首屬於自己的音樂。

強大的音樂創作功能加上“社區化運營+個性化精準推薦”的差異化營銷策略,讓幻音音樂迅速聚集起一批高粘度的95後用戶,並且保持著每月2000萬的活躍用戶。

後臺數據顯示,目前用戶超過100萬,用戶日平均聽歌時長1.5小時,彈幕(評論)總數量超過200萬,超10萬彈幕(評論)的歌曲達3萬首……海量的數據和反饋更是為幻音音樂的算法團隊提供強大助力,這也是幻音網絡對資本方的吸引力所在。

當被問及為什麼會想到成立這樣一個以AI技術為主導的音樂科技企業時,他的回答是:“中國的音樂市場,陳奕迅之後開始呈現小眾化,特別是95後新人群,由於信息來源的多元化,各自有著各自關注的領域和欣賞的音樂人,擁有極具個性化的喜好,千人千面的局面帶來了極度細分的市場。顯然,純粹的人工編輯已經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算法及AI技術的引入才是能真正服務好95後音樂市場千人千面現象的最佳方式。”

最快10s创作一首歌!音乐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有技術才能有底氣拒絕戰略性資本進入

“98%的AI技術研發出來是不會用到的,只有2%的AI技術能實現落地,2%裡面又有1.9%是為了B端而做。幻音作為AI技術型公司,雖然堅持要做自己的C端產品,但B端業務一直是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

在AI音源技術上,幻音也衍生出能夠提供給各家智能音箱廠商、各大影視、音樂創作平臺的技術服務支持,與阿里巴巴、視覺中國、新片場、unity、微博等均已達成長期合作。

“當時有個廠商希望在一個月內給他們平臺的視頻創作者引進一萬條原創旋律及伴奏供作他們的視頻使用。這怎麼可能?”聶俊輝解釋到,這個數量的原創旋律及伴奏如果要用人力來生成的話,在一個月內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窒礙難行的任務在幻音的AI音樂創作技術面前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最快10s创作一首歌!音乐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幻音還運用積累多年的行業資源以及品牌在業界的知名度幫助新興音樂人對接一些影視、音頻等版權業務。內容版權合作包括手遊《英靈召喚師》的主題推廣曲《信仰的真實》、金馬獎獲獎電影《七月與安生》的跨次元推廣曲《飛鳥和她》、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傳媒關注影片《閃光少女》的插曲《權御天下》等。

強硬的技術資質和“現象級”幻音音樂自然吸引著各大資本的投入。幻音網絡的天倫融資便是由經緯創投領投,數千萬的A輪融資也來源於被譽為“中國互聯網女皇”的王禹媚。

但聶俊輝明確表示,幻音網絡拒絕接受戰略性資本的進入。

“很多戰略型資本案例相當於收購,等同於成為資本方的附屬公司,就商業的本質來說,能盈利你就存在, 不能就被捨棄。”聶俊輝說,他不願意讓幻音網絡成為附屬公司,幻音的未來絕對有獨擋一面的能力和影響力,這也是他在做B端業務的同時還堅持佈局幻音音樂這個C端產品的原因。

最快10s创作一首歌!音乐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打造“新人群音樂市場商業閉環

幻音網絡將95後的音樂愛好者定義為“新人群”,這部分人群從傳統的“聽”音樂轉變為“玩”音樂,對音樂具有強烈的原創需求。他們認可內容本身的價值,並且擁有購買音樂類版權的意識。數據顯示,50%的新人群在幻音音樂上有持續消費的習慣,73%的95後喜歡在社交平臺上發佈原創內容。

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約為3253.22億元,其中數字音樂規模接近529.26億,AI製作、編曲、演唱作為音樂市場新興的音樂產業其市場空間不言而喻。

針對幻音音樂的95後目標人群,二次元音樂、古風音樂、電子音樂逐漸成為95後最為喜愛的音樂風格,搖滾、流行、說唱等其他風格也在新人群中擁有受眾。前不久,平臺用戶突破100萬,積累的原創音樂人超過萬人,數十萬首精品曲目和近萬首有國家證書音樂版權保證的AI音樂作品已經具備規模。

最快10s创作一首歌!音乐人要被人工智能“替代”了?

>>>虛擬偶像洛天依

下一步,幻音音樂還將推出自己的虛擬偶像,並將AI製作、原創分享、內容付費、用戶收聽深度融合,強力打造新人群的音樂分享創作社區,形成95後音樂市場商業閉環,從而衍生出各種商業模式:音樂內容、音樂電商、遊戲業務、廣告業務、創作人經濟、會員增值服務、音樂節等文化消費品牌打造。

“做C端產品真的需要勇氣的,因為這是一個長期性的投資,等來回報真的非常考驗耐性。幻音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八位數的投入,研發、營銷的大面積投入,加上各家大廠的競爭,說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幻音平臺我們會繼續深耕。”聶俊輝認為,只有C端才可以做出改變世界的東西,例如今日頭條,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世界,至少已經改變了很多中國人的閱讀方式。

“我認為人類未來只有10%的人會需要他們工作,其他的人就只管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聶俊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