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封鎖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鎖全世界的石油?

如果美国封锁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锁全世界的石油?

1988年7月3號早上十點鐘,伊朗航空655號航班從阿巴斯港機場升空,比預定的起飛時間晚了將近半個小時。這架飛機的目的地是土豪城市迪拜。這趟航程總共也就半個小時,對飛行員禮薩揚來說毫無壓力,只要先讓飛機爬到幾千米的高空,然後平穩地飛過霍爾木茲海峽,接著降落到海峽對面的迪拜機場就完事了。

當飛機平穩地掠過霍爾木茲海峽上空時,靠窗的乘客就可以欣賞下面的優美海景了。當天乘客們注意到海面上升起了一個亮點,一閃一閃地朝著飛機靠了過來,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留給大家辨別的時間太短了,因為那玩意兒靠近的速度很快,等有人認出來那是一枚導彈的時候,飛機已經在一聲巨響中失去了它的翅膀和半個身子。

655號航班開始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朝著海面墜落。行李箱在機艙內亂飛亂撞,原本精心收拾的私人物品到處散落,乘客們都在歇斯底里地哭喊,有些人被巨大的氣流吸出了飛機。當飛機撞向海面的瞬間,所有人都失去了意識。這可憐的290名乘客,以這樣的方式度過了他們生命中的最後時刻。

如果美国封锁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锁全世界的石油?

(伊朗655號航班被擊落的位置)

當時美國海軍“蒙哥馬利”號護衛艦正在海面上巡邏,艦上的官兵目睹了飛機殘骸濺起的巨大水花,他們目瞪口呆雙手抱頭。此時此刻,擊落這架客機的“文森斯”號戰艦正在後方慶祝戰果,艦上的官兵歡呼雀躍,期待回到駐地後的慶功宴和戰鬥勳章,他們以為自己剛剛擊落了一架伊朗的戰鬥機。

655號航班起飛的阿巴斯港機場是一個軍民兩用的機場,這架航班當天延誤了半個小時,所以當“文森斯”號戰艦的雷達兵看到一架客機圖像的時候,並沒有從航班時刻表上查到它的起飛信息,他們緊張而慌亂地判斷那可能是一架伊朗的軍機,然後攻擊命令被艦長草率地下達,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8年後的1996年,美國向伊朗支付了1億3000萬美元,用來賠償那290名遇難者,換取伊朗在國際法庭的撤訴。但是這筆錢不包括對那架空客A300客機的賠償,美國至今沒有向伊朗方面道歉或者認錯,他們認為這是戰時的失誤,伊朗自己也有責任。

悲劇發生的1988年,兩伊戰爭已經進入第8個年頭,對於伊拉克和伊朗這兩個原本就不怎麼富裕的國家來說,對打8年早就讓彼此精疲力竭,可是誰也不肯罷手,但是誰也搞不定對方。因此在第7年的時候,他們調整了戰術,打擊的策略變成了如何降低對方的收入。

如果美国封锁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锁全世界的石油?

(和655號航班同款的空客A300)

伊拉克和伊朗的主要收入來自出售石油,因此雙方都盯上了對方的石油生意,開始針對性地攻擊進出對方港口的油輪,不管這些油輪來自哪裡。為了節省成本和規避責任,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偷偷安置了水雷,得到消息後,過往的油輪越來越少,各國的能源供應遭受了嚴重的影響。

當時美國派出軍艦到霍爾木茲海峽護航和掃雷,保護自家油輪的安全。但是沒想到軍艦也吃了水雷,造成了人員和艦艇的損失。於是美國主動向伊朗的石油平臺和軍艦發起了進攻,伊朗方面被迫還擊,美伊之間的海戰就在霍爾木茲海峽打響了。伊朗畢竟不是美軍的對手,幾個月下來,能拿得出手的戰艦都拿不出手了。

在655號航班被擊落的那天早上,“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還剛剛和伊朗的巡邏艇發生了互相射擊的事兒。之後艦上的官兵保持著戰備狀態,直到655號航班從他們頭頂飛過,然後被他們草率地擊落,墜入霍爾木茲海峽。那一次伊朗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美軍用武力解除了封鎖,並順便結束了兩伊戰爭。

霍爾木茲海峽呈人字形,海峽的外面是阿曼灣,海峽的裡面是波斯灣。海峽東西長150公里,南北最窄的地方只有56公里,平均水深70米,最淺的地方只有10多米,而且遍佈暗礁和島嶼。因此海峽中真正適合油輪航行的水面相當有限。對於中東強國伊朗來說,封鎖這個地方非常地容易,30年前非常容易,30年後更容易。

如果美国封锁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锁全世界的石油?

(霍爾木茲海峽位置圖)

波斯灣地勢比較低,在漫長的形成期內,石油從高處往低處流動,最後就彙集到了波斯灣和沿岸地區。因此今天圍著波斯灣的國家都靠賣油發了家,它們出產的石油,大部分在波斯灣裝船發貨,然後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送到全世界客戶的手裡。

來自波斯灣的石油佔了全球石油市場的3成,而這3成將近90%都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假如霍爾木茲海峽被封的話,那很多地方的油價一夜之間得翻個幾倍。接著生產成本上升,運輸費上漲,物價上漲,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加倍。如果工資不漲日子就過不下去,如果工資漲了企業就要倒閉。總之在適應高油價之前,很多國家會出現混亂。

把霍爾木茲海峽給封鎖了,讓全世界都遭受嚴重影響,這是伊朗魚死網破的最後一招。隨著我們五一小長假的臨近,這一招再次被伊朗提起了,因為美國對伊朗的終極制裁就在那幾天開始。伊朗對美國人說了,如果你不讓我賣油,那麼中東國家就都不要賣了。

去年的5月8號,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性地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協議,重新恢復對伊朗的制裁,除非伊朗政府按照他的指示,做個聽話的乖孩子。在伊朗倔強地拒絕後,特朗普命令有關部門行動起來,新的制裁被分成了兩個階段。

如果美国封锁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锁全世界的石油?

(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

第1階段對伊朗的金融業、製造業和貨幣進行制裁,第2個階段對伊朗的石油、航空、銀行業進行制裁。第2個階段在去年的11月份已經啟動,終極目標是讓伊朗一滴油都不能賣。當時伊朗方面反應強烈,就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為了表明自己有能力幹這件事兒,伊朗軍方還在海峽裡面舉行了一場規模不小的軍事彩排。

為了防止石油價格的劇烈動盪,也為了給部分伊朗石油的大客戶一些時間尋找新貨源,在第二個階段開始後,美國又給了全球8個經濟體半年的豁免期。在豁免期內,這8個國家或地區可以繼續找伊朗買油,但是半年之後還繼續買的話,可能會因此被美國人收拾。

被豁免的8個經濟體需求量比較大,伊朗的收入倒是沒受多大影響,因此從去年的11月到眼下的4月底,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件事兒就被觀眾們給忘了,波斯灣的局勢像阿曼灣的海面一樣平靜。但是半年時間它過得快呀,5月2號就是豁免期的截止時間,按照特朗普的國務卿蓬佩奧的意思,那之後伊朗一滴油都不能賣,誰敢買美國就跟誰急。

伊朗雖然在中東地區實力雄厚,但是它的財務狀況並不好,屬於那種“月光族”類型的政府。石油出口佔著伊朗政府40%的收入,要是這部分收入沒了,那可是要出大事的。這就好比給一個月光族突然降薪40%,那他的信用卡、車貸、房貸估計要出問題,或者女朋友的電影票和牛排就負擔不起了,不是銀行找他鬧就是女朋友找他鬧,你說這有多麻煩?

如果美国封锁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锁全世界的石油?

(伊朗的宗教統治階層)

伊朗政府幾乎用收入的小一半在補貼窮人,要是這筆補貼沒了,那國內肯定要鬧起來。為了轉移矛盾,哈梅內伊老爺子只能做出魚死網破的掙扎,將霍爾木茲海峽給封了。要想解除對海峽的封鎖,要麼國際社會給伊朗輸血,要麼國際社會給美國施壓,要麼美國自己派兵和伊朗動手,就像1988年的那一次一樣。

值得欣慰的是,這回國際社會並沒有站在特朗普的那一邊。之前被豁免的8個經濟體中,用油量最大的土耳其和印度等國明裡暗裡表示會繼續從伊朗買油,不然日子沒法過。歐盟繼續保持強硬,就像去年特朗普宣佈退出的時候表現的那樣,而且歐盟研發的那個繞過美國繼續和伊朗做生意的結算系統,已經接近完工。

動了別人的利益,別人就要找你的麻煩;動了別人太多的利益,別人就要跟你拼命。如果損失的利益可以從別處得到補償,那可能就會放棄拼命。這是在美國的強勢制裁下,歐洲和其他國家繼續和伊朗貿易的原因。

拼命的後果從來都是凶多吉少,因為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很可能會換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將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甚至造成伊朗現有政權的更迭,當然還有大量的難民,趁著天氣暖和拖家帶口向歐洲徒步。難民是歐洲最害怕的事兒,這也是歐洲一直強勢支持伊朗的原因。

如果美国封锁了伊朗的石油,伊朗就封锁全世界的石油?

(特朗普和以色列總統內塔尼亞胡)

如果把情況預測地再悲觀一點,如果戰爭的規模變大,破產清算沒多久的伊斯蘭國可能趁亂二次創業,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災難。當世界一地雞毛的時候,再去覆盤這一切,就發現很多事兒都不值得,完全可以避免。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為了迫使美國放棄制裁,而美國製裁伊朗的原因,也不是什麼火燒眉毛的大事兒,和特朗普的個人意志關係很大。

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支持,夾帶著太多的個人感情,感情深的讓人懷疑猶太富商是不是給過特朗普什麼重大的承諾。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承認戈蘭高地是以色列的領土,為了以色列可以退出國際組織,為了以色列可以退出《伊朗核問題協議》,根本不在乎中東地區因此而洪水滔天。

參與簽署《伊朗核問題協議》的國家是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外加歐盟的一把手德國,這5個國家可是地球上最強大的陣容。特朗普幾乎以一己私利,給其它5國的大佬招呼不打面子不給,就推翻了大家一起按了手印的協議,也就難怪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因為他和他的團隊太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